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教學雜談
【江蘇省溧陽市經濟開發區小學 馮秀娟】
〖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
自主探究 互動發展──《識字7》教學談
浙江省寧波市東海實驗學校 聞曉明
【教學設想】
“要與學生‘親密接觸’,甚至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這樣,你才有資格做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當然,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應放棄“導”的職責。教師的‘導’主要體現在: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營造氛圍,使學生投入地學;給足時間,使每個學生扎扎實實地學;適當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互相啟發,互動地學;根據學情加以引導,使學生有目的、有層次、有實效地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科書語文第二冊第114~115頁《識字7》。
【教學片斷】
學生在學完課文前兩句內容后,開始學習后一句:
師:老師再請小朋友讀讀這句兒歌,出示句子:誠實贏得千家贊,虛偽招來萬戶嫌。請你讀一讀,和前面的兒歌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這個句子比前兩句長了。
生:我發現前兩句都有‘對’,這一句沒有。
生:我讀了這一句后,發現第三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好像也是相反的。
師:你們真會觀察,這回,你還能找到兒歌里的反義詞嗎?
生:誠實和虛偽是一對反義詞。
師:能不能像剛才一樣打著拍子來讀?誰行?還有誰?還沒發言過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指多名學生讀)
師: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誠實什么意思?
生:虛偽什么意思?
生:千家贊什么意思?
……
師:你們提的都是很有價值的問題,老師先請你們四人合作小組合作討論一下,看看,你們能解決哪些問題。
(合作小組互相討論,教師共同參與)
師: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哪一組先來?
生:我代表我們組發言,我們經過討論,知道‘千家贊’就是家家戶戶都稱贊的意思。
生:我們組知道了‘贏得’的意思就是‘受到、得到’。
生:我們能解決‘萬戶嫌’的意思,就是‘千家萬戶都討厭’。
生:我們小組知道‘誠實’就是不撒謊、不欺騙人的意思。
……
師:你們說得真好,老師這里也有一個誠實的孩子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課件出示“誠實的孩子”的文本,講列寧小時候打碎花瓶的故事)
師:由于列寧小時候非常誠實,所以人們把他的故事記了下來,現在一直受到大家的稱贊,──引讀句子,如果列寧不把打碎花瓶的事講出來,他就有可能要受到大家的嫌棄了,引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