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學實錄及點評
師:好!誰愿意來黑板前跟老師一起畫一畫?
最后大家一起畫一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和老師一起畫,師生一起畫,其余畫在紙上。將詩與畫,情與景融為一體。
語文課的學科融合,是為語文教學服務(wù)的。讓學生畫畫的目的不是畫,而是通過畫,更好地理解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現(xiàn)在很多語文課,設(shè)計了很多的花樣,如果目的不明確,就容易本末倒置了。學生說要畫上太陽,教師的追問很重要,通過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總評】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chǔ)”,古詩的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和巨大潛能。”因此,古詩的教學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
本課教學,教師從學生已有的基礎(chǔ)入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交流、背誦、畫畫,了解詩的意思,體驗詩的意境。注重個體差異,注重情感體驗,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古詩的教學,對于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古詩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對語文教學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提問】
1、低年級的教學往往比較側(cè)重生字的理解和掌握,本課的教學沒有以此為重點,而是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為重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的確非常重要。但是我一直反對脫離語言環(huán)境的字詞教學,即使一年級也一樣。本課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有6個。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jīng)會流利地朗讀這首詩了,所以并不存在認的問題。至于這些字詞的意思,學生是不是能夠理解呢?顯然,有些是有困難的。但是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意思告訴學生,那樣學生還是不理解的。比如“惜”,學生自己提出來了,教師就引導學生通過組詞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它的意思。我認為,我們語文的閱讀教學,不管的高段還是低段,都要以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情感,學習課文寫法為主。片面地強調(diào)某一方面都是不對的。
2、古詩教學好像都比較重視對詩句意思的解釋,為什么這堂課沒有讓學生翻譯詩句的意思呢?
是有這樣的現(xiàn)象。可是我不贊成這樣的教法。古詩主要表現(xiàn)的是一種意境和情感語言美。如果把那么美的意境和情感,用我們現(xiàn)在白話翻譯出來了,我覺得是對古詩的褻瀆。就像把古詩翻譯成英文一樣,外國人如果不懂漢語,是很體會我們古詩的意境和情感的。特別是對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nèi)绻唵蔚匕压旁姷囊馑挤g給他們聽,他們是不會懂的。當然,我這樣說并不是說不要教學字詞的意思了,有些重點的字詞還是應該讓他們明白的。有時候,我們承認學生也很難體驗到古詩里所蘊涵的那種美,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斷的積累。我有一個觀點,學生現(xiàn)在不能體會的,我們老師講了他們也還是不能體會。
3、本課的教學,教師充分利用了插圖,畫畫等手段,引導學生去理解,去體會,這樣做的效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