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學實錄及評析
一、導讀1、內容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
課文內容概述:內容選自一年級上冊《自己去吧》。這篇童話故事以對話的形式講了小鴨和小鷹分別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本領的故事,從而揭示了不要事事依賴他人,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實踐、鍛煉,這樣才能學到本領的道理。
2、設計思路:
本課以“體驗”為中介設計教學。根據(jù)“課文內容簡潔,兩段結構相似”的特點,教學第一段:引導學生充分讀書,質疑;圖文對照,聯(lián)系實際,共同釋疑。教學第二段:按照第一段學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故事;參與評價,內化自強自立意識。學生在朗讀中、在表演中、在評價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實現(xiàn)對課文的成功解讀。
教師依據(jù)教材,靈活選擇教學策略,圖文結合,分角色朗讀,合作表演,自主評價,從而使學生在讀悟中受到“自信、自立”這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的熏陶與感染。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會寫“自、已”等四個字。認識新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在讀中、演中、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實踐,不要依賴他人”這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的熏陶與感染。
〖整體設計〗
根據(jù)教材結構特點,滲透讀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讀、自學能力。合作表演,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評價人物,內化“自信、自立”意識,在評價中受到啟發(fā)和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
課件演示課文插圖,同時以畫外音的方式介紹故事內容。聽后請學生為故事取個名字,教師相機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兩個字。小學生非常喜歡聽故事,教學時,抓住兒童心理,將課文內容以故事方式再現(xiàn)出來,同時,配上生動、新穎、色彩鮮明的插圖,此時,圖畫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故事使教學內容生動化,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開始了學習……
《自己去吧》是本組的第四篇閱讀課文,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初讀課文的方法,因此初讀感知時,老師引導學生回憶初讀要求,學生自主讀文,同桌輪讀課文,看插圖讀文,在多種形式的讀書中,把課文讀通、讀順,既提高學生自讀能力,同時為感悟課文打下基礎。
本課要求會認十二個生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組長帶領組員認讀;找出難讀生字,多讀幾遍,交流識記生字辦法,小組內玩“你讀、我猜”游戲。在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去學,教師只做必要的點撥、引導,教師的作用應體現(xiàn)在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激發(fā)主動識字的愿望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朗讀感悟時,具體做法如下:在輕音樂中,教師再次出示課文第一幅插圖,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小鴨與媽媽對話的岸邊。指名讀、同桌分角色讀小鴨與媽媽的對話后,引導學生充分質疑。學生針對小鴨、鴨媽媽以及小鴨游泳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及最后的結果充分提問。學生帶著問題,圖文對照,充分讀書思考,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共同釋疑。由于教師視學生為學習主體,給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自主探究的時空,因此我們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悄然生成。帶著對課文的感悟,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朗讀小鴨與媽媽的對話,感情朗讀后,老師出示關鍵詞語引背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