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預設與生成的教學案例“王二小可以不死的”
面對孩子們的回答,我不可置否。但我不能讓孩子們在這節課上留下遺憾。于是我打算在查找完資料后,第三節課再給學生解決問題。
第三節課上。
“同學們,這是老師查到的相關資料:1941年陰歷9月16,四十多個敵人晉察冀邊區阜平一帶向狼牙口襲來,他們要找八路軍的后方官員和傷員,當時敵人就香爐石溝的岔路口迷路了。這個岔路口有兩個溝,敵人不知道走哪條道,看到了一個放牛的孩子就叫他帶路,王二小就將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可是我軍埋伏的這個溝是一個死溝,像個壇子似的,四周全是山,沒有道路。敵人來了之后,八路軍就開槍了,敵人覺著上了當,他們就找王二小,這個時候王二小從東邊坡上往上爬呢,正爬著呢一個小分隊的隊長拿手*·槍把他打倒了,打了他以后拿刀砍了四個手指頭,一個大個的日本兵拿著三八大蓋,上面有刺刀,對著王二小的胸膛挑了起來,扔到了山下,摔死在了一快大石頭上,十三歲的小英雄就這樣英勇犧牲了。”
“其實如果不是那個狡猾的日本鬼子,二小肯定不會死的。當時的八路軍選在這個地方就是因為這里可以很好的消滅敵人。而王二小已經成功地將敵人消滅到這里好幾次了,這次真是一個意外。現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不出這個意外,八路軍和王二小各該怎么做?”學生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 。
……
這時候的我除了覺得自己在備課時的欠缺,更多的是對這些孩子的敬佩,他們的銳氣,他們敢想、敢說,敢于對課文和老師質疑的做法讓我想到了很多,而寬松、開放、自主的課堂是賦予他們這一切的源泉。
我要繼續努力,為孩子們自由的思想創設更加輕松自如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