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春曉》《村居》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落、少、揚、煙、童”等11個生字。會寫“少、處、忙、村、放、春、學”7個字。
2.學習“豎心旁”“反文”兩個部首。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讀準11個會認字。按正確筆順書寫7個會寫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間架結構。認識并正確書寫2個部首。
2.了解兩首古詩所描寫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課件、字卡。
建議學時數:2學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于春天,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指名說話,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激發學習情趣)
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和我們一樣,古時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詩來贊美春天。請看這首詩(課件(或看書)出示《春曉》詩文。)。
(二)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試著讀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拼音節、結合上下文猜字、問同學、問老師等。)
1.檢查讀音情況:
(1)抽讀卡片指名、開火車認讀:夜、落、少、知、處。
(2)討論認準這些字的方法:春
[此環節意在在認字過程中滲透漢字的知識、培養識字的能力。分析字形以會寫字“少”、“處”、“知”為主。]
(三)再讀詩文:檢查讀音。
1.自由讀。
2.同桌互相讀。
3.指名讀。
(四)識字、理解、感悟、朗讀:
學生自讀詩句,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整體感知課文,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需要進行教學。順學而導。]
具體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學習“春”。理解“曉”。
a學習“春”時可以采取猜字謎的形式:“三人觀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進行組次練習。
b讀題目質疑(如果學生初讀時已經提出就直接解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結合“日字旁”理解字義——與太陽有關。指早晨。
d再讀課題,導入:這首詩表現的是春天早晨怎樣的景象呢?
(2)分別朗讀每一個詩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覺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并讀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覺。引導朗讀:春眠/不覺曉。
b:處處聞啼鳥:通過課件演示,理解“處處”。(分別在不同的方位出現小鳥及叫聲,使學生如臨其境。)引導朗讀:處處/聞啼鳥。
學習“處”:分析字形:半包圍結構,先外后內。與“外”、“夜”對比記憶。
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通過課件或圖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學生感受詩人對落花的憐惜之情。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
d:學習“知”:分析結構,認識“失字旁”。重點指導第四筆不出頭、第五筆是點。
e:學習“少”: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容易錯的地方,與小對比。第二筆是豎,不要寫成“豎鉤”。區別多音字“shǎo”“shào”。
f:整體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熟讀成誦: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背誦,如自由練習、指名背誦、師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誦等
(五)寫字:
(六)布置作業:
1.必做:背誦古詩、抄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