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搭積木》案例反思
老師這里有四塊積木,每塊積木后面都藏著一個生字。
1、認讀生字“這、些、都、住”
結合識字方法用多種形式讀,讀準翹舌音。
這些美麗的積木我們用它搭成了什么呢?你們瞧,在這間房子里躲著一句話,讓我們來讀一讀
2、出示句子:平平,平平,這些房子都給誰住?
指名讀通句子。
這些房子指的是哪些房子?
(指著教室里的一排排課桌)這么多的桌子我們就可以說“這些——”
師:(指著教室的一扇扇窗戶)這么多的窗戶我們也可以說——
師:(指著講臺筆筒里的鉛筆)這么多的鉛筆我們可以說——
師:(指著教室里的一張講臺桌)我們可以說——這張講臺
師:是啊,許多東西放在一起,我們才可以說“這些”,那么如果只有一間房子,還能像課文中這么提問嗎?該怎么提問?
出示句子“平平,平平,這間房子給誰住?”
進行句子的比較
師:是啊,只有一樣物品,我們就不能用“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或物在一塊,才能用“都”。(出示句式“這些_______都___________?”)你能模仿課文的樣子說一說嗎?(出示圖片:許多的書本、鉛筆、蘋果)除了這些你還能用其他的事物來提問嗎?
反思:
“這些”、“都”是兩個十分常用的詞語,也是本堂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對于這一類詞語的教學,我們不能夠僅停留于讓學生會認讀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正確的使用這一類詞語。因而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這四個生字后再將它融于句子的理解中,緊緊抓住文本提供的規范句式——“這些房子都給誰住”這一句子展開教學,聯系學生的學習環境、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遷移、辨析、模仿等方式,讓學生在句子的對比和訓練中掌握“些”“都”這兩個詞都在數量上表示多。幫助學生在正確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正確地使用詞語,識字教學與語言訓練緊密結合,將語言文字的教學落到實處,因而在這里我更注重的是語言形式的訓練。
但是在課堂上也還是有很多遺憾的地方,學生的思維較為閉塞,聯系生活所敘述的句子都非常單一和雷同,沒有新意,并且也有部分同學還不能完全跟上我的節奏。應該在日后的教學中更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加以適當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