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綜合資料之一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認識1種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材說明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說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樹上、路邊盛開著各色的花。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是詩中的畫面,圖二幫助學生認識和運用十個數字。
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辨認“八、入”“九、幾”。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圖一的掛圖,寫有阿拉伯數字的頭飾或卡片。五幅簡筆圖,分別畫著四塊田、五片瓜、七條魚、九朵花、六個球,圖下為詞語填空()塊田、()片瓜等。
2要求學生觀察住所周圍有些什么景物。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12個生字重點在讀準字音,區分平翹舌音“四、十、三”。教學中可讓學生先嘗試認讀圖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糾正讀不準的音。如同座的兩個學生,一個認我會讀的字,另一個對照拼音聽讀準否,聽完后幫一幫,然后交換角色。學生自練后,教師用卡片檢查,比比哪組讀得既準又快。
認記生字為教學難點 。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認字積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認清記牢。如“八”與“入”、“九”與“幾”字形相近,可讓學生想想“八、九”各像哪個字,不同在哪里。學生答后教師歸納:“幾”字出頭“九”,“入”字分開“八”。鞏固識字的形式要多樣。如利用圖二做找朋友的游戲。讓十個學生戴著頭飾或手拿阿拉伯數字卡片站在臺上先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應漢字卡片的同學應答著跑上臺:“你的朋友在這里。”讓大家讀一讀。又如用簡筆畫讓學生選生字卡片填空:( )塊田、( )片瓜、( )條魚、( )朵花、( )個球。
2寫字
學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學寫漢字,寫字前要讓學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幫助把字寫端正,寫勻稱。教他們認識橫中線、豎中線和小格的說法,配上拍手兒歌記一記:“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要會寫的三個字只含基本筆畫“一”,要認識并指導寫法。一只有一筆“一”。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左右各半,長度相等。二兩橫上短下長,先上橫后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也是豎中線兩邊左右各半,長度一樣。三有三橫,第三橫長。從上到下,不僅左右各半,而且橫與橫之間距離相當。指導寫字可教一個寫一個,也可讓學生先描一描,看看三個字都有怎樣的筆畫,長短一樣嗎?為什么范字寫得好?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示范并點撥要領。寫字教學要注意寫字習慣的培養。本課是第一次指導寫字,重點要求學生在動筆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臨之后比一比,每筆要一筆寫成。
(三)詞句
去:從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我國原用的長度單位,一里等于500米。
煙村:炊煙繚繞的村子。
亭臺:供游人觀賞、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虛數,意思是說距離不遠,人家不多,有幾座亭臺,有許多花兒。本課只要求學生知道“里”在詩中的意思,其他詞語注釋僅供教師參考,不必專門解釋。教學時讓學生在插圖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釋“里”要結合實例,讓學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遠。如果操場有400米的跑道,就告訴學生一里相當于操場跑道一圈多一點兒;如果教室到校門口的距離有200多米,就告訴學生一里相當于教室到校門口一個來回?傊,一定不照搬注釋,抽象講解。
(四)朗讀、背誦
課文兒童情趣濃,語句瑯瑯上口,邊讀邊想,詩中的畫面即可在腦中形成,在熟讀之后可讓學生背出來。
指導朗讀時可啟發學生設想自己就是畫中的孩子,正在告訴別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讓別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朗讀時“一”要變調,在第四聲前念第二聲。句中要注意適當停頓,數詞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五)實踐活動
1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這課的生字。如教室內的課程表、座次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報紙……比比誰找得多。
2繞口令,比比誰讀得又準又快。(練時注音)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
誰說四十是“細席”,他的舌頭沒用力;
誰說十四是“適時”,他的舌頭沒伸直。
認真學,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六)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從圖入手,讀文認字寫字。
(一)談話引入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什么呢?
(二)出示課題
聽錄音朗讀,板書課題,解釋“里”。
(三)自讀課文
對照插圖一,說說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四)自學生字
畫出課文中的數字,讀給同座聽。
(五)檢查自學情況
做圖二的找朋友游戲,重點讀準“四、十、三”,辨認“八、九”。
(六)指導朗讀課文
(七)練習寫字
先描一描,發現字的特點,說說怎樣寫。學生寫時,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八)鞏固練習
選卡片填空,讀繞口令。
(九)布置作業
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這一課的生字,下節課交流。
◆[2004
- 《一去二三里》教學案例(精選13篇)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一幅郊外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
- 1一去二三里(通用13篇)
看圖讀拼音識字2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3.學會5個生字和4種基本筆畫并能正確書寫。教學重點:正確、規范地書寫5個生字。...
- 再談開放識字《一去二三里》識字教學案例(精選17篇)
前兩天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識字教學規范研討活動,并上了一堂識字課。因為教學進度的問題,我上的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一去二三里 教案(精選13篇)
教學內容:一去二三里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讀準音。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初步感受文中表現的景色美。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認識12個生字。教學難點:四和十的區分。...
-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認字和寫字是本課重點;分辯“八”和“入”是難點。【教具準備】多媒體展示臺或生字卡片。...
- 《一去二三里》的識字教案(精選17篇)
【教材簡析】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 《一去二三里》說課(精選16篇)
在閱讀中感悟--------《一去二三里》說課(沙坨子中心校 李樹才)一、悟透教材 把握重點 明確目標《一去二三里》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中第一篇講讀課文,是宋代理學家邵雍的一首兒童詩。...
-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選14篇)
一、教學設計思想本課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因此本教學設計旨在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古詩意境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古詩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 一去二三里(精選16篇)
教學內容:課本第41、42頁教學目標:1、知道學習一般課文的常規,提出識字的一般要求。2、認識12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并能將中國數字與阿拉伯數字區別開來。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一去二三里 》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十二個生字,會寫三個字,認識筆畫(一)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感受童謠的優美意境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數數拍手游戲.2, 師:1—10是十個有趣的數字,古代有位詩人把它們寫進了一首詩,咱們一...
- 《一去二三里》導學案(通用14篇)
學習古詩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 《一去二三里》教學實錄及點評(通用17篇)
【導讀】1、內容分析: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將識字與讀書的任務蘊含在作品之中。本課是繼漢語拼音之后學生接觸到的第一課識字課,教材配有兩幅插圖。意境優美,畫面形象。...
-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有感情朗讀詩歌。2、圖文結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3、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教學準備:生字卡片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1、老師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
- 《一去二三里》教學實錄片斷(精選17篇)
古代有位詩人把一到十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㈠、初讀課文。1、師范讀課文。2、你們想不想也把課文讀一遍呢?生練讀,師正音。(重點強調“一”和“亭”的讀音。...
- 《一去二三里》試題(通用15篇)
【知識塔】 kàn tú shǔ yì shǔ tián yì tiàn一、看圖數一數,填一填。圖上有()棵樹,()只鳥,()頭羊,()只雞。kàn tú shǔ yì shǔ xiě yì xiě二、看圖數一數,寫一寫。...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