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順序》教案(精選3篇)
《位置與順序》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62頁——6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甘霖達宮殿的情景,讓學生觀察宮殿里物體的位置,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有條理的表達。
2、通過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動手做一做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意識。
3、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
重點難點:
教學流程:
一、童話情景,激趣引疑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之一,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后,就會對學習活動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需要就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而引起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創設情境來激趣引疑。
因思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節課的初始階段,如果教師能恰當的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一個或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一節課也就成功了一半,教材原本設計的是觀察《教室》的一個綜合性活動,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開發了課程資源,把教材中《教室》情景換成了《綠野仙蹤》的童話故事(邊講故事邊出示課件),并在聽完故事后讓學生說出故事中人物出場的先后順序。并小結象故事中人物的出場第1、2、3、4、這就是順序。又創設去女巫甘霖達的宮殿參觀這一情景,讓學生仔細的觀察和有條理的表達宮殿里物品擺放的位置。生匯報完,引出課題《位置與順序》
二、動手設計,發展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無論是什么樣的解決問題策略的產生都必須以“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份的活動、過程、為其載體。而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也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動手實踐決不等同于簡單的游戲活動,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是有明確目的的,富含思考性的數學活動。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式達成共識。此時的動手實踐目的明確,自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考著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提出新的想法,并通過動手實踐鞏固和應用學過的知識,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思想。
本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來講授而是在己有的經驗基礎上讓學生復習運用知識。
當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時就能激發起他們探索與創造的興趣,我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設置了做奧運會小小設計師這一活動,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情景在小組內討論,最后得出為奧運會設計廚房、臥室、金牌榜,和布置奧運會場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思考的快樂和解決挑戰性問題后的成就感,并拓展知識,指出如果在平面圖上確定方向的話,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與此同時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三、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鞏固所學的知識,深化學生的認識,并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的最后我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感受、運用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于具體的活動背景之中,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用活教材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所以我在教學的第三個環節讓學生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并有條理的進行表達,從自己的五官到平常的穿衣戴帽,從家里的家用電器擺放到教室里的物品擺放,從上體育課時先邁左腿到班干部標志佩戴在左胳膊上等等一些生活常識。最后我抓學生返回校園這一契機,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隨口說出站隊前后莫擁擠,上下樓梯靠右行,過馬路時左右瞧,遇見紅燈停一停等日常交通規則讓學生明白位置與順序的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對孩子來說喜歡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本科教學中,我創造性使用教材進行教材的重組,創造更大的想像空間,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學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設計,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并在生活當中發現、感受、運用數學。以上是我的反思性說課,誠懇地希望各位
領導、各位專家多提寶貴意見,使我進步更快。
[參賽53]綏化市紀勝芹答辯文本整理:
評委熊曉清:這一節課,創造性的使用請你結合你這一節課的設計談一下,你認為什么樣的問題情竟是好的問題情境?
紀勝芹: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就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時時激勵自己,積極探索,教材中設計的是一個觀察教室的情景,我認為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知識不容易得到拓展,所以在這節課,我開發了課程資源進行了教材的重組,把教材中觀察教室綜合的情景,換成了綠野先鋒的童話故事,我們這節課是一年級上冊,這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是讓學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等一些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復習運動數學知識,就要讓學生在一些具體的活動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單純的當作知識來講授,所以呢我認為就是我們一年的學生它是從學前班,剛剛過渡到一年級學生,而童話情境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是生活當中最熟悉的一個情景,所以我這節課最開始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講訴綠野先鋒童話故事的一個情景,利用生動活沷可愛的動畫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性趣,然后在動手實踐第二個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設計奧運會場這樣一個動手實踐的一個活動,讓學生在體會到動手說實踐我認為動手實踐絕不動能等同于一個簡單的游戲活動,不是追求行式上的熱鬧,而是有明確目地的附含思考性的數學活動,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式達成共識,此時的動手實踐目地明確,自然而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對所設計的內容達成共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考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出新的方法,并通過動手實踐鞏固和應用學過的識認真正體現了課程中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思想,所以我認為好的教學情境。
