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預設與生成的教學案例“王二小可以不死的”
“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師:誰來當王二小,來表演一下。
(這時下面的孩子都踴躍舉手,看來他們都想感受一下小英雄的壯舉。我找了一個孩子上來表演,從他那認真的樣子就知道他想體會一下小英雄的感覺。)
師:誰想對剛才這位同學的表演做一個評價呢?
生:他剛才把王二小那種聽話的樣子表演的很好,敵人沒有發現他的秘密。
生:我覺得他要是演王二小的時候,不能笑。要不敵人就會懷疑他的。
(看來學生看的很認真,要求也很高。對課文的理解到位了。)
師:王二小把敵人帶進了敵人的埋伏圈,結果會怎么樣呢?請讀四、五自然段。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同學們大聲地讀著課文。
課進行到這里,學生大都是在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著,其間也不乏他們獨特的見解,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不錯了,我也很滿意。可就在我們沉浸在為小英雄的壯舉而感到驕傲,為他的犧牲而感到惋惜,為他能犧牲自己而救村民的行動而感到欽佩,他的光輝形象也在印在他們腦海的時候,卻有了這樣的插曲。我站在講臺上就看到了我們班的王嘉偉高舉著小手,急切地看著我。這讓我很納悶:他還有問題?于是我叫起了這個孩子:“還有什么問題嗎?”
王嘉偉著急地說:“我覺得王二小可以不死的?”
呀,這個問題是我做了這么多年的老師想都沒想過的,甚至也沒聽到過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怎么會不死呢?肯定要死的,日本鬼子一看上當了,肯定要把這個假裝帶路的孩子殺害了,這有什么可以懷疑的呢?還是先聽聽他的理由吧。
這個孩子說:“當敵人殺害王二小的時候,如果八軍及時去救他,他就可以不死的呀!再說八路軍為什么不去救王二小而是看著敵人殺害王二小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面的孩子已經按捺不住要說話了,我真佩服他們那種敢想、敢說的勁頭!你別說他們理由還挺充足呢!
“我覺得我們的八路軍不應該看見敵人進了埋伏圈就開槍的!他們應該等敵人都到了,讓王二小迅速隱蔽起來再開火,這樣王二小就不會死了。”你瞧,這些想法我們可是我們做教師沒有都預設到的啊!
沒等戴勁毅說完,李詩馨已經等不及了,她也不管我允許沒允許自己站起來就說:“既然八路軍讓王二小給他們放哨就應該和王二小有一個聯絡的暗號,比如當敵人被王二小帶到埋伏圈的時候。八路軍可以學一聲鳥叫,或者讓王二小撒謊就說是要去看看路先離開敵人。這樣敵人就不會懷疑也就不會那么快被敵人殺害了。”唉呀,我們的學生還知道蒙蔽敵人,看來這些小家伙還真不能小看啊!我還想知道其他人的想法就故意說,哪個同學還有高見呢?
魯敘彤站起來說:“敵人拿的是刺刀,他們發現上當后就非常生氣地刺死了王二小。”為了研究自己心中的英雄,這個孩子把圖也看得這么認真。
馬梓添則說:“我覺得八路軍隱蔽的地方也不好,他們如果隱蔽在一個更好的地方,還能把王二小也能隱藏起來不是更好嗎,這樣王二小不就死不了了嗎?”
……
看著孩子們爭論不休,我就問孩子們們:“看來小英雄的死也與八路軍有關系了。那是為什么?是因為八路軍太粗心了嗎?”你別小看這些小孩子對有挑戰性的問題是非常感興趣的!有的孩子說:“不是粗心,因為八路軍太恨那些日本鬼子了,看到他們就想把他們趕快消滅了。”有的說:“我覺得是當時的情況緊急,所以就沒等王二小隱藏好就開槍,讓敵人發現自己上當了。”還有的則說:“我覺得他們太粗心了,用王二小就應該把王二小保護好了,要不這么犧牲了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