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和牽牛花》一課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一定感情朗讀課文。
2、能準確認讀14個生字。
3、能用固定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想象和愿望。
教學重點:1、2
教學難點:3
課前準備: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七單元《愿望》。板書:愿望。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愿望?能告訴大家嗎?
生說自己的愿望。引導生用:“我的愿望是____________?”句式回答。
2、丁丁他也有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和牽牛花有關,你們見過牽牛花嗎?它長的什么樣子?生答(喇叭花,因為長的像喇叭)。
3、引出課題,板書:丁丁和牽牛花。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拼拼音;
2、認讀詞語、生字
a.師小黑板出示詞語(帶拼音),抽生領讀。
b. 再抽生讀。
c.抽生領讀詞語(不帶拼音)
d.開火車讀詞語(不帶拼音)
e.齊讀生字卡片
f.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3、抽生逐段讀課文,大家評價(主要是字音是否準確)。
4、齊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句子通順,同時思考:丁丁的愿望是什么?是怎樣實現的?。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齊讀1、2自然段。抽生回答丁丁的愿望是什么?
生回答。(看到鮮花)
師:讓王奶奶在哪里看到鮮花?(樓上)
為什么丁丁會有這個愿望?
生答。(王奶奶上了年紀,不能下樓了)
2、語言訓練(小黑板出示)
牽牛花,請你快快發芽長大,讓王奶奶也能看到鮮花吧!
小雨點,請你快快落下,讓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______,請你________,讓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3、自讀課文3、4自然段,思考:誰滿足了丁丁的愿望,是怎樣實現的?
生答。(關鍵詞:牽牛花、竹竿)
4、學習第4自然段
(1)a請在第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牽牛花的句子。
b抽生說自己勾畫的內容。齊讀。
c讀了過后,你覺得牽牛花怎么樣?誰來再讀一讀,讀出自己心目中牽牛花的樣子。
抽生讀。
師范讀。
再齊讀。
(2)師:牽牛花滿足了丁丁的愿望,是不是也滿足了自己的愿望呢?你是從那個地方(詞語)看出來的?
“快活”。快活就是高興、快樂。
抽生讀,引導生讀出快活的語氣(牽牛花幫助了王奶奶,心情很快活,誰來讀一讀,讀出牽牛花快活的樣子)。
抽生評價:你聽了他讀的,感覺到了什么?
生齊讀。要求也要讀出快活的語氣。
5、分角色朗讀第5自然段,師領讀,女生讀王奶奶的話,男生讀丁丁的話。
6、師小結,板書
四、檢測識字情況
1、開火車識字。
2、抽學困生識字。
一次體驗,多一份收獲《丁丁和牽牛花》的反思
作者:吳曉蘭
選這篇文章的初衷緣于我們班的孩子放在教室窗臺上的由他們親手種植的一棵棵綠油油的小苗,活力四射,孩子們分外呵護,特別關注。《丁丁和牽牛花》也正是在寫丁丁種植牽牛花的過程。這一篇與孩子們的生活體驗緊密聯系的課文,最能撥動起孩子的心弦。
本次教學呈現的是第二課時的學習活動。教學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生活話題,導入新課;融入體驗,理解感悟,深情朗讀;帶著余溫,書寫練習。我力圖在第一個環節中找準文本與生活的聯系,在孩子們熟知喜愛的圖片欣賞中喚發熱情,在理清種植的變化脈絡中,找到切入口,自然地過渡到文本的學習中。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教育應該較少致力于傳遞和貯存知識,而應該致力于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因此在第二個環節的設計中力圖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法、聯系上下文理解法、看圖理解法以及勾畫法和朗讀表現法。同時在多種情境的創設中點燃孩子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第三個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根據漢字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側重點進行學習,同時結合字詞的特點,融入情感來進行書寫,讓生字喚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