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積累 讀中感悟 讀中遷移
小朋友,你們散步過嗎?誰愿意和我一起來“散步”?
師生共同表演,教師敘述:原來像我們這樣輕輕松松走,就是散步。
(3)讀詞語。
(4)感悟句子意境:小雨點怎么會在小溪里散步呢?請看——(出示雨點在小溪散步的情景)
(5)指導讀句子: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齊讀。)
3.指導讀第三句。
(1)自由讀第三句,邊讀邊想想雨點在江河里的情景。
(2)指名讀。
(3)指導讀。
①感悟“奔跑”的情景:你奔跑過嗎?你在什么時候奔跑的?
②出示詞語,讀好詞語。
③感悟句子:雨點怎么會在江河里奔跑呢?(出示圖,學生說:因為江河里的水在嘩嘩地流著,小雨點也隨著江水嘩嘩地流著,像在奔跑。)
(4)反復朗讀句子。
4.指導讀第四句。
(1)一邊想像,一邊自由讀句子。
(2)指名讀句子。
(3)評讀:你覺得他讀懂了沒有?從哪里聽出來的?
相機理解“跳躍”:(出示圖)海洋里波浪洶涌,一浪比一浪高,小雨點在海洋里一會兒被掀到浪尖,一會兒被拋到浪底,就像小朋友在跳躍。
(4)反復讀句子。
5.齊讀課文。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fā)展語感。學生學習書面語言,其主要途徑是范文語言的內(nèi)化,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直接去感受語言、積累語言。一年級的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色彩鮮明的貼圖、動畫、音像手段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下進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應該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激發(fā)他們圍繞課文內(nèi)容,感受雨點落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情態(tài),從而產(chǎn)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
四、憑借板書,復述課文。
1.情境中背誦。
教師提示:你們能看著板書和圖來給大家介紹雨點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樣子的?
【這是一種借圖畫和板書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的方法。】
2.自由介紹后,再指名指著板書介紹。
【背誦、復述是讀書內(nèi)化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增長知識,同時可以全方位地積淀語感經(jīng)驗。本課設(shè)計的這一背誦環(huán)節(jié),不提背誦兩字,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背誦。這樣,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反復進入學生的口語,就會自然地同化、改造學生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gòu)語言模式。】
五、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運用語言。
1.小朋友,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呢?
根據(jù)回答,相機板書:雨傘、玻璃、花朵……
2.它們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根據(jù)回答,相機板書:跳舞、打鼓、開放……
3.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詩嗎?
4.朗誦詩:把你作的詩朗誦給大家聽。(評點。)
【“說話”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間的差距,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chǎn)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六、識寫訓練。
寫字指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