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多美》第二課時課堂實錄與點評
這節課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形式也多樣,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配樂)
師:在一個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靜悄悄的,忽然傳來一陣哭聲,原來是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里,正趴在水草上哭呢!大家想一想是誰救了他呀?
生:是睡蓮姑姑,小蜻蜓、螢火蟲。
師:說說他們是怎樣幫助小螞蟻的。
生1:睡蓮姑姑彎著腰伸出手來救螞蟻。
生2:蜻蜓當飛機送小螞蟻回家。
生3:螢火蟲在前面幫他們照亮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一個音律幽美,故事生動的情境中,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進入到教學情境中。
二、朗讀、感悟、討論交流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3~16)自然段。
師:誰來讀讀課文(13~16)自然段呀?
(生讀課文)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螞蟻是怎樣回到家了。
生2:我看見公園的景色美。
生3:我看見蜻蜓像飛機,螢火蟲像亮晶晶的小燈籠。
……
師:你們讀得真認真,懂得還真不少。
那全班一齊來讀一讀(13~16)自然段。
(全班齊讀)
2、學生自讀自悟十三自然段:
師:在十三自然段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籠”在這兒是輕聲。
生2:我發現“飛機”二字用雙引號。
讓學生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讀書。
3、師范讀14自然段,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師:小螞蟻準備好了嗎?出發了,蜻蜓飛呀飛,飛過……
師:你們剛才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1:我看到假山、草地、許多花兒
生2:我看到彎彎的小路,美麗的花壇。
生3:我看到小螞蟻的家在花壇的旁邊。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連小螞蟻的家都看到了,景色這么美,你能讀出這種美來嗎?大家練一練。
4、學生以各種形式練讀,來感受美景,師生共同評價。
5、討論問題,理解課文深刻含義:
師:分組討論,小螞蟻回到家后心情怎樣,他會對蜻蜓、螢火蟲說什么話?蜻蜓和螢火蟲心情又怎樣?為什么?
生1:小螞蟻很高興,他跟蜻蜓和螢火蟲說謝謝。
生2:蜻蜓、螢火蟲也高興,因為他們幫助了螞蟻。
……
師:那你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生2:高興。
生2:我要向蜻蜓和螢火蟲學習。
師:你們真是好孩子。還有誰也和你們一樣高興呢?
生齊聲說:星星。
6、出示沒有小動物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夏夜美景的同時,體會小動物們相互幫助的品質美。星星都被感動地笑了。
師:是啊,夏夜的景色美,還有什么更美?
生: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所以星星笑了!
7、深情地讀出最后一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以讀為主線(讀通、讀懂、會讀課文),通過多種讀的方式,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舞臺上,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加深理解、體驗、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