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設計
1)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出示:人來鳥不驚。)
2)出示卡片:學習生字“人”“來”“驚”——(人——讀音,與八和入比較;來——加一加來記;驚——讀音,意思,偏旁)
3)齊讀,指名說詩句意思。這句里最主要是描寫“鳥”(板書鳥)
4)加上動作表演讀
5.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 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 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 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 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師:這首詩里寫的內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樣的,是不是它寫錯了呢?為什么他要這樣寫呢?
指名回答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系。(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讀給同桌聽
2.找出生字并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么?(畫上的水)。那么,這一行該怎么讀呢?
“春去花還在”,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么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師述,枝頭上站著一只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么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4.愿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著背誦。
1.齊讀課文。1)當小詩人誦讀。2)當小演員表演讀
2.試著背誦。找搭檔背誦(一人背,一人說意思)
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可配樂)
3.創設情境檢查背誦情況
師生對話表演1)師當姐姐,讓生背誦。2)師當妹妹,讓生表演背。3)師當媽媽提問:題目為什么取畫?4)師當奶奶,讓生講詩句的意思。
六、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與生字寶寶交朋友
2.摘果實。(點擊果實會落下來。)
3.找生字
4.說出遠的偏旁,并說說文中還有哪兩個字,也是這個偏旁。說出驚的偏旁。
5.指導書寫“人”: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播放動畫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