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比尾巴》說課稿
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說的基礎,學生要讀好課文并不難。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伙伴,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后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配上節奏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于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 課件出示“我能讀好”,由學生自主選擇讀,重點指導讀好問句和輕聲詞“尾巴”,教師可示范讀,和學生競賽讀。師生互動過程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渠道。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第三步:做“找尾巴”游戲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此時,我安排了一個“找尾巴”的游戲。打開課件,我故作驚訝地說:“你們瞧,這些貪玩的小動物,玩得尾巴也掉了,現在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聰明的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嗎?” 屏幕上出現了尾巴錯亂的動物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特點,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后看著板書用“__的尾巴___”的句式說話。通過出示形象直觀的課件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興致高,練習起來積極、主動、輕松,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第四步:知識拓展
遵循語文教學要開放的理念,適當地在課內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對科學的興趣,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我問學生:誰知道它們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第五步:布置作業
在作業布置方面,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選一道:1、把學過的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說給爸爸媽媽聽。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說一說,看誰說得多。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我的板書緊扣課題,圖文結合。課題板書在正中,所截取的六種動物尾巴的彩色圖片張貼在四周,并且在每幅圖上都畫了個問號。這樣不但展示了課文內容,也為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提供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