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積累 讀中感悟 讀中遷移
教材簡析《雨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第2課,是一首詩歌。全詩四句,句式整齊,韻律感強。分別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態,并用四個擬人化詞語生動地描繪出來。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再現了雨點的不同樣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 “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帶來了春風,也送來了春雨。滴嗒,滴嗒,雨點落下來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歌《雨點》。(板書課題:雨點,并讀題。)
小朋友,雨點來到不同的地方,它們分別有哪些不同表現呢?認真讀了課文,你們就會明白了。
【導語的語言親切而又簡單,同樣賦予了雨點以生命,使學生不僅能明白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自讀課文: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課文一共有四句話,配有四幅圖,請小朋友按順序,看圖讀有關的一句話,再想想它的意思。
3.檢查初讀效果:
(1)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雨點來到了哪些地方?(引導學生用“雨點落進________”說話。)
根據回答,貼出:池塘圖、小溪圖、江河圖、海洋圖。
(2)你能把剛才四位小朋友說的四句話并成一句話來說嗎?(引導用“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說話。)
4.師:雨點來到不同的地方,它們的表現究竟有什么不同?我們一句一句來讀,好嗎?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對詩歌有了一個整體感知。接著讓學生用“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的句式,說清了詩的大意,把感知課文與聽說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又用“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進行了句式的轉換,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同一意思可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
1.指導讀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
(出示池塘圖。)
(2)感悟句子意境: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貼出詞語:睡覺。)
呀,小雨點怎么一落進池塘就睡起覺來了呀?(看圖回答:因為池塘里的水靜靜的;池塘邊很安靜;池塘里的水一動不動,很舒服。)
(3)指導讀:你能把小雨點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自由讀。)
2.指導讀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
(2)理解“散步”。
(出示詞語: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