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一認1》教材解讀
有的生字還須配合動作。如“出入開關”,就可以讓兒童實地演示一下出門、進門、開燈、關燈的動作。有的生字,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效果更好。如“前后左右”,便可以讓兒童說說,“你前面的同學是誰?”“你后面的同學是誰?”“你寫字是用哪一只手?”“把你的右手舉起來!”
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用連詞或列舉句子的方式幫助兒童理解字義,如學習“羽角齒革”,可以告訴兒童:這個字就是“羽毛”的“羽”。這就是“牛角”的“角”。“公象有一對很長的牙齒”。這就是“牙齒”的“齒”。這個字是“皮革”的“革”。
你們設計的教學程序,在教完單字以后讓兒童用生字組詞、口頭造句,我以為要求有點高了。須知,這是兒童剛剛識字,只要能“認一認”就夠了,揠苗助長是不可取的。還有的老師給兒童講每個生字是怎么演變來的,似乎也為時過早。學生剛開始識字,目標最好是單純一些,涉及內容太多會增加兒童負擔,也沖淡了識字的重點。
第二,要注意發揮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的協同作用。
“認一認”中的生字注音,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黑色的。紅色的表示是兒童已經學過的拼音,可以放手讓兒童自己練習拼讀。黑色的表示沒有學過的,教師要帶領兒童拼讀。學過的拼音就讓兒童在識字的實踐中練習運用,既幫助了兒童識字,又鍛煉了他們的拼讀技能,可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之效。
第三,要引導兒童誦讀,以發揮韻文識字的優勢。
“認一認”是四言韻語,每行的四個字,橢圓形的淺藍色塊串連在一起,就表示這是韻語的“一句”。有的就是成語或固定詞組,如衣食住行、東西南北、前后左右等;最起碼也是表示同一類的事物,如云電風雨、瓜果麥豆、羊犬龜鹿等。
一課書的16個字學完了,要引導兒童練習誦讀。為了增加學習興趣,可以用碰鈴敲打著節奏來念,就像念一首兒歌。寓學于玩,真是其樂融融!學了“認一認2”,就可以跟“認一認1”連起來念,學習了“認一認3”可以跟“認一認1”、“認一認2”連起來捻……課本最后有一個整合的“生字表(一)”,其實就是一篇四言韻語,可供學生復習時誦讀。你們在教學設計中忽略了這么一個環節,建議今后把它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