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上》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2、小組合作,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紙袋,袋子里有這些生字的部件,合作拼成本課的生字,然后讓學生自己粘貼到黑板上去。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
3、開火車檢查識字情況。(課件,出示一個黑板,點擊黑板就會出現生字,學生讀生字,也可以組詞)
4、拼圖識字游戲。(有14個奧運小五環,每一個五環后面藏著一個生字娃娃,翻開一個就請同學們認讀,14個生字認讀完之后,再找一組同學讀這些生字,每讀一次,再翻過去,就是一幅圖的一部分,等到這些字都讀完過關了,就會出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標志---中國印。)
這個設計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主要還是體現了本課的思想性,激發學生鍛煉身體,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老師給學生介紹中國印,讓孩子知道2008年奧運會在我們北京召開,鼓勵孩子們到操場上去,積極鍛煉身體。
五、結束
運動員進行曲響起來,
師:孩子們,音樂響起來了,下課的鈴聲也響起來了,今天老師真高興,從你們認真學習生字中老師得到了快樂,謝謝孩子們。就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做作運動吧。
——評中石老師的《操場上》
新課程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在課堂中,學生的外顯情感又主要表現在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上,體現為積極的狀態、主動參與的熱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希望孩子在每一個步驟中均能出現學習的興奮點。為了使孩子的情緒高漲,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我們又不遺余力的設計出大大小小的眾多游戲。于是在課堂上,場面熱鬧,師生互動頻繁。可是,當我們由興奮恢復到平靜,再來檢驗學習效果時,卻發現差強人意——學生掌握得并不扎實。
針對中石老師的這課,結合我自己的上課感受,我想談談我對這堂課的想法,請大家一起研究,探討,指正。
新教材給教師留下了足夠大的創造空間。在編寫教案時,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資源加以擴充、創造。例如中石老師的拼圖識字游戲,就非常好的把體育運動與我國舉辦2008年奧運會相結合起來。孩子在課堂上不僅學習生字,還能了解了國家大事。我相信,在中石老師深情地講述我國歷經艱難申辦奧運會成功時,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會由衷的產生民族自豪感。
相比較傳統教材,新教材的內容增加了,原來的識字課也已發展成目前的識字讀文課了。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們不該尋求一個固定的模式,把每篇識字課的課時目標、教學環節都定得死死的。我們教師應該成為教材的開拓者,挖掘者,應該靈活運用教科書,根據課文特點,妥善處理每篇課文,使書本成為我們的藏寶圖。我們的作用是精心設計尋寶路徑,引領孩子尋得寶藏。所以,我不太贊成中石老師說的把這堂課作為引路課,研究好了就按這個思路走下去,這啟不是走回老路去了嗎?
接著我想談的,是課堂教學“實”與“活”的問題。上了將近兩個月的課,我時常為這“實”與“活”困惑。
1、新課程講究活動中學,學中體驗。我曾錯誤的理解為用游戲貫穿課堂。在課堂上,游戲偏多,使學生的精力都指向游戲,不但費時,也學不扎實。現在我嘗試,算準學生在課堂中的疲倦期,安排相應的小游戲,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