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教學反思
在備課文之前,我先把教參中對本課的重點難點理理清。本課的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有了感悟小熊種樹的辛苦,感受島上發生的變化,感受小島的美,才有感悟這兒真好,才有小動物們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難點是:引導學生讀中深思,感悟種樹與找朋友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開始設計本課的教案。由詞語入手,我分別抓住了“孤零零”“連忙”“許多”“種呀種”“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等,引導學生體會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島的美,讓小動物們都覺得這兒真好,緊扣課題。
但是,課堂上仍存在一些問題,談談我的感受:
《這兒真好》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難點,故我在教學中,確定以朗讀體悟情境表演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表演讓學生體會“只有通過勞動,就能創造美好環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話性、故事性的課文,常常會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變化。這一點備課時,我經常都會忽略。“放小鳥”中,我的心情由高興變為擔心,由擔心轉變為著急,又由著急變為高興,在故事的發展中,緊扣故事的環節,感受人物的心情變化非常重要,從朗讀中再來體會,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課課文也是這樣的,雖然故事主人公內心變化只由孤零零變為了高興極了,但學生的體會很淺,為什么而高興,因為小島變成了綠洲,因為小熊種樹,辛勤地勞動使這兒變得很美,小島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動物們都愿意來到島上和小熊交朋友了。從而理解課文的難點:種樹和找朋友之間的關系。
人物內心的體會朗讀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詞,孩子們笑瞇瞇到朗讀,沒有感悟到孤孤單單地樣子,從表情、從肢體語言,從朗讀都能體會到人物的心情與狀態。我班“何”在讀這個詞時緊皺眉頭,雙眼瞇成一條線,他的動作表情應該值得稱贊,我沒有及時得表揚“你緊皺眉頭,表情很傷心,讓老師好象真的看到了這只沒有朋友的小熊很傷心呢!”確實,學生在課堂上會有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應該鼓勵表揚,讓學生在激勵中深刻體會人物內心的感受。
教材的設計是我們年輕教師難以把握的內容,需要多鉆研,多深入。從課文的教學重點出發,教學難點著手來理解課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精簡,圍繞中心,在學生回答中要引導和啟發,把孩子的思維引入到老師的思路上來。我想,這一方面我們還做的很不夠,需要不斷努力!
《這兒真好》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帶學生走進童話故事。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動的語言帶學生走進童話故事。復習詞語時我這樣導入:瞧,課文的主人公小熊來了,小熊帶來了一些詞語,你能讀好它們來教一教小熊嗎?一下子,小熊來到學生的面前,通過跟小熊打招呼,讓學生感覺不是在學課文,而是見到了一個好朋友一般親切。在教會小熊讀詞語之后,我又說“小熊可喜歡交朋友了,他要領我們去他家,他的家住在哪兒呢?”這樣引導學生跟著小熊一起走進了故事。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為學生創設一種親切的童話氛圍,學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員。說到小熊“孤零零”時,學生也難過地皺起眉頭。當學著小熊問云兒時,學生仰望天空,顯得那么著急。當看到“漫山遍野綠葉成陰”時,學生跟著一起露出了笑容。當許多小動物來到小島時,學生就是那一群快樂的小鳥或是小猴小鹿小象。學生在故事中體會到了小熊的孤獨,感受小熊的著急,分享小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