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小松樹和大松樹》課堂教學案例
感想: [ 這時我感覺到孩子們真是天真、可愛。老師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是神圣的,即使老師不禮貌,他們仍然愛戴老師。這是我備課時完全沒有預設到的,卻讓我深深感動著,還讓我懂得課堂需要靈活的變通、教師需具備課堂生成機智。]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他太不禮貌了。
生:朋友是應該相互友愛的,借別人東西應該要有禮貌,別人才會借給你。借完還要說謝謝。
師:看來我們班都是懂禮貌的好孩子,我們再來讀讀下面一句話,想想小松樹說這段話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表情呢?
生:很得意,很驕傲。
師:請你來扮演一下小松樹讀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會使學生更有積極性,也會更加的投入,體現了新課標中朗讀教學中的采用多種形式的讀。)
生帶著驕傲得意的神情,眉飛色舞的表演著,接著全班都沉浸在小松樹那得意的神情和話語中。
師:聽了小松樹的話,你還愿意和他交朋友嗎?
(設計意圖:自讀自悟,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生:我感覺到小松樹這個朋友太驕傲了,我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生:我也不愿意,他自己感覺自己很了不起。
生:我也不愿意和這樣不禮貌的人交朋友。
感想: [學生從剛開始不假思索的說愿意和小松樹做朋友,到愿意把鉛筆借給不禮貌的老師卻不愿意借給同樣不禮貌的同學,以及在深入課文,深入了解小松樹之后,又堅決的不愿意和小松樹交朋友,體現了孩子的童真、純真。同時也給了孩子自己思考和體驗,有了自己真實的感悟,使學生的思維在恰當的等待和引導中,得到了深刻的發展。]
片段二:你會用 比 說一句話嗎?
師:聽了小松樹的話,你還愿意和它交朋友嗎?
大松樹生氣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設計意圖:采用比較法,讓學生回歸文本,體會大松樹的心眼大)
生:沒有,課文中說大松樹沒有回答。
師:大松樹心眼真大,不和小松樹計較,可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它是怎么說的?生自讀第三節。
師: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多媒體演示)
( 設計意圖:采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容易體會風伯伯的話。)
“摸著頭”說明了什么?
自讀,指名讀,范讀,練讀,齊讀。
師:出示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練習用“比”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練習說話,積累語言,體現新課標中的理念。)
生1:小草比蟲子高。
生2:西瓜比草莓肥。
生3:黑板比門長。
生4:大象比螞蟻高。
感想:[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沒有語法和規則可言,也不符合平時的表述,但從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充滿了童真、童趣,甚至是詩情畫意。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甚至有種童話般的感覺。和孩子們比起來,我們老師歷經歲月磨練所形成的“優點”,例如考慮成熟、理解深刻、以及深諳世俗等等,有時真是自尋煩惱的根源,讓我們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晌覀兘處煵徽悄眠@些所謂的“優點 ”來教育塑造孩子的嗎?我們可曾想過,孩子們的生活態度,是人類的至誠本性和天賦靈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