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11 美麗的小路
2.播放課件3。我們讀讀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走在路上的兔姑娘和鹿先生會說什么?
3.你就把自己當成兔姑娘,鹿先生來贊美這條美麗的小路。
4.播放課件4。同學們,可是好景不長,你們看這條小路怎么啦?假如你現(xiàn)在路過這里,你又會說什么呢?
5.你們自己讀第五至第八段,看看小動物們又會說什么?
6.分角色進行表演,演完后請大家評一評,誰讀得最好,誰演得好。
7.觀看了他們的表演,此時此刻你又在想什么?
8.齊讀第九自然段,再播放課件1,同學們現(xiàn)在你要說什么?
9.播放課件5,你們看兔姑娘、鹿先生、鴨先生又在說什么呢?誰愿意到前面來告訴大家。
三、課后延伸,親自實踐
1.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們想過嗎?鴨先生門前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呢?
2.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居住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呢?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板書:保護、愛護、從自己從身邊做起。
四、課堂作業(yè)設計
1.讀句子,體會不同的語氣。
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2.我們的環(huán)境有許多地方就是人為的原因變得不美了,你給自己留一個力所能及的作業(yè):為了讓我們的環(huán)境更美,堅持做一件事。(引導學生從不亂扔雜物,少用塑料包裝袋等方面說)
一次筆誤的意外收獲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實驗小學 李愛軍在學習第11課《美麗的小路》(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之前,我結合學生的學情認真地備了課。特別是識字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借助以前學過的多種識字方法自主識字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這一課的生字可以用多種方法來分類識記: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積”“袋”“輛”“凈”“怪”“慢”(在《語文園地二》的“展示臺”活動中我了解到學生在動畫片中已經認識了“圣”和“曼”);用熟字減偏旁的方法識記“先”(選);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推”(堆、誰);“干”和“趕”這兩個生字可以對比記憶;而“鹿”字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從鹿的樣子到“鹿”字的小篆,再到它的楷書的演變過程來記憶字形。一上課,我就直接導入板書課題,一邊寫一邊想,這節(jié)課學生一定能把生字記得很牢。寫完后我剛要讓學生齊讀課題,就看見有幾個同學舉起了手,還有一個同學用手指著黑板。難道我寫錯字了?我回頭一看,果然我把“美麗的小路”寫成了“美麗的小鹿”。肯定是我課前腦子里光想著“鹿”字的演變過程,才會下意識地寫成這個“鹿”。 “鹿”和“路”同音,但形和義都不同。何不趁此機會讓學生學會區(qū)別同音字?于是,我故意問道:“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牟婧聰同學起來說說。”“老師,你把‘鹿’寫錯了,不是這個‘鹿’,應該是那個‘路’。”雖然我也明白她的意思,但我故意問:“哪個‘路’呀,我聽不明白。你能說得更清楚些嗎?”看著她緊皺的眉頭,我示意她坐下,然后對同學們說:“誰能幫幫她?”紀東興馬上站起來,他一邊指著黑板一邊說:“老師,你寫的這個‘鹿’指得是一種動物,比如‘長頸鹿’的‘鹿’就是這個字,課文題目上的‘路’應該是‘道路’的‘路’,‘馬路’的‘路’,因為路是用腳走出來的,所以它的左邊有個足字旁。”他一邊說著還一邊做著走路的動作。聽到他如此詳盡而清楚的回答,我滿意地笑了,指著題目上的“鹿”字,說:“同學們,李老師把腳下走的‘小路’寫成活蹦亂跳的‘小鹿’真不應該。”我把題目上的“鹿”字改成“路”,接著又在黑板的一邊將這兩個同音字寫上:“同學們,這兩個字讀音相同,但是所表達的意思卻不同,而且從字形上看,也不同。‘路’是用腳走出來的,所以它的左邊有個足字旁。而‘鹿’字則是由它的樣子演變來的。”說著我提前播放了“鹿”字的演變過程,學生們興趣十足地觀看著,記住了這個生字。看到同學們已經記住了這兩個字,我接著予以總結:“同學們,像這樣讀音完全相同但字形和意思都不同的字就叫同音字,如果不會區(qū)分的話,就會向老師那樣寫錯別字。我們真應該感謝紀東興同學,他不但幫老師改正了錯字,讓我們記住了這兩個字的不同,還教給我們區(qū)分同音字的方法,那就是從字形和意思上來區(qū)分。” 從那以后,再碰到同音字的時候,學生們總能自覺地進行區(qū)分,還有的將碰到的同音字貼到課外識字本上并組詞。沒想到我的一次誤筆,竟能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學會了注意區(qū)分同音字。有時我們老師會在課堂上出現(xiàn)一些小錯誤,我們不但要正視這些錯誤,還要充分挖掘它的價值,說不定它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