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
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出示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三、學習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
開火車讀。
四、感情朗讀,了解詩意
1、學習一、二句:
① 指名讀第一句:
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② 指名說,老師補充:
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③ 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
草長/鶯飛/二月天,
④ 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⑤ 全班讀第二句。
⑥ 看課件師配音說:
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卷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⑦ 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⑧ 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⑨ 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河堤/楊柳/醉/春煙。
⑩ 全班齊讀一二句。
2、學習三、四句:
① 指名讀。
② 老師解釋:
“紙鳶”就是指風箏。
③ 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
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④ 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⑤ 男女比賽讀。
⑥ 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詩練說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
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2
《村居》教學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向陽小學 汪曉華
高鼎的《村居》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的美麗畫面,配上兒童放學歸來迎著東風放飛風箏的快樂生活,非常富有情趣。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雖然接觸的古詩不多,但這首詩讀起來瑯瑯上口,詩意也比較通俗易懂,因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古詩的朗讀上,以培養學生對的古詩的興趣以及對詩意的領悟能力上。
首先我以猜謎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看圖引入詩的意境。然后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讀準字音。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因此我安排了自由讀,讀準字音;同桌互讀,幫一幫,指出哪個字沒讀準;指名讀,及時糾正字音;男女生讀;齊讀等方式來讀準古詩。接著是圖文對照,讀中感悟。對于古詩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背誦,不要求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因此在詩意的掌握上只要求大致理解。所以我用猜一猜的方式來感悟這首詩的后面兩句。如:你們知道詩中哪一句是寫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古時候的人把風箏叫什么?詩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時候放風箏?小朋友們能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下理解兩句詩的意思。前兩句我是采用看圖說一說的方法,“這幅圖中,除了小朋友在放風箏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體會春天美麗的景色。然后再來美美的讀,讀出詩的韻味來。在小朋友朗讀不到位的時候,我采用教師配樂朗讀的方法請學生欣賞,來說一說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再來學著讀,在反復讀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最后是拓展,請小朋友來朗讀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古詩,進行古詩的積累,同時體會春天的多姿多彩,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季節,古人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古詩。
自己的一點疑惑:關于題意的理解不知需不需要?原本打算通過給生字組詞的方式,如:村(村子、山村、村莊)居(居住、居民、鄰居)請小朋友理解詩意以后來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但實際課堂里沒有操作。這一點是原于對要求中提出的不要對古詩作過多的分析這個尺度把握不準。
《村居》教學后記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城西小學 楊蓓佳
《村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景色和孩子們放學后放風箏的情景。全詩寫出了春色的秀麗和孩子們的歡樂。
學習這首古詩,我設計重點是朗讀和背誦指導,先范讀和放多媒體課件的朗讀錄音,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整體印象;再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把句子讀流利,在練讀中對詞句有個初步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逐步了解大意,對詩中的內容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就指導學生理解地朗讀。指導學生讀出詩句中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經過反復朗讀,學生就自然地理解課文的詩意。體現了“每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這個理念,也說明了古人們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村居》解讀
江蘇省連云港市南洋國際學校 陳學壯
問言誰“醉”,卻道春光明媚詩中的一個“醉”字,真是令我深深地陶醉、沉醉!
一個“醉”字,讓我有痛飲酒后的醉醺醺的感覺。
讀詩的人醉在其中,試問,詩中誰醉?為何而醉?
