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教學反思
《畫家鄉》教學反思
《畫家鄉》一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是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閱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課文插圖,向孩子們展示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游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游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在學習濤濤家鄉這幅圖時,我是作為重點段學習的。在觀察大海時,引導學生通過讀“……那么……那么……”,體會出海更藍,更寬。接下來,讓學生學著“那么……那么……”的句式說話,學生說的不夠理想,有些孩子想不起來說什么,有的孩子說的不恰當。如有個孩子說“樹那么高,那么寬”,寬字用的不恰當。說明讓孩子憑想象去說,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此時若是出示幾幅形象的圖片,直觀一點,效果會好的多。
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只是問“撿到這么多的貝殼,如果你是濤濤,心情如何?”學生回答“高興”“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這句話!币龑Ш⒆幼x出高興的心情。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過于簡單,沒有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這里如果我這樣處理,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么樣的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著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可能會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么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畫家鄉》教學反思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