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新教師,經過幾個月的一年級語文教學,我深深感到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兒上較為薄弱。為了更好地磨練自己,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我積極響應安厚中心小學2009年新教師專業成長要求,積極參加片校教研活動,執教《平平搭積木》一文。在片校集體備課組的幫助下,我對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得重點定位在認字、寫字和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合作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運用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如,認“搭”字前,可以讓學生想想以前學過的帶有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拔,啟發學生發現規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動作的字,常常帶有提手旁。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彳”是新學的偏旁,當學生認識后,可用熟字“跟”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很”字。學生通過熟字換偏旁,加偏旁,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并運用許多方法幫助記憶,已經非常好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于形聲字的認識,多棒的收獲呀!
在朗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后,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很快一間漂亮的房子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之后我讓學生想想:“等你長大了,自己有能力搭房子了,你想給誰住?”學生紛紛說把這房子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我再深入的問他們:“那為什么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呢?”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震驚,原本我以為孩子們只想到自己,可見孩子們那顆純潔的心充滿了愛和感恩,我為孩子們感到自豪。通過這樣一個話題讓孩子們深入懂得從小關心別人,長大了要報答父母。
在集體評課時,聽課老師也指出這堂課存在的不足:在識字教學方法這方面有待進一步地提高,跟讀的時間較少,學生朗讀時存在著拉長音;指導書寫“平”字時,不應該說然后、接著、最后,而應該是第一筆第二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不足,及時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摘要】
走進新課程,我們的課堂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課堂,有學生自主學習,有學生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在課堂中,學生是自主的,主動的,活躍的,思路是廣泛的。新的教學方式,點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是輕松愉悅的,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多一些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