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音未落,先有情
1.小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齊讀課題。
2.文中的詞語排著隊伍來了,你能正確喊出他們的名字嗎?
(出示詞語)江西 瑞金城 沙洲壩
毛主席 帶領 戰士 鄉親們
挖了一口井 立了一塊石碑
指名分行讀、齊讀。
3.小朋友們掌握得可真好!老師相信這句子肯定也難不倒你們!誰來試試?
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指名讀。
4.這句話呀,就刻在一塊石碑上,我們叫它碑文。(出示石碑和碑文圖片。)
誰來讀讀看?指名讀。【評價:對呀!碑文就是應該這樣從上往下、從右往左讀。】
齊讀。
二、憶艱苦,飲甘甜
(一)過渡:
1.那么沙洲壩的鄉親們為什么要把這句話刻在石碑上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當年發生的故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過渡: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住在一個小村子上。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2.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沙洲壩在什么地方?(江西瑞金城外)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簡介挖井的背景:毛主席帶領隊伍住在沙洲壩的時候,是1933年。那時,中國還在打仗,人們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生活得非常艱苦。而這個叫沙洲壩的小村子比別的地方更苦。這有一首關于沙洲壩的民謠: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無水洗手帕。(課件出示,指名讀,齊讀)你從這首民謠中讀懂了什么?(沙洲壩是個異常干旱缺水的地方)村子里只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的水怎么樣?(水渾濁得怕人)(師邊敘述,邊播放多媒體。)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說些什么?指名說。
【預設:沙洲壩人生活得真苦!/沙洲壩人真可憐!評價:同學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都非常關心沙洲壩人民的生活。】
當毛主席帶領隊伍來到沙洲壩的時候,鄉親們能回答他們的,只有這句話。
3.學習第一句
出示“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引讀。
(1)擔重。咱們現在用水很方便,只要輕輕一擰,水龍頭上的水就嘩嘩嘩地流下來了。可沙洲壩的鄉親們要用干凈的水,就必須去——挑。誰來做一下“挑”這個動作?
你挑得真輕松呀,沙洲壩的鄉親們挑水是那么輕松嗎?(出示老奶奶挑水圖)你從哪里感受到擔子的重?指名讀。
——滿滿的兩桶水壓得肩膀可疼啦!指名讀。
——水真重呀!壓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指名讀。
【點:擔子可真重啊,要是村子里有口井該多好呀!】
(2)路遠。鄉親們挑水要走很——遠。(出示詞卡:很遠 )指名讀。
①“很遠”有多遠?可能要走十幾里路呢,從我們學校走到市里呢!(出示詞卡 很遠的地方 )指名讀。
②這么遠的路,一來一回,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呢呢!(出示詞卡:很遠的地方 )指名讀。
③他們可能還要走這樣的石級路呢?小朋友們要你們一口氣爬五六層樓梯,你感覺怎么樣?可鄉親們還要挑著重重的兩桶水爬山呢!那就更不容易了。讀出鄉親們挑水的辛苦來,(出示句子)指名讀。【評價:我看到了鄉親們滿頭大汗的樣子。/我看到了鄉親們氣喘吁吁的樣子。我看到了鄉親們被曬得黝黑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