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學案例
一、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教學這首兒歌,著重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讓學生通過閱讀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提高閱讀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發展思維,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觀察想象。
1.師:小朋友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地方,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出示多媒體課件:晴朗的夜空圖,滿天星星在閃爍,播放音樂《閃閃的星星》)
2.師:可以睜開眼睛看看,我們來到了哪里?在這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們來到了天空,看到星星。
師:星星是怎樣的?
生:星星一閃一閃的。
生:星星亮晶晶。
師:天空中小星星很美麗,可是我總覺得缺少什么如果你是畫家,還會再畫什么?
生:我會再畫個衛星。
生:我會再畫只飛船。
生:我會再畫個月亮。
……
3.師: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現在老師先給這畫加上月亮。
(課件出示:一彎新月)這是怎樣的月亮?
生:彎彎的月亮。
生:兩頭尖尖的月亮。
師:你覺得彎彎的月兒像什么?
生:彎彎的月兒就像小船。
……
4.師:有一位小女孩也和我們小朋友一樣在觀賞著這美麗的夜空,(出示一位小女孩遙望著星空)她夢見自己真的飛上天空了,坐在月亮上。(慢慢移動小女孩飛上了天空,坐在月亮上,)
師:這位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見了什么?
生:小女孩看見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
師:有位詩人把我們小朋友剛才看到的、想到的寫成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優美的畫面把兒歌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初步體會到夜空的美。為讀懂兒歌和有感情朗讀作了鋪墊。)
(三) 讀兒歌,體會意境。
1.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分小組練讀課文。
4.“我是小小朗讀家”比賽。
(1)師:準備好了嗎?誰有信心把第一句讀好。
生1讀: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生2評:我認為他沒把月兒的美讀出。我會比他讀得好。(此生讀)
師:小朋友有沒注意到他是怎么讀的。
生3:我聽他把“彎彎的”、“小小的”、讀得很慢。
師:你聽得真認真。
……
(2)師:誰來讀讀第二句。
生1讀: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生2評:她的語氣太平淡了。
師:小姑娘坐到了彎彎的月兒上,會有什么感覺?
生:她會很覺得在月亮上很好玩、很有趣。
師:那我們就帶著快樂的、有趣的語氣來讀第二句,邊讀邊想象著自己上了天,坐在彎彎的月兒上,劃著雙槳,蕩漾在星星閃爍的藍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地有趣、愉快。
生練讀再指名讀。
(3)賽讀全文,評出誰是小小朗讀家。
5.背誦。
師:小朋友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放《小小的船》的音樂,學生背唱。)
(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反復地朗讀訓練,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當學生朗讀有困難時,師恰當地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的喜悅的心情,激起學生的共鳴。當在學生有了情感體驗后,就把詩的意境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充分表達出來了。)
(四)拓展練習,發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