一、楊柳醉,醉在春煙里。
二、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輕柔的撫摸里。
三、草兒醉,醉在痛痛快快地生長里。
四、黃鶯醉,醉在清清脆脆的歌唱里。
五、兒童醉,醉在快快樂樂的放飛里。
六、詩人醉,醉在田園的春光里。
春光明媚,草自由地長,鶯自由地飛,柳枝隨意地拂動,兒童自由地放飛,詩人自由地散步,在自然的綠色懷抱里,春光明媚得叫人心醉!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3
作者:冉茂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村居》一詩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以疑促思”的教學思路。先讓學生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忙趁東風放紙鳶”一句,這是意料之中的,孩子們愛放風箏嘛。也有學生說喜歡“草長鶯飛二月天”一句,也不足為怪,草啊,鶯啊,都是春天里美麗的景物。突然,一個學生說喜歡“拂堤楊柳醉春煙”一句,問他為什么,他卻答不上來。于是,我引導他聯系舊知,問:“這句詩和學過的哪首詩描寫的同是春天的景物?”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詠柳》。”我不失時機地說:“《詠柳》寫出了柳樹之綠,這句詩寫出了柳樹的什么?”“柳樹醉了。”“柳樹為什么會醉呢?”“因為它陶醉在春天的美景里了。”“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嗎?”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學生的潛能被激發了,學生對春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語,抓住一些稍縱即逝的感受,及時誘導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將會使課堂充滿活力。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4
一直都知道,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生活儲備是一筆潛在的財富,是一筆深埋可待開墾的礦藏。但總沒有深深體會到如何挖掘這筆財富。我們在辦公室常常抱怨孩子缺乏敏銳的語感和熾熱的情感,無法與我們老師、文本形成一種“內在的和諧共振”。我們常埋怨學生的讀文總是那么的沉悶、說話總是那么的艱澀甚至無語,思維總是那么的干癟,殊不知該從自己身上好好反省反省,想想自己有沒有給他們創設一種“似曾相識”的情感體驗場?有沒有使孩子“入情”、“入境”?今天,我從《古詩兩首》的教學中對此有了深刻的體悟。先聽聽我課堂這樣一個教學片段吧:
師:這兩首詩的作者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相似之處?[紛紛再讀文本、交流。]
生:表達了作者喜愛農村田園風光!
師:用“喜愛”?
生:贊美。
師:大家再想想看,還可以用哪些詞?
師:這么多的詞語,用哪個好?
生:還是用“贊美”好!
師:為什么?
生:……
師:看到這美麗的田園風光,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生:……
師:所以我們應該怎么讀才能表達作者的這份情感呢?[生紛紛自讀感悟]。
生1讀:(缺乏情感)
生2讀:(稍有進步)
師范讀,后問學生:“聽老師讀出了什么?”
生:我聽出了老師在贊美春天的美景!
師:好!那那么再讀一讀,看你們能不能把對春天的贊美讀出來! [學生再讀感悟]。
師:除了“贊美”外,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喜愛兒童!
師:能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兒童的那份喜愛之情嗎?[學生自讀體會,感情較投入]。
師:請同學們想想,這兩位作者身處不同的年代,他們的詩怎么會有這么多的相似之處?他們為什么要寫這些詩?
生:因為他們看到兒童這樣的天真活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生:羨慕兒童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向往田園風光,向往兒童生活。
生:想拋棄世俗,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
學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令我真有點措手不及了。這不正是我們著力培養的目標,一直在奮力追求的嗎?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春天的知識。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走進春天。
春天來了,大自然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賞春天的美景圖片。(出示大屏幕,配樂)
2、看到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腦海中出現了哪些有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呢?(指名說,師相繼板書)
3、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將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見所想用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記錄了下來。今天,老師還想帶大家隨著清代詩人高鼎,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4、簡單介紹作者。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做好記號。
2、大家瞧,這么多的風箏多美呀,你能將風箏上的生字讀準,讓風箏飛起來嗎?
重點指導讀“鶯、趁”。
3、同學們真能干,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把它們收回來吧!
4、進行自學,想一想: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字?
5、互相交流。
6、師指導記字方法:編順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減偏旁、形近字對比等。
三、品悟古詩,感受春天。
1、讓我們隨著生字寶寶回到課文,再讀讀古詩吧!
讀完這首詩,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從哪句讀出來的?
2、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師引:美麗的二月,草芽兒長出來了,楊柳綠了,鳥兒也叫起來了,這樣的景色美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一、二句。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2)播放畫面:瞧,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也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柔柔的。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看著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好嗎?
3、你還有什么發現,有什么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
4、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說)
(2)村子里的孩子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從哪句讀出來的?
板書: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你能讀好它嗎?自由讀古詩第二句。
指名讀、齊讀。
5、設置情境談話:
(1)你們村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指名說。
(2)在這美麗的春天里,你最喜歡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樣的?
