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片斷賞析
《稱象》片斷賞析之一
新課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能過對一些看起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物進行新的審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特見解,培養學生能過對那些似是而非的說話予以糾正,不能人云亦云,要張揚自己的個性,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教學《稱象》一文時,同學們正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還有什么更好的稱象辦法?”我巡視指導,發現有一組的一個女同學沒有加入小組討論,當全班交流時,大家議論紛紛,興致勃勃。唯獨她置身事外似的坐在那里。我強壓心里的火氣,盡量放柔聲音對她說:“許媚媚同學,說說你的想法好嗎?”她不情愿地站起來說:“為什么一定要稱出大象的體重呢?有什么關系?(注:有什么必要)。一語警醒夢中人,同學們也都感覺剛剛的問題是沒必要的。
聽著同學們天真但合情合理的質疑,作為老師的我首先給與尊重、支持,同時又要給予正確的指導。
《稱象》片斷賞析之二
獨到的見解屬于創造性思維,創造的實質就是求異標新。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他們“別出心裁”,用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之間的差異,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是培養思維獨特性的有效方法。
如在教學《稱象》這一課時,我啟發學生思考:“課文介紹了幾種稱象的方法,曹沖的辦法是最好的!曹沖在七歲時能想到這么好的辦法,同學們,你們現在的年齡與當時曹沖的年齡差不多,相信你們更聰明,你們能想到用什么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呢?”學生議論紛紛:
有的說:用泥土代替石頭,因為搬泥土比搬石頭方便。
有的說:用水代替石頭,這樣既省時間又省力。
有的說:用站在岸上的官員來代替石頭,就更好了,因為他們聽指揮,能下能上的。
還有的說可以用坐翹翹板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
這一想法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勵他說得具體些。原來這位學生的意思是:砍兩三根中等大的木頭,把它們排起來,然后在木頭的兩端釘上較厚的橫板,再放在一個較大的長形石頭上,使其平衡,然后讓大象站在一端的橫板上,另一端放上石頭,等兩端平衡了稱一稱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這位同學從翹翹板的原理想到了稱象的辦法,他剛說完就得到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全班同學都投去了贊許的目光,我也及時表揚了他:“你比曹沖還要聰明!”
《稱象》教案片斷
片斷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今天想讓大家猜個謎語: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鉤子,腿子像柱子,尾巴像辮子。{ 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說:'' 大象。”隨著出示大象的圖片}
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么大的一頭象,古人是怎么知道它有多重呢?[ 生:想] 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稱象”這篇課文。[ 邊說邊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認識”稱”]
片斷二:讀文感悟,復述過程
1、默讀課文,想一想讀了這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或小組交流
3、匯報。小組匯報時,學生大多數只說到曹沖很聰明,肯動腦筋。這時教師要適當點撥,在讀地3 自然段想一想曹沖的辦法是怎么想出來了?
[1] 曹沖聽別人說的要造一桿大稱,他就想知道用一船來代替這桿大稱。
[2] 還有人說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在稱,曹沖馬上就想到了用一塊一塊的石頭來代替龐大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