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說課稿
今天我教學的這一課是一首古詩,古詩的教學,課標要求是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能朗讀好詩,體會詩人的情感。另外,現在的新課程理念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我本著這些要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
我先讓學生背有關春天的古詩再引出新課。由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出新知,過度比較自然。再讓學生初讀古詩,掃清字音障礙,并讓學生初步的感知詩的大意,了解其作者,及詩描寫的季節。為后面的理解打基礎。在學生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學生就會讀得比較好了。這時學生讀通讀順了古詩,就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了。理解詩意我采用的是自主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說理解了哪些詞句,同學相互的補充,老師的點播來完成。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讓他們知道什么意思該用什么語氣來表達。培養學生的語感。我沒有采用傳統的一詞一句逐個理解的方式,這樣學生不感興趣。讓學生自己充分的感悟,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理解詩意。然后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朗讀全詩,朗讀效果就會上了一個臺階。除讀好詩外,我們還應該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時激發學生想象,重視他們自己的體驗,也是讓學生對這首詩有一種整體的印象。最后通過另一首描寫荷塘景色的詩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同時也深化了詩人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
【總評】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和巨大潛能。”因此,古詩的教學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
本課教學,教師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入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交流、背誦、畫畫,了解詩的意思,體驗詩的意境。注重個體差異,注重情感體驗,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古詩主要表現的是一種意境和情感語言美。如果把那么美的意境和情感,用我們現在白話翻譯出來了,我覺得是對古詩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