你能讀讀這首詩嗎?(讀出孩子的快樂、歡暢)
6、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這樣吧,讓我們一起放飛快樂的心情,一邊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情。(齊讀古詩)
7、古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呢!聽,多美的歌聲。(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詩新唱《村居》)
師帶領學生拍手齊唱古詩。
四、背誦全詩,欣賞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一首古詩你一定能背下來。
2、生自由背。
3、師檢查,指名試背。集體配樂吟誦。
4、同學們學得真不錯,老師為你們喝彩,獎勵一首歌給我們聽。讓我們在動聽的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學們可以發現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課外活動,尋找美。
1、美美地把古詩讀給家人聽。
2、讀課外書,查查還有哪些寫春天的古詩。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邊的春天是怎樣的。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課前準備: cai課件、版畫
學生畫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學過程:
一、情景渲染。
1.導語引入,播放cai課件,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喚起感知。
2.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景象,說說感受。
3.在這么美麗、這么可愛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聽老師的范讀,說說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標展示。
1.簡單介紹作者和釋題。
2.這節課我們就來讀讀、背背、說說這首古詩。
三、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生字。
2.檢測讀音。(多種形式檢測)
3.自由讀、同位讀正音。
4.匯報、檢測。
四、悟讀古詩。
1.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你會用怎么樣的心情來讀呢?(配樂)自己在座位上練讀。
2.匯報。(在學生的匯報中,教師說說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勵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勵學生離開座位找別人讀,交流感受)
4.匯報。
5.這么美的一幅春景圖、這么美的一首詩,能把它背下來嗎?
五、擴展。(時間不允許的話,留到下節課)
1.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到大自然去觀察了我們身邊的春天,請你把自己的收獲拿出來吧。
2.教師拿一位學生的畫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詩。鼓勵學生也進行創作。
(因為是低年級的學生,因此只要學生能抒發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詩體、壓韻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寫一行的寫一行、能寫一句的就寫一句,不作限制。)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7
長春版二年上冊第一板塊《快樂地玩》及《村居》教學建議
[板塊分析]
玩,對于兒童來說有著不盡的魅力。剛剛結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的學生們,重返校園便能接受《快樂地玩》這樣一份殊的禮物,這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是一件再高興不過的了。
本組教材正是抓住了兒童喜歡玩的天性,以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一首構思新奇的詩歌和一篇極其貼近學生實際的現代文呈現給了他們一方觸手可及的游戲天地。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回味起兒時的快樂。所以,我們應該帶著一顆童心,與學生們一起去品其間的樂、感其中的趣。
教學本組教材,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同時要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大課堂中去主動學習,了解同學們都喜歡玩什么,怎么玩會更有趣,也可以自己動腦創編適合自己的游戲。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把讀書與積累結合起來,把讀書與生活結合起來。
《村居》
一、教材分析
這是清代詩人高鼎寫的一首風景詩,全詩如一幅美麗的風俗畫:鄉村的二月,天氣暖和起來。春光明媚,和風麗日,青草生長,鳴鶯翩飛。春風吹動下,垂柳的枝條正拂著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晝漸漸長了,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奔跑著放飛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
詩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點,以精練的語言繪出了明媚的鄉村春景,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火”字旁,掌握兩個多音字“散”、“長”。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重點
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四、學情分析
1、這是學生開學后要學習的第一篇課文,也許這個時候學生還沉浸在愉快的暑假生活中,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在假期里體驗到的快樂,把學生帶入古詩的意境之中。
