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ɑ、o、e》教學設計(三課時)
教材簡析:本課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ɑ、o、e,配有一幅圖畫。畫面表現的是鄉村的清晨,一個女孩兒正在小河邊練唱“啊啊啊”,“啊”提示ɑ的音,女孩兒的頭部和小辮子構成的圖形提示ɑ的形。一只大公雞正在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大白鵝正在欣賞自己美麗的倒影,“鵝”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ɑ、o、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
第三部分是ɑ、o、e的書寫格式及筆順。
學情分析:
這是學習拼音的第一課,就知識而言,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但是經了解,有些學生上了不規范的“幼小銜接”班,拼音的發音、書寫都不夠規范,反倒給教學增添了不少的難度,加上這些小朋友年齡較小,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不長,因此,我打算教學時盡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練習,充分借助課件調動孩子的興趣。
學習目標:
1.學習ɑ、o、e三個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并能正確書寫。
2.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ɑ、o、e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會在四線格里書寫ɑ、o、e。
4.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與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ɑ、o、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o的發音及ɑ、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情景教學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1.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漢語拼音。它的用處可大了,可以幫助我們識字、讀書,還能幫助我們學好普通話。大家一定要用心學會它。
2.讀兒歌: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教我說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二、看圖講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看圖,說說圖上畫著誰?在干什么?
三、學習單韻母ɑ
1.學習ɑ 的發音,認清字形。
(1)師范讀ɑ ,邊讀邊講發音方法,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
發ɑ 時,嘴張大,舌位最低,舌面中部微微隆起。聲音響亮,拖長些。
(2)引導學生看圖和“ɑ”,說說發現了什么?
“ɑ”的半圓就像小姑娘圓圓的頭和臉,右邊加上一條小辮子就是ɑ 。
(3)教兒歌,記憶ɑ 的音和形。
圓圓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ɑ、ɑ、ɑ。
2.教學ɑ 的四聲。
(1)認識聲調符號。
①單韻母ɑ的頭上戴有四頂不同的帽子(出示ā、á、ǎ、à)。它們戴上不同的帽子,讀起來聲調就不同了。這四頂帽子就是“聲調符號”,我們要根據符號讀韻母。
②看圖上的走勢圖。
③配合兒歌和手勢學習:"-"一聲平;"/"二聲揚;"v"三聲拐彎;"\ "四聲降。
ā 戴上了第一頂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聲,讀音也是平的。(師發音,生邊跟讀邊以手勢助讀:ā 阿姨的阿)
á 戴上了第二頂帽子,就是第二聲。讀的時候,就像有人問你話,沒聽清時,你會問:"á,你在說什么?"中的"á" 。領讀、模仿、輪讀(以手勢助讀)。
ǎ 戴上了第三頂帽子,就是第三聲,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狀像個鉤。
à 戴上了第四頂從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聲。
(2)指導看書讀。
①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么地方?
②看書,指著讀。(順讀,打亂次序讀)
3.學寫單韻母ɑ
⑴認識四線格。
①數一數,有幾根線?幾個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