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8》教學雜談
《識字8》教學雜談【廣東省番禺市南陽里小學 林凱恩】
結合詞語、句子、圖畫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字義。新教材的編寫生動有趣,圖文并茂。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看插圖,動動腦筋,這樣會比較容易想出來的。在《識字8》中“朝看太陽辨西東”,學生不大理解,只知道應該是與太陽有關的。我引導他們看插圖,再適當點撥:“‘朝’是‘早上’, ‘辨’是‘分清’!睂W生說出:“早上看著太陽能分辨出東西南北!蔽壹右钥隙āS袑W生馬上記起以前學過的兒歌:“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碑攲W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利用邊讀邊想,結合圖畫,聯系課文或生活思考,就不用害怕了。
識字教學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但如果我們能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指導學生不斷積累、發現,尋找規律,學生的識字能力一定會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同時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
【山東省泰安市文化路小學屈小青】
你還能在什么時候看到很彎很細的月亮?
教學一年級的實驗教材《識字8》“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員”時,教師首先指著自己的眉毛說:像我這樣又細又彎的眉毛就是娥眉。這樣結合具體的事物本身幫助學生理解,是不錯的。學生的腦海中一定已經有了“娥眉”的美妙身影了。但是老師接下去的問題就不大妙了,“你覺得娥眉是什么樣子的?”老師剛才不是說了嗎?讓學生單純重復老師的話,意義不大。老師大概覺得學生理解還不到位,又問:你還能在什么時候看到很彎很細的月亮?這個問題就脫離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了,老師想讓學生根據初三初四推斷出二十七、八也是這樣的彎彎的月亮。一年級的孩子認知水平,思維的推理能力還很有限,面對這個問題都一臉茫然。被叫起來回答的孩子只能瞎猜測,都說是十五、十六可以看到。明明課文寫的很明白“十五十六月團圓”,孩子們為什么還這樣說呢?可能是沒讀懂這句話,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孩子們瞎猜也無從猜起,只好在書上找能應付老師問題的句子了。但是有一個孩子的回答很有創造性,他說在天狗吃月亮的時候可以看到這樣的月亮。但是老師沒有發現這一回答中的極富個性的因素,應該好好表揚這個孩子思維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