2、剛剛開學,許多學生的寫字姿勢一定出現許多問題,在指導寫字之前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姿勢,為下一步的寫字奠定基礎。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讀詩、背詩、識字,寫“村、居”兩個字。
第二課時:復習古詩和生字,寫六個字,處理課后練習。
六、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生字卡片
七、幾點思考:
1、關于古詩
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都有這樣一個困惑,就是一、二年級教學重點是識字,對古詩的講解究竟把握到什么程度?我的體會是,把握識字這個重點無可非議,但并不是說在識字的同時我們什么都不做了,像高鼎的這首《村居》,描寫的是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情景,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一定要讓學生跟詩人一起飽覽農村的美麗春景,分享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但是因為我們重點要完成識字任務,古詩的內容又不適合一句一句枯燥的講解,怎么辦,所以我在一開課,就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把學生帶入到古詩的意境之中。(寒冷的冬天終于被溫暖的春風吹走,在濃濃的春意中,有一個人在悠閑的散步,享受著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詩人高鼎。小草剛剛從睡夢中醒來,吐出一點點被春風染綠的嫩芽。晴空萬里,剛過冬的黃鶯展開柔嫩的翅膀,無憂無慮地飛翔著,仿佛在贊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梳理著細長的秀發,沉醉在春天的美麗中。高鼎被這千姿百態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啊------”一陣歡呼聲打破了春天的安寧,原來學堂早早地放學了,歡樂的孩子們跑著、跳著,露出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快!快!”一個孩子高高舉起一只風箏,跳著、叫著從高鼎面前竄過。高鼎的目光被吸引過去,那孩子拉著風箏線,另一個孩子展著風箏,只見風箏在孩子的牽引下越飛越高,在蔚藍的天空中舞動,似乎在與云朵比高。不一會,天空中陸續飛起了許多紙風箏,紛紛炫耀著自己的美麗。春天的氣息與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春天的美麗與孩子們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兒時,情不自禁的笑了。)想象一下,老師繪聲繪色的講完這段故事,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接下來就向學生交代本節課的任務,就是學習高鼎的這首《村居》,同時認識“村、居”這兩個字,并指導寫這兩個字。
2、關于識字
(1)建議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采用定位識字,當然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短小的韻文或古詩。(介紹韻語識字:韻語教學的全稱為“韻語識字,盡早閱讀,循序作文”(簡稱:韻語教學)。它是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遼寧省東港市實驗小學校長姜兆臣同志于1982年在全國首創的一種快速、高效啟蒙漢語教學法。韻語識字法是將同韻的字編寫成簡短有趣的韻文,讓兒童容易掌握“整體”的語言環境,然后再在“整體”的基礎上認識“部份”的生字。先整體后局部、先輪廓后內涵,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2)關注字義。在教學中老師們有一個誤區,認為識字就是學生會讀這個字的字音就行了,其實不然,了解字形,理解字義,這三者的結合才算真正認識這個字了。我們想想,學生的錯別字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我們在教學中不關注字義的理解,所以學生在運用漢字的時候,同音混淆的現象特別嚴重。尤其是在古詩中識字,因為古詩中的生字比較孤立,缺少具體、直觀的語言環境,所以學生就更容易忽略對字義的理解。針對這一課的11個生字,怎么去關注字義,我的想法是主次分明,輕重緩急。像“居、拂、堤、醉、散”這幾個字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詩的意境來理解,有的還可以結合字形來理解,如“拂、居”等,還要關注多義字,如“醉”。在這里是“陶醉”的意思,本意是喝醉酒的意思。多音字“散”可以用擴詞法來處理。像“楊、煙、童”等字不用講解,學生也明白。
3、自編短文,復現生字,鞏固生字:
在一個小山村居住著許多人。春天到了,堤岸(àn)兩旁的楊柳樹在春風的吹拂下搖(yáo)來擺(bǎi)去,像喝醉了酒。幾個孩子因為放學很早,就趁著家家戶戶冒起炊(chuī)煙的時候,在一起散步。
4、關于寫字:很多老師反映,要寫的字在課堂上總是指導不完,有的就讓學生回家自己去寫,這種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我的做法是
(1)分散寫字。把要寫的字落實到兩節課來寫。第一節寫“村、居”兩個字,要注意“居”的里邊寫的要寬一些。
(2)重點指導,歸類把握。指導“煙”,因為這里有一個新部首,“散”和“放”在一起指導,有相同的偏旁,但寫法不一樣,一個是左大右小,一個是左小右大。
(3)放手觀察,自己摩帖。對于筆畫少,字形比較簡單的字,建議讓學生在獨立觀察中完成,老師加強巡視。
還需強調的一點就是,寫字的要求要高于一年級,不僅寫對,要寫美觀。
5、關于課后練習:
增加成語積累:居安思危居高臨下居心不良安居樂業后來居上因小失大前因后果。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8
平常的古詩文教學,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揭題——釋題——讀文——理解——背誦”。這其中的重頭戲壓在了理解詩文上,而教學的效果卻總是那么不盡如人意。這樣的教學,使我聯想起我小時候學習古詩文的情形來。那時,在我的記憶里,我的老師也是這么教我的,但到現在我真正記住的可以說沒有幾首古詩。為什么我們盡心盡職地幫學生理解、理解、再理解,教學效果卻這么低下?我想,這大概可能與我們教學古詩文的方法有關,是它“惹的禍”吧?
