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美呀說課稿
《世界多美呀》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一篇蘇霍姆林斯基大師的童話作品,它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個童話故事字里行間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熏陶的好教材。課文以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基于以上認識,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田字頭”、“羊字頭”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小雞的孵化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以及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其中目標1和目標2是課文的重點,目標3是課文的重點更是難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交互式白板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它們投入課文所致的情境中。
我教學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我把識字、寫字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下面,就第一課時著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激趣
本課的課題是《世界多美呀》,課題中有三個生字,所以在導入時,我通過教師板書,學生書空的形式教學生字“世、界、美”,并讓孩子讀通課題,說一說這句話是誰說的。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的設計要能充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活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二、檢查預習。
因為課前布置孩子充分預習了課文,所以在檢查生字讀音環節,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將生字以雞蛋覆蓋的形式出現,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課文中abb的疊詞較多,比較難讀,在這一環節中也糾正字音,掃除讀書障礙。在檢查課文朗讀時,提示孩子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三、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課文的第一小節講了小雞從蛋殼中看到的世界。這一段語言簡練,相信學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難。教學時,我首先出示母雞孵小雞圖,讓孩子猜一猜小雞出殼的時間,再抓住三個“蹲”和“許多”,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雞媽媽的辛苦。再用直觀的白板演示,讓學生來體驗小雞在蛋殼內剛剛醒來看到的景象,激發學生換位思考,體驗小雞的感覺,使學生進入了情境,了解蛋殼內小雞的內心感受,最后指導學生把體會到的讀出來。課文的第二小節主要寫了小雞透過啄開的小洞,所看到的蛋殼外的美麗多彩的世界,語言生動優美,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讓孩子自己扮演小雞,用手做小雞的嘴巴,學著小雞的樣子,在ipad或課桌上一遍又一遍的啄著蛋殼,在啄蛋殼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小雞啄開蛋殼是很辛苦的,引導學生把小雞的辛苦讀出來。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多么難啊!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白板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這些詞兒在融入大自然的一瞬間,早已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看著這五彩的世界,讀著這美麗的詞兒,孩子們還能不陶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