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莎長大了》(第2課時)教學實錄
一、教學內容:
選用教材為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內容為《馬莎長大了》的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是一年級第一冊關于“長大”這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是貼近孩子內心世界的小文。稚氣幽默。學生在文章中可以體驗到童年帶給自己的快樂,也由此引發深入的思考。課文中蘊涵了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們明白想要長大并不能靠改變外表,而是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學會關心、理解和幫助,與人溝通。
以往我們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卻時常忽略了情感目標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的教學理念也在要求著語文教師能充分挖掘到課文本身所蘊涵的豐富情感,引起學生共鳴。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格品行教育。維護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調動學生看、想、說,體驗課文的深刻內涵。了解長大的意義和具體做法。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心理健康滲透點):
1、感受課文賦予的深刻內涵,了解長大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外表。
2、學會關心、愛護、照顧別人,到實際生活中去做一做。
(三)、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相結合。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在交流中增強與人溝通的能力。團結互助,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收獲。
教法:體驗激勵法、情境式(學生幫助馬莎想辦法長大、了解真正的長大不在與外表,而在于內心)
重點:知道能讓自己長大的方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難點:了解長大的真正意義。
學情分析: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實際特點。我注重直觀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讓學生自然的融入馬莎的世界里,利用一些趣味的掛圖和切實的生活體驗,讓理解概括能力不是很強的小學生,可以輕易的體會課文中蘊涵的豐富情感和深刻意義,與馬莎共同成長。
同時結合生活經驗和實際,從課文角色轉移到學生自己身邊。使他們學會怎么去關心、幫助別人。并在討論交流中,養成與人溝通的習慣和品質。
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
由于是第二課時,所以不在著力于對生字詞的基礎訓練,而轉入課文有深度的分析和理解。我在這節課創新的地方就在于以情動人,以理育人。現在的孩子們缺乏的就是愛心。不懂得關心、理解和關愛別人。所以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情感的體驗上,由親身的體驗升華為自覺的思想和行為。從易于接受的角度對學生進行了品行教育。讓課文好象一面鏡子,照出學生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樣子并對號入座。這才是這篇課文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也因此使學生了解到長大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最后,我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打算,希望大家都做懂事的好孩子。學生的情感又再一次升華。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孩子們才能真真切切有所改變和體會。
教學資源:趣味小貼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馬莎長大了》,她長大了嗎?讓我們再走進課文,和馬莎一起想辦法。 (出示馬莎圖)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用橫線畫出馬莎都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