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說課稿
導入環節過后,我就興致盎然地問:小朋友們,你們想到美麗的小路上去走走嗎?老師帶你們通過這一關就可以到小路上了。首先,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看拼音自己讀、指名讀、同桌互聽互讀、賽讀、去掉拼音領著老師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與生字反復見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記住了生字,為學生掃清了閱讀障礙。然后請小朋友把課文自讀幾遍,要求讀準生字,不丟字、不添字。一邊讀,一邊把生字用鉛筆圈出來,在課文中出現的小動物的名字下面畫橫線。學生的自主地位充分發揮,每個孩子都積極通過自身努力把課文讀好。這樣,初讀課文的過程就成了復習拼音、自主識字的過程,為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打下基礎。
3、朗讀感悟,再現情境萬水千山總是情
這篇課文按“美——不美——美”的順序,圍繞美麗的小路,向我們展現了“贊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幾個情境,課文的語言極具表現力,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個性,特別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我按照課文的情感脈絡,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春色滿園,蜂飛蝶舞。第1自然段介紹了小路的美麗。(3)我通過引導學生看文中的插圖,抓住文中“長長、花花綠綠、五顏六色”這幾個關鍵詞,結合學生的理解、想象,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感受課文語言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使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我用板畫結合貼畫的方式,將美麗的小路在黑板上再現出來。(板書:美麗)學生親身參與表現小路的美,真正分享小路的美麗。
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學生對2、3自然段的閱讀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4)我重點指導“輕輕地、慢慢地”這兩個詞的讀法,理解小路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表達人們對小路的愛護之情:“啊,多美的小路啊!”。當學生的情感之門悄然打開時,我啟發學生想一想,還有誰會在小路上散步?他們會說什么?這時,我播放輕松優美的音樂,(音樂1)創設賞心悅目的情境,學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做角色所做,用自己鮮活的語言表述,體驗了小路的美。
第二步:風云驟起,痛心疾首。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講朋友們都喜歡在美麗的小路上散散步、說說話,要指導學生用喜愛、贊美的語氣來讀。第二句講美麗的小路不見了。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感受堆滿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臟。為了激發學生讀出失去美麗的小路時惋惜、傷心的感情,我又播放了另一首曲子(音樂2),為讓學生產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著力渲染。“美麗的小路不見了。”,我要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
第5、6自然段,(5)請學生再讀“鹿先生、兔姑娘”的話,要指導讀好“皺、捂”等詞。(板書:不見了)第7、8自然段,鴨先生的話要讀出驚嘆的語氣:“天哪!我的美麗的小路呢?”他看著看著,忽然一拍腦袋,說:“我明白了!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板書:找回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