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鞏義市的張巧麗。張,是張揚正氣的張;巧,是巧妙育人的巧;麗,是利國利民的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麗的小路》。我將要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等方面簡要說明。
一、說教材
《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位于第三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在學習本組課文時,環保意識將逐漸在學生心中萌生,進而養成從身邊小事做起的習慣,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
這篇課文共有12個自然段,配有兩幅精美的插圖。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保護環境,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課文中有大量生動的對話,適合分角色朗讀,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角色朗讀來理解課文。
二、說學情
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大部分學生思維較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但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極容易分散,對形式單調的課堂教學很難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我制定了如下幾條教學目標:(1)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讀好每個角色的語氣。
2、借助動作、實物,理解字詞意思,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反饋資料的能力。
3、激發學生環保意識,讓學生有參加衛生掃除的愿望,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第8自然段。
課前準備:教師:幻燈片、投影儀、生字卡片。學生:課前考查:1、我們身邊的垃圾是從哪里來的?2、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
四、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我要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2、朗讀感悟法。結合課文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語感。
五、說學法
我采用以讀為載體感悟文本的方法。采用自讀、齊讀、引讀、邊演邊讀等形式,在反復朗讀中讀通課文,理解內容。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設計得精心、恰當,能使學生迅速隨教師進入課文優美的情境中。我是這樣導入的:(2)
這是條美麗的小路,這是條清潔的小路,啊我們來歌唱,我們歌唱,歌唱美麗的小路。在小路上散散步,在小路上說說話,我們來到小路上,一起跳舞又歌唱。
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不見了,啊我們來尋找,我們尋找,尋找美麗的小路。給花兒來澆澆水,給小路來洗洗澡,我們大家齊勞動,找回美麗的小路。
什么是教育?教育便是用一顆心去碰撞另一顆心,用一顆心去感動另一顆心,用一顆心去啟迪另一顆心。愛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說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我的激情把學生自讀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來,以歌曲的形式,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心理距離,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
等我唱完,就親切地問:小朋友們,剛才老師唱到的是哪一課呀?學生就會回答:11、美麗的小路。我一邊夸學生會聽講,學習積極性高,一邊板書課題,使學生情緒飽滿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2、初讀課文,復習生字。道是無情卻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