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教學實錄之一(北師大版)
4、有感情地朗讀。
指導學生讀好"沙沙響"和"丁零當啷"這兩個描寫雨聲的詞語。"沙沙響"要讀得輕"丁零當啷"要讀得響亮。學生入情入境,讀得生動,讀得入情。
三、續編兒歌,發散學生的思維
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尤其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續編兒歌的環節,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學生一邊想象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文,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化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會到了詩歌的韻律美。
四、自主地選擇作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這一環節給學生機會,自主設計選擇性的作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旨在促進每一個孩子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認真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教師板書:雨)
生齊讀師:誰能用這個字組詞?生:大雨、小雨。生:毛毛雨、雨傘。
生:雨衣、暴雨、雷雨。生:……生:酸雨。
師:你還知道酸雨?能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生:我聽媽媽說因為人類不保護大自然,所以天上會下對人類有害的酸雨。
師:你知道得還真不少,好樣的!課堂以外也有我們學習的天地。
師:誰能用雨說一句話?生:今天的雨下得可真大呀!生:小鴨子在雨中盡情地玩耍。
生:下雨了,小青蛙在池塘邊"呱呱"地叫著。生:雨過天晴,一道美麗的彩虹掛在天空。
師:誰能背出和雨有關的古詩或兒歌生: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生:大雨嘩嘩下,北京來電話,讓我去當兵,我還沒長大。
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灑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生: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黃都。
師:同學們說得這么好,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做個小游戲,你們想玩嗎?
生齊說:想!師:游戲的名子叫:看圖猜字。既然是看圖猜字,我們就先來看一看圖。(師出示畫著非常漂亮鈴鐺的圖片)圖上畫的是什么?生齊說:是鈴鐺!
師:這張漂亮的圖片后面藏著兩個調皮的字娃娃,你們猜一猜這兩個字娃娃讀什么?(教師翻轉圖片出示"鈴鐺"兩個生字)
生齊說:鈴鐺!師: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
生:因為你前面的圖畫的是鈴鐺,那老師你后面的兩個定肯定就是鈴鐺這兩個字。
師:看圖猜字是識字的一種好方法。生:是我爸爸教的。
師:向自己的父母學也是識字的好方法。生:我是自己看書讀拼音學會的。
師: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師:哪位同學愿意再把這兩個字讀一遍
生:鈴鐺。(鐺讀成四聲)師:有沒有同學不同意?生:鈴鐺。(把鐺讀成輕聲)
師:對把"鐺"讀成輕聲,前面的"鈴"字要讀得稍長些。(教師指導讀)
師:同學們會用雨組詞,會用雨說話,還用雨說兒歌、背古詩,那你們見過"雨鈴鐺"嗎?
生齊說:沒見過。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很美的課文--雨鈴鐺。(把鈴鐺二個字貼在黑板上,并在這兩個字前面板書"雨"字。)請同學們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