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認真燕子媽媽笑了
教材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這篇課文通過小燕子三次去菜園,觀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教育我們要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滲透了對比觀察的方法。課文語言采用相似結構的段式反復出現的方法組織,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感受句式。同時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是學生體會人物感情、學習朗讀不同人物語氣的好材料。
學情分析
教學這課之前,學生已經在數學課上學過分類的知識,本課可以采用分類形式認讀字詞,指導學生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做事情要認真仔細。
2.認讀本課字詞,練習書寫7個生字。
3.學習比較觀察的方法,能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表達清楚。
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鼓勵學生將感悟到的情感讀出來。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請每個學生帶一種自己喜歡的蔬菜或水果。 教師準備相關的詞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
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出示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圖片。板書“燕子”。指導學生認讀詞語,識記生字“燕”。在啟發學生自主識記的基礎上,教歌謠:“‘廿’字頭,‘口’字腰,‘北’字兩邊來保鏢,四只小燕向上瞧。”)
你們知道燕子住在哪里嗎?(板書認讀:“屋檐”。“屋”字呈紅色。)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講屋檐下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故事。(教師把課題板書完整,學生同步書空。)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燕子媽媽為什么笑了?)
[在語言情景中指導學生識字,為后面的讀文掃除生字障礙。通過審題質疑,調動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用筆指讀,并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鼓勵學生選擇合適的方式練習朗讀課文,用學過的方法解決不認識的生字。
[由于學生基礎不同,可以鼓勵程度較好的學生自讀課文,中等學生與同學一起讀,共同解決生字困難。學困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一起讀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多讀幾遍,也可以針對不熟的地方多練幾遍。]
3.指名檢查朗讀情況。
4.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文章寫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里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也可能說知道小燕子到菜園里去了三次,每次看到什么;還可能說知道小燕子越來越認真或者說解決了讀課題時提出的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把話說清楚,并根據學生回答幫助學生提煉出:可以從課文內容、說明什么、解決疑問等角度總結閱讀收獲。
[給學生創設較大空間,充分自主地感受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表達閱讀收獲。教師在學生閱讀實踐的基礎上提升出閱讀的策略。]
5.結合學生上述匯報,教師出示相關詞語。
菜園
冬瓜 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