“認圖形”教學設計與評析
3. 放手認識圓。(1) 引導回顧方法。剛才我們從長方體上認識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認識了正方形,那從圓柱上又能認識什么圖形呢?請小朋友拿出一個圓柱來,找到圓柱的這個面(底面)。想想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請你也用這樣的方法去認識其中一個面的形狀。 (2)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3) 集體交流。 ① 交流方法: 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面的形狀的。 ② 交流圖形: 互相看一看畫出的圖形。 ③ 揭示概念: 我們畫的這種圖形又叫做什么呢?(圓) (4) 找一找圓柱上還有哪個面也是圓,指給同桌看一看。 [評析: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獨立地、主動積極地運用剛才認識圖形的方法去認識圓,同時也考察了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方法來認識新圖形的能力,并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讓學生對圓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感知。] 4. 初步辨析。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你能分別說出下面這些圖形的名稱嗎?(出示以上三種圖形混雜的多個圖形讓學生辨認) 5.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1) 平面圖中找學過的圖形。其實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這是小紅家的客廳(出示小紅家客廳圖),里面就有許多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長方形的。誰也來這樣找一找,說一說? (2) 在自己身邊找學過的圖形。在我們的身邊、周圍有這樣的圖形嗎?誰發現了?請你指一指、說一說。 (3) 回憶生活中見到的所學圖形。這樣的圖形生活中也有,誰來說一說你在哪里見過今天所學的這幾種圖形?像這樣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很多,小朋友課后可以繼續去找一找。[評析: 引導學生到生活環境中去尋找相應的圖形,加強了幾何形體與生活的聯系,適時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 操作中體驗深化 1. 圍圖形。(1) 圍長方形、正方形。① 激趣談話: 小朋友,想不想親手來做一個咱們今天學到的圖形呢?② 介紹釘子板: 這塊板叫做釘子板,上面的釘子橫著的、豎著的,都排得整整齊齊。③ 活動說明: 請你們利用釘子板和橡皮筋,兩個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圍出一個今天學過的圖形來。 ④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并注意指導。 ⑤ 交流反饋: 把你圍出的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 (2) 改圖形。① 提出要求: 你們有的圍了長方形,有的圍了正方形,如果你圍的是長方形,你能把剛才圍的長方形改成正方形嗎?如果你圍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長方形嗎?②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并注意指導。③ 交流反饋: 把你改的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改的。請組內的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有沒有改對。(3) 探究為什么用釘子板不能圍圓。① 談話激疑: 剛才老師讓大家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圖形,你們圍的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今天還學了哪個圖形?如果要你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來,你覺得可能嗎?我們也來動手試一試。② 交流反饋: 誰來說說圍了以后覺得怎么樣?③ 小結: 在釘子板上可以圍出長方形、正方形,但圍不出圓來。 2. 畫圖形。(1) 活動說明: 剛才我們是動手圍圖形,下面我們再來動手畫圖形。這是一張方格紙,想一想利用上面這一條條橫線和豎線可以畫出今天學的什么圖形呢?為了畫得規范、漂亮,我們要請尺子來幫忙,下面就請你們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