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魚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小童話,篇幅短小,內(nèi)容簡單,卻寓以深刻的道理,“種魚”這個題目,誰看了都會畫一個問號。魚也能種嗎?誰來種魚呢?為什么要種魚?種魚的結(jié)果會怎樣呢?它能一下子抓住讀者,引起閱讀的興趣,課文由三段構成,第一、第二自然段均為一句話,句式相同,只變動其中幾個字,揭示春播秋收,春種秋實的規(guī)律,小貓是個很愛學習的孩子,他看見了農(nóng)民春播秋收,便模仿起來。他善于觀察,善于將觀察到的內(nèi)容與自己先聯(lián)系起來,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但他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只看到現(xiàn)象沒有發(fā)現(xiàn)本質(zhì)的不同,因此它做了一件可笑的事,因為它沒有認真動腦思考,所以它的理想只能變成空想了,提醒小朋友千萬別學小貓,只看到事情的一個方面,這樣就容易犯錯誤了。
教學理念:
低年級的閱讀要以學生的朗讀為基礎,以讀為主線,以讀帶講,以讀促進,通過朗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參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激發(fā)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閱讀課外書感興趣。
3、初步了解動物的生長規(guī)律,知道小魚是不可以種在地里的。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教學難點:了解動物的生長規(guī)律,知道小魚不可以種在地里的。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談話揭題:(老師板書:種)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你會填這個空兒嗎?(種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種魚》
2、 讀題質(zhì)疑:齊讀課題后問:圍繞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
3、初讀課文
a) 自由讀問,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 圈畫生字及標出自然段序號。
c) 同桌合作讀書,當個小老師,糾正讀錯或不準確字音。
4、朗讀感悟:
a)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思考: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朗讀)。
b) 圖文結(jié)合,小組討論:小貓會收獲很多小雨嗎?為什么?
c) 出示句式,品讀:農(nóng)民把 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著個句式練習說話)
5、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i. 誰能告訴小貓,他錯在哪里?
ii. 讀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iii.(出示掛圖)看圖講故事。(復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