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于是我采取了配圖、分角色朗讀和抓重點字詞等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慢慢理解這篇文章。關于理解課文一堂課我圍繞了一個問題來講,那就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別是怎么做的?”,通過讓學生思考和比較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行為體會為什么小白兔有吃不完的白菜,而小灰兔卻沒有。在設計中,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現,借助圖畫的對比,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細品小白兔的行為,體會小白兔做這些事是很不容易、很辛苦的。
關于朗讀,我采用觀圖、理解、抓重點字詞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小白兔種白菜這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讓聽的同學找出描寫小白兔種白菜的句子,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再讓他們從這一句中找重點詞,反復讀,體會小白兔種白菜的不易。 再出示一張白菜地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只有辛勤勞動才有這樣的收獲,從而理解“白菜很快就長大了。”然后讓學生讀這一段。馬上就能讀出感覺。緊接著就出示小灰兔的樣子,讓學生做比較,然后讀一讀小灰兔不中白菜的那一自然段。通過過渡問學生“小灰兔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呢?”讓學生體會不勞動可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就是這樣循序漸進的比較和滲透,讓學生慢慢地體會到文中更深一層的含義。
我覺得這次公開課讓我收獲不小,讓我對于閱讀課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尤其是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通過反復練讀的手段到讓孩子真正的感悟。問題的提出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有讀的欲望,再運用多一些的朗讀方法。這樣低年級的閱讀課才能真正讓孩子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有朗讀的欲望。
但由于我經驗不足,在課堂的最后還是有一些遺憾的。因為試講的時候拖堂了,導致在自班上課時有一些前緊后松,如果把后面的時間合理運用,再設計一個機動的環節,相信就會更好了。
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我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地方。多吸取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后做得更好!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片段陳述: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說一說你是喜歡小白兔還是小灰兔呢?
生1: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自己種菜,有吃不完的菜。
生2: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送菜給老山羊。
生3:我也喜歡小白兔,因為它愛勞動。
生4:我喜歡小灰兔,老山羊收白菜時,它也去幫忙了。
生5:我喜歡小灰兔,它很有禮貌。
…… ……
師:小灰兔雖然后來做得不夠好,但它也是有優點的,現在你們喜歡誰呢?
生:我們喜歡小白兔,也喜歡小灰兔。
反思:
本節課已進入小結環節,只因離下課還有好幾分鐘,因而我請了較多的學生發表自己對小白兔和小灰兔的看法,想不到學生當中竟有這么全面而辨證的看法。一年級的孩子們雖然年紀不大,可他們已經學會了初步地判別人和事,只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感受,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常常會有超乎我們想象的結果。其實在備課時,我只想讓學生領悟愛勞動的重要性,想不到孩子們可以理解的更深一點。成年人都明白,人都是有優點的,世界上既沒有全優的“完人”,也沒有全劣的“庸人”。可我們的孩子們,特別是那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往往只將人簡單地分為“好人”和“壞人”兩種,在本節課中孩子們能從自己的角度發現兩只小兔不同的優點,其實我們可由動物及人引導他們學會全面地看待他們身邊的小伙伴,引導他們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從而使他們更好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