《位置與順序》教案 篇2
【知識點】:
1、注意用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順序與描述物體的準確位置兩者之間的區別。
2、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這個答案不唯一,不僅僅有一個松鼠,還有兔子、烏龜和蝸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讓學生會用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對性。
2、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關系)
【知識點】:
1、能用語言描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
2、能在情境中體會左右位置的相對性。進一步再體會:兩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們所看到的左右位置與順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對著面,他們看到的左右位置與順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綜合應用)
【知識點】:
綜合運用前面三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物品的位置與順序的描述活動
《位置與順序》教案 篇3
教學內容: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前后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中,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初步體驗“前后”
師:今天陽光明媚,森林里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有趣的運動會呢,你們想去看一看嗎
二、森林運動會
活動一:百米賽跑
認識“運動員”
師:緊張的百米賽跑就要開始了。看一看有哪些運動員參加比賽。(課件出示圖1)
師:我們先來猜一猜,誰會得冠軍?說出你猜測的理由。
1.說說每兩只小動物前后關系。
師:激烈的跑步比賽繼續進行,( 出示圖2)說一說小動物們現在的位置。
根據學生的描述,教師將動物卡片貼在黑板上的“跑道”上。
2.說一說幾個小動物前后關系。
師: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小動物說一說前后都有那些動物?。
讓學生自由發言。根據自己的喜好說一說其中一個小動物,
3、討論前后位置相對性。小白兔和小松鼠比,( )在( )的前面,( )在( )后面。
活動二:卡丁車賽
1、師:看完緊張的百米賽跑,我們再來看看更加激烈刺激的卡丁車大賽
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幫小動物解決問題:
1號車排第( )
4號車在( )號車的后面,在( )號車的前面。
2、師:你能幫賽車隊員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幫它提出一個關于前后的問題。例如:我是3號車主,我的前面是誰?
(設計意圖:為了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在這里設計了“森林運動會”這一充滿了童趣的情境。小動物和童話是6、7歲的孩子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在興趣的陪伴下自主地進行探究活動。通過幫小動物提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習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三、課間活動:我的前后
1、全體起立,面向老師,說一說,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向后轉,看一看前后有變化嗎?
3、換個方向再說一說你的前后是誰。
4師:通過這個活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設計意圖:給每位學生一個體驗的機會,一個開口說一說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位置的相對性。)
四、到動物園去
師:“前后”不僅僅在課堂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關于“前后”的知識呢?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1、乘車到動物園。(課件出示圖4)
引導學生觀察:小朋友們準備到哪里去呢?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他們現在是在什么地方?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讀圖上的文字信息。
2、門口排隊買票。(課件出示圖6)
師:看一看,小朋友們在動物園門口排隊干什么?(買票)
笑笑在想什么呢?你知道答案嗎?請你告訴她。
笑笑的后面有幾個人呢?你是怎樣知道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學習數學,終歸要服務與生活。在本環節,利用小朋友乘公共汽車到動物園,在門口排隊買門票這樣兩個生活場景。來繼續鞏固學習關于前后的位置關系等一系列數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把“前后“僅僅當作一個單純的數學知識來傳授,而是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社會生活經驗,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真正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
五、數學故事:《龜兔賽跑》
1、講一講龜兔賽跑的故事。
2、《新龜兔賽跑》(課件出示畫面)
看圖講一講故事,用前、后來描述龜兔在賽跑過程中上山和下山的位置
上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進一步培養空間關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3、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況中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
教學重難點:
能確定物體的“上、下”位置關系,并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空間觀念的培養,傾聽與交流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學兩個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關系
師:(出示一棵大樹圖)今天是樹爺爺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動物都來給樹爺爺過生日,小鳥和小兔最先來,(出示小鳥貼在樹梢,小兔貼在樹下)
師:你能描述一下小鳥和小兔的位置關系嗎?
(學生可能只說小鳥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師引導學生規范地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根據學生說的板書課題:“上下” 學生齊讀。再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充分的描述小鳥和小兔的上下位置關系。
2、教學三個物體間的上下位置關系
師:小松鼠也趕來了(把小松鼠貼在小鳥和小兔的中間)現在你能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三只小動物的上下位置關系嗎?
(學生任意選一只小動物來說,也要引導學生語言完整、規范)
3、教學一個物體位置的相對性
師:你能用完整的語言說說小松樹的位置嗎?
師:小松樹的位置還可以怎么說?
