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的夢》教學設計與反思
4、課件隨機出示相應
1第一句:
為什么喜歡?在池塘媽媽懷里睡,感到幸福。
2第二句:
a天上的星星真的會落下來嗎?(不會)那“珍珠被”是什么?(板書“珍珠被”)
b星星的倒影在池塘里,一閃一閃的,像珍珠做的被子。
c說話練習,(誰)_____為(誰干什么)__________。
d誰來試試,把第二句讀得像畫面一樣美。全班也美美地讀這句。
3第三句:
a、聽催眠曲,問:風兒真的會唱催眠曲嗎?(不會,那是風聲)板書催眠曲
b、風兒一吹,水面起了什么變化?(一層一層的波浪出現)。
c、小魚的搖籃是什么?板書搖籃推
d練習朗讀(讀輕一些,慢一些,別把小魚兒吵醒了。)
4第四句
a甜甜的夢,還可以說什么樣的夢?(幸福,快樂,美好……)
b創設情境,播放催眠曲:小魚在貝殼里美美地睡著了,還做了一個甜甜的夢,在它甜甜的夢里會夢見什么呢?請你們輕輕閉上眼睛,盡情想像你就是這條可愛的小魚,聽著這美妙的搖籃曲,睡在星光下,躺在搖籃里,你會夢見什么?
c、來,可愛的小魚們,把你甜甜的夢說給大家聽聽吧!
5、剛才,每位同學都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做了這么多甜甜的夢,現在讓我們甜甜地來讀一讀小兒歌吧!可以邊讀邊加上自己喜愛的動作。
6、試著把兒歌背下來。
四、課后拓展。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魚的夢》,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請你們回家后,把小魚的夢用美妙的圖畫表現出來。
甜甜
小魚的夢
玩睡
板書
珍珠被
催眠曲
搖籃推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反思]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機會,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在本節課的識字教學中,我追求的是“識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戲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因而,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看圖猜字,給字加筆畫,擊鼓傳花等多種形式的識字游戲,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比如:本首兒歌中,有這么幾個詞“睡”、“落”、“尾巴”、“嘴”,比如 “落”,學生不容易理解,我則采用了看圖猜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看形象直觀的圖來猜猜是什么字。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大聲迅速猜出是什么字,還能把相對應的字與畫記在腦海里。我想,正是這樣的識字才能在孩子眼中變得容易,而且充滿快樂和趣味。
《小魚的夢》是一首以夢想為主題的兒歌,通過學習兒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我是通過創設音樂情境,播放《搖籃曲》,播放小魚兒在池塘媽媽睡覺的優美畫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感悟性,朗讀能力和想象力。在本課的拓展部分——小魚會夢見什么呢?孩子們由于情境的熏陶,把自己當成了那條會做夢的小魚兒,個個放飛想象的翅膀,各說已夢,有說夢見和魚婆婆去北京玩的,有說參加百米游泳比賽得冠軍的,有說雙鰭變成翅膀飛上天空的…… “鈴……”下課鈴聲響了,此時孩子仍然興致盎然,意猶未盡,告訴我:“老師,這節課真有意思!”
一節課上下來,我百感交集。因為我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