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二、教師范讀激趣。教師的范讀是電教媒體所不能比擬的,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想象。上課時我先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把學生帶入了童話世界中。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學習興趣油然而生。接著,模仿老師的樣子自由地去朗讀課文,對課文又加深了理解。
三、以圖激趣。課文配備了四幅插圖。我把課文分四部分講。在學習每部分內容前,先讓學生觀察畫面上有什么,然后找出相應的段落讀讀。通過圖文結合,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如:在學習一到三段時,我讓學生觀察小白兔的動作、神態,結合句子中的“請您”,從中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很有禮貌,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四、表演激趣。課文有角色有對話,適合讓學生分角色,從中揣摸人物的語氣。分角色讀文或扮演角色這些活動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第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分角色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并配合動作演一演,從而感受他們的有禮貌。在學習第二部分時,我讓學生通過做動作,演一演小白兔怎么種菜的,通過演,學生體會小白兔常常要做這么多事,是很辛苦的。
五、想象激趣。課文結尾處留下余味。在課的結尾處,我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我又問學生:“小灰兔聽了小白兔的話,以后會怎么做呢?請您把這個故事編下去。”這時候學生興趣大增,有的說:“他會向小白兔要一包菜子自己種。”有的說:“他會請小白兔教他種菜。”各種各樣的答案從學生的口中講出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這篇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經典的文章,我先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去閱讀文章,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我將生字帶詞出現,學生在讀“肥”時發音錯誤,我及時給予了糾正,在認字的時候,我抽出幾個重點的詞語讓學生認讀,并給予了評價。在第二課時中,我讓學生通讀課文再填空,既鍛煉了學生概括的能力,也鍛煉了他們口語說話的能力,在分析文章時,我一段一段地讓學生去閱讀,根據自然段隨機給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例如:白菜最開始是從哪來的?老山羊為什么要送他們白菜?老山羊干的很辛苦,小白兔和小灰兔看到了是怎么做的?從這里可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樣? 老山羊是怎樣感謝他們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小白兔要了菜籽干什么呢?小白兔怎么種的?它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等等問題,最后得出結論:只有自己種的,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一只小白兔、一只小灰兔,兩只可愛的兔子,兩只熱心的兔子。可又是兩只不一樣的兔子。它們哪里不一樣呢?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是圍繞兩只兔子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展開的。
讀文
先播放課件:讓孩子們邊聽錄音,邊觀看圖片,了解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
然后跟著課文錄音試著讀一讀課文。
接著自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然后帶著問題讀課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找到的答案可以用線劃出來。(共同點用直線,不同點用曲線。)
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找出共同點,但對于不同點,能找到,但是找不全。但是還有個別孩子的理解能力實在是太薄弱了,完全不知所云,要引起他特別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