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教學案例(精選2篇)
畫家鄉教學案例 篇1
【理想描述】
在小學階段,要上好一節“閱讀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認為一節好的閱讀課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不能丟掉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這樣一種特點。小學生正處在打基礎的階段,如果不會認字,不會寫字,不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實際上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其次:重視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利用各種資源去深挖教材,解讀教材,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課堂上深入淺出,帶領學生去感受課文。
再次: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掌握語文這一交際的工具,主要的途徑在于運用,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也應該把語文課堂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學語文、用語文。
最后;教師應該在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有效的指導。例如:在提問上,我們的問題是能真正引起學生思考的。對學生的點撥應該簡短有效。在設計練習時, 應該與上課的內容密切結合,起到檢測學生的目的。
我認為低年級一節好的閱讀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識字、學詞。這一點也體現了語文基礎性學科這一特點。在識字的過程中,注重識字方法的歸類,例如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等。
2、通過朗讀和借助圖畫閱讀,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好詞好句。
3、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訓練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
家鄉,是我們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你的家鄉也許風景如畫,也許景致一般,但在家鄉人的心目中都是美的。人教版語文第二冊24課《畫家鄉》中,課文以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畫的自己美麗的家鄉,向我們展現了我們祖國的美麗風景。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富強,愛家鄉實際上也是熱愛祖國。因此我把本課的目標確定為有興趣的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寫字。
【實踐呈現】
師:同學們,我們都有自己的家鄉,我們都愛自己的家鄉,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幾個小朋友,他們的家鄉是怎么樣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4課《畫家鄉》,請大家看老師板書課題:畫家鄉 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同學們齊讀課題。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中美麗的家鄉吧。(配合多媒體演示,師范讀課文。)
師:老師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大家都被課文當中五位小朋友美麗的家鄉所迷住了,下面就請你們自己小聲地朗讀課文。
生: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
師:課文中有許多生字朋友想和大家見面呢,請你們畫出文中的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
生:同學們在課文中把每個生字朗讀兩遍。
師:教師出示生字。提醒大家容易讀錯的字。
生:開火車組詞朗讀生字。
師:把這些生字寶寶放到課文當中,你還會讀嗎?請大家大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朗讀正確、流利。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的內容,并學習課文中的生字。)
師: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生:“孩子們愛家鄉,也愛畫自己美麗的家鄉。”
師:是啊,“孩子們愛家鄉,也愛畫自己美麗的家鄉。”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2至6自然段,邊讀邊想一想,“誰的家鄉在哪里?他又是怎樣畫自己的家鄉的?”
生:讀課文2至6自然段。邊讀邊說:“濤濤的家鄉在海邊;山山的家鄉在山里;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青青的家鄉在草原;京京的家鄉在城市。”
出示第一幅圖。
師:大家看看這幅圖,這是誰的家鄉?
生:濤濤的家鄉。
師:我們快來看看濤濤畫的家鄉吧!說一說,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艘艘船。
生2:我看到了藍藍的大海。
生3:大海很寬闊。
生4:我看到了沙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
生5:我看到了有一個在沙灘上撿貝殼的孩子,他非常地開心。
師:那你覺得濤濤的家鄉美嗎?
生:很美。
師:那濤濤的家鄉讓你感覺美在哪里呢?
生1:那里的大海很藍,海面很寬。
出示句子:“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幾名學生讀,指導學生讀出大海的美。)
師:句中的“那么”還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來讀?
生:多么,很。
師:請三個小組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朗讀最能表現大海的美麗。
師:如果你這時站在海邊,你仿佛看見了什么?又能聽見什么呢?
生1:我會看見海鷗在空中飛來飛去。
生2:我會聽見海水拍打岸邊的聲音。
生3:我看見岸邊的沙子非常的細軟。
生4:我會發現岸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
生5:我還可以聽見船的鳴笛聲。
師:是啊,濤濤畫的家鄉很美,他的家鄉還美在哪呢?請你們讀讀課文。
生1:美在有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讓我們想美美地飽餐一頓。
生2:美在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沙灘,我們可以在沙灘上玩沙子,還可以在沙灘上撿貝殼。
出示句子:“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幾名同學讀,讀好“裝滿了”,體現了漁民取得豐收的景象。)
師:濤濤的家鄉真美啊!你們看,他在干什么呢?
出示句子:那個在海灘上赤著腳撿貝殼的孩子,就是濤濤。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濤濤在海邊玩得非常地快樂!
師:大家帶著快樂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師:讓我們也來夸夸濤濤的家鄉吧!(課件出示句子讓同學們補充,并訓練_______那么 _______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句型)
生1:我來到海邊,海是那么藍 ,那么 寬 。
生2:赤腳走在沙灘上,腳下的沙子那么細,那么軟。
生3:沙灘上的貝殼那么美麗,那么漂亮。
生4:我撿到了許多美麗的貝殼,我是那么興奮,那么快樂。
(設計意圖: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同學們能夠很快地進入到課文創設的情境中來。通過反復的朗讀來品味文字中的美。)
師:濤濤的家鄉這么美,那么其他小朋友的家鄉又美在什么地方呢?請你把你喜歡的句子劃出來。
生:讀課文3至6自然段并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師:請你把劃出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出自己劃出的句子。
師:文中小朋友的家鄉很美,我們自己的家鄉也很美呢,誰能夸夸自己的家鄉?
