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第二課時(8--3)
討論交流
司馬光沉著機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1.學生自己想辦法。
2.分組交流,推選出好的辦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適時評議辦法的優點和不足。也可以與司馬光的辦法比一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什么辦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讀課文,并說說司馬光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識記生字,積累詞匯
1.復習生字讀音。(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2.鼓勵學生用生字組成詞語,(積累詞匯,鞏固識字)教師給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組競賽、詞語接龍等形式,完成“讀讀說說”的練習。
朗讀背誦,積累鞏固
1.自由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2.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教師引導背誦。
指導生字書寫
1.認讀“別”“到”等6個字。
2.引導觀察這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雙耳的書寫位置。
3.學生描紅,書寫生字。
4.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議。
教學反思:識記了7個要求會寫的字,認識14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兩個部首
能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曹沖稱象
學習目標
1.識記8個要求會寫的字,認識14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兩個部首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愿意把《稱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3.能從曹沖稱象的方法中受到啟發,養成遇事開動腦筋的習慣。
課前準備
1.實驗演示準備: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括本課形近字的卡片)。
2.課件準備:多媒體演示材料。
3.收集中外名人動腦筋的故事。
第一課時(8--5)
課題引入
板書題目。生齊讀:稱象。
過渡:象這么大,能稱嗎?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通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讀課文,留意本課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抽讀,齊讀。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3.小組交流,介紹自己記住生字的竅門。
教師注意引導:“稱”“秤”和“沉”字音的區別;“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翹舌音。
4.識字的鞏固。
a.抽字塊認字。在硬紙塊上面分別寫上本課的13個生字。學生自由抽字塊認字,全部讀得準的給予表揚。
b.在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教師把容易與本課生字混淆的生字塊混入13個字塊中,再讓學生抽讀。
自讀感悟
1.生自由讀課文,看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2.教師示范朗讀。
3.自讀感悟: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種辦法?哪種辦法好呢?在小組里說說你對這些辦法的看法。
4.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教師可用多媒體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使船身壓低的位置,再演示裝“石塊”,使船身壓得與大象等高,從而稱出石塊重量而知道大象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演示,再讀課文,感悟文字。
5.老師小結,啟發創新。
曹沖稱象的辦法比其他兩種辦法都好,這種辦法,既不需要造稱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創造性。曹沖的辦法實際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啟發學生動腦筋想一想:你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稱象辦法?
6.讀后表達。
(重點讀第四自然段,說一說曹沖稱象的四個步驟)
生字
寫“再”“象”等6個字,要求一“看”(看清楚字形結構);二“描”(在書上描紅);三“寫”(獨立書寫,不要看一筆寫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