二、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1、擺一擺,說一說:在文具盒上放數學書,說說文具盒和數學書的上下位置關系;在數學書上放一個橡皮,說說數學書和橡皮的上下位置關系。
2、看圖說一說
教師出示擺放的三個物體,讓學生說說三個物體間上下相對位置關系。
三、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完成練一練1--2題
四、動手實踐、深化新知
1、引導學生看書,動物園里建了一座新樓房,你認為這些小動物應該住那一層,請給它們分房子。
(學生動手貼動物頭像)
說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及順序。
2、找寶物
引導學生推理,根據第一句話推出寶物可能在‚號、ƒ號哪個盒內
根據第二句話,確定寶物在第‚號盒內。
3、教師把小朋友的頭像做成小卡片,讓學生操作,貼出它們在樓房的位置,再說說它們的上下位置關系。
五、總結收獲
左右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能夠初步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教難點:
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4、同學對你的同桌說一說,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5、我們要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二、聯系自身,體驗左右。
1、 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團結起來力量特別大,在我們的身體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還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腳?哪只是右腳?
(3)對!左腳和左手是在同一邊的,右手和右腳是在同一邊的。來,全班同學一起摸一摸,邊摸邊說,左腳――右腳……
(4)還有左耳和右耳。
(5)還有左眼和右眼。
(6)還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說一種,教師都引導全體學生用手摸一摸。
三、實際操作,探索新知。
1、擺一擺。
游戲做完了,現在我們要開始擺文具了。同桌的同學互相合作,聽清楚老師說的話。
請你在桌上放一塊橡皮;
在橡皮的左邊擺一枝鉛筆;
在橡皮的右邊擺一個鉛筆盒;
在鉛筆盒的左邊,橡皮的右邊擺一把尺子;
在鉛筆盒的右邊擺一把小刀。
生擺好后,師用出示正確的排列順序,生檢查自己的排列。
2、數一數。
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
從左數橡皮是第二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四個。
為什么橡皮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又排第四?
什么東西反了?能講得更清楚一些嗎?
(數的順序反了,開始是從左數,后來是從右數。)
師小結:也就是說,同樣一個物體,從左數和從右數,結果就可能不一樣。
3、爬樓梯。上樓梯時我們要靠哪邊走?
下樓梯時我們又要靠哪邊走?
請你們兩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間過道當樓梯,一個從前往后走是下樓梯,另一個從后往前走是上樓梯。
(生觀察時師提醒:下樓梯的同學是靠哪邊走?)
(生還是有的說左邊,有的說右邊。)
師:教學樓中間有一個樓梯,同學們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走上樓梯,又走下樓梯。下樓梯時,師又提醒:下樓梯時你靠哪邊走?)
回到教室。
現在同學們明白下樓梯時靠哪邊走嗎?
為什么上、下樓梯都靠右邊走?
(如果不這樣走,上、下樓梯的人就會相撞。)
對!特別是要做課間操時樓梯比較擁擠,如果相撞就會發生危險。
4、練一練。
(出示課本第61頁第3題圖)他們都是靠右走的嗎?
五、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轉彎判斷。同學們想不想去公園玩?
那我們就坐這輛大客車去吧!(師拿出玩具客車。)
準備好,要出發了,請同學們判斷客車是往左轉還是往右轉?
(師在“十字路口圖”上演示轉彎。)
小組討論一下,客車到底是往哪邊轉。
(生組內討論交流意見。)
師生共同小結: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車轉彎的方向常常以司機為準。
2、小游戲:我是小司機。
同桌的同學互相配合,左邊的同學說命令,右邊的同學用玩具小汽車在“十字路口圖”上轉彎,然后交換角色。
六、通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嗎?
教室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
2 培養學生運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進一步培養學生關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請學生說一說你身邊前后左右的同學是誰?
二 看一看,說一說你的教室
1 看看我們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說一說。
2 同桌說一說。
3 全班同學交流。
三 想一想,說一說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的?
1 想一想,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
2 說一說,同桌交流。
3 全班交流。
四 介紹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說一說,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個面。
五 介紹火車站路線。
1 出示火車站的掛圖。
2 學生用箭頭畫一畫去火車站的路線。
3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到火車站的路線,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 鞏固練習
1 書上63頁第3題,看圖回答問題
2 完成隨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