從學生習得語言的規律來看,語言積累是學生自己的事,其他任何人無法替代。教師喋喋不休地講解也僅僅起到幫助的作用,即便是我們采用強壓灌輸的方式,學生真正領悟的卻寥寥無幾。
因此,改革古詩文的教學勢在必行。
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學生已掌握的古詩文入手,調動學生自身已有的知識儲備,搭建與新知的有效通道,建構起新舊之間的聯系,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關于“春”的古詩文吧,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聽?(學生興趣盎然,因為這也是我布置的預習作業,現在學生有了施展的空間)
接著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還要來學習兩首古詩,他們是《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跟老師一起板寫課題。通過預習,大家知道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哪個季節的?(整體感知)
師:對于這兩首古詩,相信同學們一定都熟讀了吧?誰能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成果?
師:古詩寫的美嗎?愿意把它們背下來嗎?說說,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快速地把它們背下來?
師:讓我們用各自喜歡的方式來背背這兩首詩吧!
以上教學設想:古詩文的教學安排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它們的精髓,用詞的簡潔、凝練,而不是讓學生去理解它們。當然,適當的理解也是有必要的,對學生的記憶是有幫助的。對于這兩首古詩,通過我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背下來了,讓學生們交流它們背書的方法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多一些的方法,也是讓大家交流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因此,我先讓他們把這些詩文背下來,再慢慢地反芻。
接著,我放棄了一般的教學“套數“,從品悟這兩首詩的共同點入手,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品評、發現。
師:同學們,在備課時,老師總有個小問題弄不明白,誰能幫助老師解開這個疙瘩?能幫我解決的就是我的小老師!
師:編者為什么把這兩首詩編在一起?寫春天的詩不是很多嗎?
學生沒有隨即舉手來回答我的問題,而是埋下頭去認真地品讀。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起了手。
生:我發現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色,還寫了春天的兒童那天真活潑的樣子!
生:我還發現這兩首詩不光寫了兒童,還寫了作者渴望自己也變成兒童,與他們一起放風箏、追蝴蝶!
生:我發現,過去的兒童真的很快樂,沒有那么多的作業,那么早就放學了,玩的真開心!我好羨慕喲!
生:我發現,在讀這兩首詩的時候,要讀出作者看到春天這樣的美景快樂的心情,還要讀出兒童在放風箏和追蝴蝶時那種愉悅的心情!
生:我發現這兩首詩都是寫兒童在找春天的!
沒有過多的解釋,學生領悟的又是那么的深刻,我真不敢想象我平時教的這些孩子今天怎么會有這么多的靈感!
這是我們通過理解、分析所得不來的!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
1、教育學生要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2、展開豐富的想像,擴充古詩的內容,并寫成一篇記敘文。
教學過程 :
一、交流生活,鋪墊感情。
陽春三月,同學們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樣的感受呢?(確定一個表達的中心)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選擇材料)請你具體地說說有這種感受的經過。(練習表達)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題,實際上意義并不大。)
二、復習《村居》,指導選材。
春天的景色是美麗迷人的,春天是生機勃勃的。歷代的詩人、作家都用自己的筆贊頌春天,反映春天的特點。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村居》,詩人高鼎是怎么來反映春天,贊頌春天的特點的呢?
