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說課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課)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通過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思想是如何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實現語文素養、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等多種能力的整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二、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歡樂。
三、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涌”“醒來了”“回蕩”等生詞,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突破重難點的措施: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策略:
(1)以讀為本,創設情境,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以鼓勵性評價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體現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
(3)體現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七、設計思路: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本課的設計思路是:
(1) 以基于多媒體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 以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3) 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4) 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和語文素養為歸宿;
(5) 以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歡樂為情感目標。
八、教學環節設計及意圖:
(一)、欣賞草原風光,初步感知
對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欣賞草原風光錄像”,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順勢導入課題:草原的早晨更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美美的來讀課題,進入學習情境,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
(二)、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我們在設計這一課時,緊緊圍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這一主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個大問題“從哪里體會出草原的美麗和歡樂”貫穿始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讀書感悟、交流體會,然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基于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情感體驗較貧乏,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當學生談到“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時,學生對草原醒來了,難以理解,教師借助課件演示:圖上先出現寧靜的、鋪滿新綠的草原,接著出現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現馬牛羊人在活動的情景,隨著太陽的升起,畫面由暗到亮,與之相配的是舒緩低沉的音樂,接著是“啪!啪!”的鞭聲,最后是各種動物的叫聲和人的吆喝聲,草原現出一片熱鬧的景象,在課件播放的過程中,教師配上畫外音,草原的夜靜悄悄的,隨著黎明的臨近,牧民的鞭聲啪啪地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通過這些形象的畫面,幫助學生感受草原的“寧靜”,體會“草原醒來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用朗讀喚醒同學們的耳朵,讓大家感受到草原醒來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巧妙的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輕而易舉的理解了“草原醒來了”的含義,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破了教學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