生1:我們的家鄉在宜昌。
生2:我們畫的城市那么美麗,那么迷人。
生3:這里有潔凈的街道,美麗的公園。
生4: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這里游玩。
生5:正在三峽大壩上參觀的同學們就是我們。
(設計意圖:后面四個部分與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相同,可以采取讓同學們自己看圖學習課文。仿寫課文既可以讓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同學們的寫話能力,并且同學們所生活的宜昌這座城市也是非常美麗的,正好可以當作教材來使用。)
師:看著同學們都愛自己的家鄉,有幾個生字寶寶也想來和大家見面了。(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生:學生讀生字:貝、男、愛、蝦、原
一、指導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特點。本課字形結構較多:獨體字:貝;半包圍結構:原;上下結構:男、愛;左右結構:蝦、跑。
2、看老師范寫,邊范寫邊提示:
貝:與“見”相區別,橫折收筆比豎略低,撇起筆在豎中線上。
男:“田”上寬下窄;“力”撇的起筆在豎中線上。
愛:第一筆為平撇,突寶蓋扁而寬,“友”豎撇較長,略扁。
蝦:左高右低。“蟲”字第三筆橫的收筆在橫中線上,“下”豎較長。
原:左上包右下。“白”上寬下窄,“小”左右兩點對稱。
跑:左窄短,右寬長。右部撇起筆最高,最后一筆要圓潤些。
3、學生臨寫,對比觀察。要求學生寫完后仔細與田字格中的范字比較,看看哪一個字寫得最好,好在哪里,把寫得不好的字再寫一寫。
【個人反思】
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五個孩子畫的家鄉的美麗圖景。這一幅幅優美的畫面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讀著課文,我們仿佛置身與美麗祖國的大花園中。
教學時,我利用插圖,創設情境,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先讓同學們觀察圖畫,作者在描寫圖畫時都是按照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進行描寫的,先寫遠處的景再寫近處的人,課文也是這樣對照圖畫來表現的。讓同學們先觀察圖畫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容易讓同學們走進課文。課文的語言比較淺顯,同學們能夠流利地朗讀。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要采取多種識字的方法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男”這個字時,可以編口訣“田力男”;在教授“原”這個字時,給學生猜字謎:小白進工廠;在教授“跑”這個字時,讓學生與“泡”、“炮”、“苞”“飽”這些形近字相區別。用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法總結這一環節,同學們尚不能自己有效地總結學習的方法,所以這一方法在后來的運用中并不是很好。再接來的仿寫過程中,同學們只能寫一、兩句話,不能完全仿照課文來寫。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加訓練。
畫家鄉教學案例 篇2
24 畫家鄉
教學目標:
1.認識"寬、蝦"等12個生字,會寫"原、貝"等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運用語言,表達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4.鼓勵學生用畫筆畫出自己的家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瞧,這是什么?(出示中國版圖)這是我們中國的版圖,它就像一只大公雞。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到處都生活著祖國母親的各族兒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鄉村。有的在山區,有的在草原,還有的在沿海呢!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小畫家,他們都畫下了自己美麗的家鄉。(板書:畫家鄉)想看看嗎?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請大家一邊看大屏幕,一邊聽老師范讀。想一想,這五位小畫家分別來自哪里?你認為誰的家鄉美,美在哪兒?
2.自由說,初步感知課文。
3.引導學習第2自然段。
(出示第一幅圖)瞧,這就是濤濤的家鄉,說一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
濤濤到底畫了什么呢?把這部分讀一讀。
a.引導讀出兩個"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對大海的喜愛,并用"那么……那么"說話。
b.引導讀第二句話,抓住"滿"字,感悟魚蝦很多的樣子。
c.畫上的濤濤在干什么呢?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高興)
d.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e.此時此刻,你想對濤濤說點什么嗎?
f.假如你是濤濤,怎樣向其他小朋友介紹你的家鄉呢?(學生自由介紹)
4.合作學習第3段。
(出示第二幅圖)分四人小組學習第3段。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看圖感情朗讀,說說山山都畫了什么,作導游介紹,然后進行展示。(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兩個"那么又高又大的樹"等詞語)
全班感情朗讀。
5.選擇喜歡的部分自學。
還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鄉沒去,小朋友,最想去誰的家鄉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仍然按照剛才的方法進行自學。
全班交流自學體會。
6.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
實踐活動
1.引導學生畫出自己的家鄉。
五個小朋友的家鄉多美呀!我們的家鄉也很美,請大家拿出紙和筆,用絢麗的色彩來畫一畫自己的家鄉吧!(學生畫家鄉)
教學反思:
《畫家鄉》一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讀著《畫家鄉》,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里旅游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群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云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么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只高昂著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結合課文插圖,向孩子們展示了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游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游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畫家鄉》教學案例
“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學習場所,而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彼此溝通,學會合作、共同生活、互相交往的生活場所。”在學習《畫家鄉》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時,為了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相結合的交往教學形式。首先安排小組交流“濤濤、山山、 平平、成成的家鄉在哪里”。然后通過自由選讀來介紹他們的家鄉,學生爭搶著介紹。最后,我要求各小組以“你對哪個小朋友的家鄉最感興趣呢?”為題進行交流。這一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樣教學的效果極好,使我深深感悟到合作學習利于學生間、師生間的語言交流、情感溝通、思維碰撞。本次教學環節—— "說說他們的家鄉在哪里、什么樣?"中,我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小組合作伙伴(因區域不同而定)(因興趣、想法不同而定)進行交際。其間我深入小組之中,傾聽學生的想法,適時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在師生溝通、生生溝通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這堂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彼此溝通,學會合作、共同生活、互相交往的生活場所”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