出示古詩,討論要求學生說出兩點:(1)作者選取一個典型的地方描寫具體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麗。(2)他具體描寫春天一群孩子放紙鳶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特點。
(這理解這首古詩的重點,也是改寫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復習來解決它,是對的。)
三、指導改寫,意譯古詩。
1、確定改寫的人稱。
假如你看到了這美麗的景色和動人的情景,該怎么來告訴別人呢?(通過討論,明確可以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來改寫。)
2、想象經過,確定重點。
寫這個故事時,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覽,靜靜地欣賞美麗的景色。他僅僅只是看了一處嗎?不是的。但他選取了一個典型的地方和事物來表現春天的特點。那么,我們在描寫春天的時候該注意什么呢?(要求學生想像作者觀賞的經過,提示突出寫好詩中的兩個情景。)
3、練習改寫。
學生用十多分鐘的時間,自己動筆改寫。
4、交流。
(在課堂教學過程 中,把指導、表達、批改、評講揉合在一起。不僅要評講學生所選擇的人稱、文章重點、還要注意了基本的語言表達。)
四、欣賞例文,歸納方法。
(課本中的例文可以作為學生欣賞、比照的對象,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在語言表達上與例文不相同,與同學不一致的地方。在具體指導學生進行改寫的基本上,欣賞歸納古詩、改寫古詩的一般方法,幫助他們提高改寫的能力。)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10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祖國的文化遺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但是,由于古詩含蓄、講求意境等特點,小學生一提古詩就望而生畏,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想象古詩所特有的意境美,我們用”吟之、歌之、舞之”的方法探求古詩教學的新模式,現以《村居》為例,加以說明。
一、吟之
熟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最佳方法,當我們想起古人讀書時,搖頭晃腦的情景立刻浮現在我們眼前。在教學《村居》一課時,老師先把學生帶入一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教學情景中,在這美麗的春天里,老師采用了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老師與學生配上啞語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在自己的頭腦中能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
二、歌之
藝術之間總有相通之處,天然地形成一種特有的默契。音樂以它特有的節奏美、音律美、流暢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引人穿越時空,構建新形象。在古詩教學中,把古詩配上音樂,在音樂的優美旋律中,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編織美麗的故事。在執教《村居》一課時,老師配上了優美的民族音樂,學生邊唱,邊打手語。學生神情專注,完全投入到音樂與古詩結合創造的美麗形象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與古詩的理解,再創古詩新意境。雖然學生地這份創造無法外顯,但是他們的思維的空間拓寬了,情感的傾注更真實,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的古詩藝術形象更具體了。
三、舞之
小學生的善于模仿、善于想象,又愛唱愛跳。他們善于永各種感官來表達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喜歡通過”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賦。在教學中,學生通過吟之、歌之以后,已經基本創建了一個美麗的藝術形象,老師就鼓勵學生道:“小朋友,你們能不能把自己頭腦中創造的這幅美麗的畫表演出來,讓大家分享?”小朋友們立刻自由組合,拿著道具開始編排他們的舞蹈,在美妙的音樂聲,有學生拿起柳枝當柳樹,有的戴上頭飾演黃牛,調皮的牧童吹著笛子,坐在”牛背“上。一會工夫,學生們就創造了幾個《村居》的美麗意境。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沒有讓學生說說古詩的意思,沒有一句一句地講解古詩文,而是在讓學生在吟誦中去感悟語言,在歌聲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創造圖畫。學生們學習興趣盎然,課結束了,但是韻味永存。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詩句。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喜悅的心情。
3.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
4.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讀完詩后,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再去讀讀吧。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煙”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韻母。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一)現在你們看看圖,再讀這首詩,讀一句,想一想,你猜猜這首詩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詩的意思猜出來。猜出來后告訴周圍的同學,再聽聽其他同學怎么說。大家互相幫助,把這首詩學好。(學生自學)
(二)學習一、二句
1、(多媒體出示第一、二句詩的畫面)誰來說第一句?指名說,大家補充。(二月,青草茁壯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指名講第二句,重點理解:拂、醉 (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5、指導讀。(拂堤/楊柳/醉/春煙。)
6、老師配樂讀一、二句,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美)(讓學生充分地說)
7、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8、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
9、配樂全班齊讀一二句。
(三)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三、四句,讀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指名說詩意,理解“紙鳶”,指導寫“忙”字。
3、請你談談自己放風箏時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圖中那幾個剛散學歸來的小孩,請你歡快地讀三、四句,讀出心中的喜悅。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四)放飛想象,發散思維。
師:早春二月,鳥語花香,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讀一邊想,你的腦海里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我好像看見了,放學的鐘聲響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生:我仿佛看見了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風箏。
師:這是春的氣息,這是春的腳步。讓我們在美美的讀一讀。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練習朗讀全詩,然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準備比賽讀。
2、比賽讀。其余同學當評委。
3、背誦,邊背邊想象在美麗的春天里快樂的生活。
五、注重拓寬教學內容
師:春天這么美好,有多少詩人曾經贊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于春天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六、注重讀寫結合
師: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讓我們以《村居》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寫下來或畫下來吧(生有的寫話,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師: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春天在我們的筆下誕生了。讓我們一起欣賞。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12
古詩兩首
一、學習目標
1.熟悉“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悟春天的美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新詞卡片,課件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第一課時《春曉》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認讀生字“古詩”,并書寫生字“古”:
⑴ 出示:“古詩”。 提問:怎么念啊?(指名回答)
⑵ 你會背古詩嗎?誰還會背古詩?
