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臨其境感受 有聲有色識字-----《識字5》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5》。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筆畫“レ豎提”并能與“亅”進行區別。
2、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用句式 “……像……”進行說話。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驗在海邊沙灘玩耍的樂趣,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
教學重點: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在意境中識字、指導學生正確美觀地進行生字的書寫。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識字5》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有序觀察
1、在傾聽中導入。(多媒體播放海邊海浪拍岸,海鷗鳴叫的聲音。)學生安靜傾聽,并猜測即將來到什么地方。
2、在觀察中感受。(多媒體接著出示課文中的主題圖,音效繼續聲音降低。)學生觀察主題圖上的內容,交流時引導學生要進行有序觀察。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完全回到課堂的情況下,用傾聽的形式讓學生的心思都回歸課堂,在有聲有形的情境中觀察主題圖,能有身臨其境之妙,更能激起學生觀察學習的興趣。
二、理解詞語,體會說話
(一)、圖片欣賞,理解詞串“沙灘 貝殼 腳丫”
1、引出詞串。在近處,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讀詞串:“沙灘 貝殼 腳丫”
2、認識沙灘。(多媒體出示“沙灘圖”)。教師介紹:這就是沙灘,想象一下踩在這樣的沙灘是什么感覺?指導學生用這種感覺來讀詞語。
3、欣賞貝殼。教師導語:沙灘上有什么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多媒體顯示多種貝殼的種類)(1)引導學生用“……像……”的句式說說圖上的貝殼的形狀?(2)學生說一說貝殼的顏色,并學習使用一些表示顏色多的詞語進行概括。
設計意圖:兒童是用圖畫、色彩和聲音來思維的。通過多種貝殼式樣的觀察,讓“貝殼”這個概念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在訓練語言表達的同時也讓學生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
4、再認腳丫。出示詞語認讀。讓學生指一指圖上小朋友的腳丫,指一指自己的小腳丫。復習背誦小詩《小腳丫》。
5、感情朗讀。師生評議。
(二)、觀察體會,學習詞串“海風 海鷗 浪花”
1、看圖填空。(多媒體顯示海面上的景色,海浪和海鷗的音效)(1)海面上( )在吹,( )在飛,( )一個連一個。(2)海鷗有的( ),有的( ),還有的( )。
2、體會朗讀。
設計意圖:圖片和文字結合是詞語理解的一種有效手段,但理解了意思后更重要的是對于這些詞語概念的擴充和對于詞語的應用。
(三)、連線理解,學習詞串“珍珠 魚蝦 海帶”
1、連一連。(多媒體出示下列練習)
珍珠 魚蝦 海帶
魚蝦圖 海帶圖 珍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