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1-5
4、小結朗讀第一自然段。(舉行朗讀背誦擂臺賽)
【直接引用課文第一自然段導入課題,讓學生自主地在聽--讀--說--讀的閱讀實踐中理解課文學會閱讀,完成內化,積累語言。這是國標本編者意圖的體現。】
二、大膽猜想,動手實驗,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
1、過渡
(1)烏鴉找到了水,可是因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著水。
(2)再讀課題,猜想課文既然以“烏鴉喝水”為題,那事情結果?——必定是烏鴉喝到了水。
(3)這時,你最想知道什么?(烏鴉是怎樣克服難題喝到水的?或烏鴉想出了什么辦法才喝到了水?)
【大膽猜測找到矛盾焦點,提出問題,造成懸念,激起遐想,產生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
2、指名讀第2自然段猜想:石子——辦法(用一句話說清兩者關系即烏鴉怎樣利用小石子喝到了水。)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1)朗讀第3自然段
(2)討論:烏鴉是怎樣利用這許多小石子喝到水的呢?
(3)交流
4、實物演示,突破難點
(1)指名表演演示,其余學生觀察:烏鴉怎能樣把小石子放進瓶里,水又是怎樣升高的?(一個一個;漸漸)
(2)交流,并指導用“漸漸”說話(出示“讀讀說說”中的例句并完成填空。)
(3)追問:此時,你最想對烏鴉說些什么?(烏鴉很聰明;烏鴉很執著。烏鴉遇到困難能開動腦筋等。)
【根據一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實驗,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事物間的聯系。另外,一個巧妙的追問,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語文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理念。】
9、指導表情朗讀,背誦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表現烏鴉想出辦法后的興奮,第三自然段前文表現烏鴉的艱辛后文則要讀出烏鴉如愿以償的歡欣。)
三、回歸整體,總結全文,指導課本劇表演
1、齊聲朗讀全文
2、回憶第一自然段第1句話我們是如何來再現當時場面的?(為人物加上動作,語言,神情等,尤其是語言,可用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例第二自然段用上“這么多小石子……有辦法了!”第3自然段用上“一個、兩個、三個……”“多甜的水啊!”等)
3、兩人合作,一個戴上頭飾表演課本劇一個給予指導而后交換。
【高萬同老師說:小孩子都是有靈性的,天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與表現欲,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想法,雖然他們說不清楚,但一心想表現,教師要給他們充分的機會。】
四、推翻條件,引出問題小論壇中比創新
小論壇:
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
分小組討論
大堂交流(比誰的點子更多誰的方法更合理。)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練讀生字并組詞
2、學生看筆順圖并描紅課本上的生字
3、師生共議書寫要點
4、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繼續準備課本劇表演
【教學目的】
1. 指導學生看懂圖意,明白烏鴉是怎樣喝水的。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動腦筋克服困難。
3.學會生字詞,能區別“到處”和“處處”、“什么”和“怎么”、“辦法”和“用法”的不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