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
春天的氣息里飄蕩著孩子們銀鈴般的歡笑聲。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兒時,情不自禁地笑了。
〖改寫〗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題記
初春,暖洋洋的太陽照射著大地,樹上因為春天的到來而興奮得嘰嘰喳喳的麻雀把高鼎吵醒了,他見今天春光明媚,便決定出去走走。
高鼎走在戶外的小道,嗅著泥土獨有的芳香,此時此刻的他已經完全沉醉在這蓬勃的春景里了。不遠處,小草從濕潤的泥土里探出了綠油油的小腦袋,正睜著充滿好奇的雙眼張望著這大千世界,三三兩兩散開的小草頓時給大地增添了勃勃的生機,高鼎情不自禁地感嘆到“真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啊!”微風拂過,隨風飄動的柳樹深深地把高鼎吸引住了。走近一看,柳樹已經暴青了。他輕輕地撫摸著嫩葉,軟軟的,仿佛一個初生的嬰兒。一片片嫩芽在陽光的照射下綠得發亮,真不知道春姑娘是怎么調出這種色彩的,如果淡一點,就不會顯得那么生氣;如果濃一點,就不會顯得那么可愛了。柳樹的枝條已經長得快要碰到河面了,河水清澈見底,水緩緩地流向遠方。河面上,鴨兒歡騰嬉戲,怪不得詩人可以寫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中午,坐在岸邊感受著春的氣息,忽然,一陣吵吵嚷嚷的聲音伴著東風飄來,循聲望去,原來是孩子們放學了。只見他們急急忙忙地跑進屋,又急急忙忙地跑出來,身后還拖著只風箏。沒過幾分鐘,天空中,五彩繽紛的早已隨風飛舞了。瞧!那只像麻雀的風箏飛的最高,望上去就只剩下一個小點兒了。有一個男孩的風箏硬是不聽話,怎么也不愿到天上去翱翔,剛剛飛了起來就馬上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像離弦的箭似的,“呼”地一聲就往下沖了。風把天上各式各樣的風箏吹得“嘩嘩”作響,交織成一片,形成了和諧的春之韻。
“吃飯了!吃飯了!”孩子們聞聲跑進屋,有的還有些不情愿呢,就連回家的路上也要放會兒,沒過多久,已經不見孩子們的身影了。高鼎卻遲遲不肯回家,他已經完全沉浸在春天這萬物復蘇的景象里了。此時,一輪新月以隱隱約約掛在了夜空。
【原文】
村居
〔清〕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①。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②。
【作者地圖】
高鼎(dǐnɡ),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
【助你翻譯】
① 拂堤:輕輕擦著堤岸。
②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的薄霧如煙。
③ 紙鳶(yuān):紙鷹,指像鳥一樣的風箏。
【教你賞析】
江南的早春二月,草木萌發生長,黃鶯飛翔歌唱;碧綠柔長的柳條隨風搖曳,輕輕地拂著堤岸,就像沉醉在春煙之中。兒童們早早地放學了,他們趕快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高高的藍天。
這首詩的前兩句,畫出了江南二月的明麗春光:“草長鶯飛”,欣欣向榮;“楊柳醉煙”,蔥蘢柔媚。可是孩子們早早下學后卻沒興趣欣賞這景致,他們關心的是趕快趁著春風放風箏。一個“忙”字,把孩子們的勃勃興致和跑著、跳著、呼喊著的樣子都表現出來了。天真活潑的兒童,還有那晴空飄飛的風箏,把這江南春光點綴得更加活躍歡快,更加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