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評課稿
一去二三里評課稿
楊老師上的是一年級(上)識字課的第一課《一去二三里》,那我們都知道,《一去二三里》是在剛上完拼音的基礎上開始的,相對來說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很弱,他還沒有真正進入識字這個大家庭中,有些學生拼音都還沒有真正過關,一下子又要接受那么多漢字的學習,難度相對來說非常大,不僅是對學生,對老師來講也是如此,如何有效發揮教師在短短40分鐘內的作用,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楊老師以一首數字歌導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兒歌,“聽聽兒歌里出現哪些生字寶寶?”,既明確了目標,又培養了學生一個傾聽的習慣,從兒歌入手,學生既感到興奮(一年級的孩子對兒歌特別有感覺。┩瑫r又帶著任務去聽,他會覺得非常的有意思,每個學生都聽得非常認真,而且基本上都能說出所聽到的生字,而且教師在學生回答的時候也很注意學生回答的方式,句子要講完整,都是從小細節入手,慢慢引導孩子,這點我覺得非常的好,可以看出楊老師在教學中非常的細心,從細節入手,慢慢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其次楊老師非常注重課堂上的過渡語和激勵語,比方說從題目到童謠時,她就說了這么一句話,“詩人走著走著走到了二三里以外,看到了……”,然后是出現主題圖,以及在每句句子的學習上都是一環扣一環,整體把握地非常好,邏輯性很強,學生學的很扎實,把這節課應該認識的字都融入了進去,學生學的很輕松,再加上后面又有游戲來鞏固所學的生字,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不過在游戲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做游戲的同學很積極,參與度很高,但是不做游戲的同學他們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而且一年級的孩子自控力薄弱,一旦在課堂上松懈下來了,紀律一下子就亂了,所以我學得如何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跟著你的思路走,特別是低段的孩子,你老師一定要夠有吸引力,我覺得這點沈老師就做的非常好,聽她的課能感受到她的激情,一節課下來可謂是大汗淋漓。
此外,多種朗讀形式也是本堂課的一個精彩點,開小火車讀、男女比賽讀、當小老師讀……,各種朗讀形式的完美組合,也渙發了本堂課不一樣的活力,每只小手都舉得老高,可以感受到學生真正是跟著你老師在走,他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久而久之,他就會慢慢地有那種語感,我們說語感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長期積累下來的,一年級更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
從一個新教師的角度,我從楊老師那學到了很多,從她的課上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相信以后還能從她身上學到很多,從更多老師身上學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