⑶ 那大家會背什么古詩呢?同學們可以說說古詩的題目,也可以背背古詩。(指名說或背,也可以請小朋友領背)
⑷ 剛才有小朋友和我說不僅能讀,能說能背,還會寫。(出示“古”字)要把這個字寫好,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呢?(指名說再請小朋友到黑板上寫)
2、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古詩,出示:“古詩兩首”。一起讀。
這里有個生字:“首”,齊讀。
誰知道是哪兩首嗎?
指名讀古詩題目:“春曉”和“村居”。注意“春”和“村”的讀音。
3、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春曉》。
二、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春天已經悄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睜開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豎起你的小耳朵聽一聽,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誰能說說。
春天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季節,你們指導都有哪些花是在春天開的嗎?(出示春花的課件,學生欣賞)這花一開啊,春天就更美了。
2、理解詩題:曉是什么意思?(早晨)春曉連起來理解就是?(春天的早晨)
3、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學生注意聽)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的,他是大詩人李白的朋友,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三、初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注意老師的停頓。
2、認識文中的生字。
3、認讀生字
4、自由讀。
孩子們,你們的發音真準啊!想把這首詩讀得更美些嗎?好,我們先來瞧瞧詩里說了些什么!
四、深入理解
1、感受“春眠不覺曉”中舒暢的感覺。
我們先學習前一句詩句,誰來讀一讀?生讀:春眠不覺曉。
學習古詩要從字詞入手,你覺得第一行中哪幾個字不理解,需要大家幫助?
“覺”是什么意思? “覺”是多音字,“不覺”在這里可以解釋為“不知不覺”。
“眠”是睡覺的意思。現在你能把這行詩句的意思告訴大家嗎?
春天的晚上,人們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睡的這么舒服,醒來后伸伸懶腰,你會說什么?
春天的早晨,睡得這么舒服,一醒來聽到這么美妙的叫聲,心情真舒暢呀,來試試看,第一句如何讀呢?
生讀、指名讀、全班讀
2、感受 “處處聞啼鳥”的美好意境。
哪里有小鳥的叫聲?什么是“處處”?學生閉眼,全班學生學鳥叫,說說自己的感受。
朗讀詩句。
3、感受后兩句詩所蘊含的感情。
(出示課件:花落了一地)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樣?
讀詩句,感受詩人的惋惜之情。
五、感情朗讀
1、自由讀古詩
2、指名讀。
3、指導朗讀,啟發談話:多美的春光啊!我們應帶著什么情感朗讀這首詩歌呢?
(1)確定讀詩的情感:贊美、喜愛 (2)自己朗讀 (3)和同桌交流 (4)指名讀、評評
六、在想象中喚醒學生的思維
1、春天的早晨,鳥語花香,風雨過后,落花滿地。同學們已經明白了詩句的意思,那么我們能不能把詩句的內容變成一副畫呢?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那是怎樣的一幅景象?
2、師(旁白)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各色鮮艷的花都開了,在這美麗的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窩里,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只聽到窗外到處是鳥兒的叫聲,鳥兒多么快樂!可是昨天夜里的一場春雨,不知道會打落多少花啊!(生做陶醉狀)
3、閉上眼睛的這會兒,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
提示:我好像聽到小鳥們停在樹枝上互相打招呼:“你早!你早!”
我仿佛看到春風把花瓣兒撒在了水面上。
我真想變成一片花瓣兒,像小船兒一樣漂向遠方。
我仿佛聽到春雨沙沙地下著,看到柳樹的枝條上又抽出了一片新綠,桃花的花苞一下子脹大了。
4、是啊,這就是春的氣息,這就是春的腳步。《春曉》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二十個字,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畫面上花紅柳綠、流水潺潺,活潑可愛的小鳥停在枝頭。讓我們再來美美的讀一讀。
七、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古詩 首 眠 處 聞
2、指導書寫:