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次執教的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雨鈴鐺》一課第一課時。這個單元以“雨”為主題,激發、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1、綜合的識字的方法,認識本課十一個生字,學寫“串”字,培養“學生獨立配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背誦課文,使學生在情境和語文中受到熏陶,培養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3、續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
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11個生字,培養獨立認字的能力
2、學寫“串”字,讓學和班次說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四)教學難點:
續編兒歌,培養學一的創新、想象能力。
二、說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沒多種情境,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積極主動地學、生動活潑地學。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課標強凋,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識字的要求,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安排學生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識字方法的環節,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不斷總結識字方法。
3、多讀多背法:課標十分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我加強誦讀的教學,讓學生自主誦讀成為貫穿整個閱瀆教學的主線。學生在自主的誦讀中完成認讀、體誤、轉譯、融情、思索、表達……在誦讀中,我采用分布實施的策略:(1)初讀認知,這個階段學生通過速度較為緩慢的誦讀練習,借助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認識生字,并逐漸把一個個獨立的漢字邊綴成詞、段,最近達到對全篇課文正確、連貫地誦讀目的。(2)精讀感悟,我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雨境,并融入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理解。(3)熟讀背誦階段。這個階段要求學生把哪些難以名狀的體驗和情感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和背誦表達現來,最終實現課文語言的內化。
4、游戲法。為了突破教學難點——續編兒歌,我設計了師生同臺做“雨鈴鐺開小火車”的游戲。這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游戲。學生在游戲中放飛想象。
三、說學法:
學生是我教學的落腳點,是歸宿,是最終目的,因此評價學法如何就是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
結合本課的特點,在識字教學及理解課文時,學生均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認以漢字,來理解課文。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由讀言語,認識生字;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本課生字的識字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我在安排教學程序時,努力做到得體,扎實。
(一)實物激趣,導入新課
1、聽鈴鐺發出的聲音
2、摸摸鈴鐺,記住“鈴鐺”二字。
3、在“鈴鐺”前加上“雨”字,導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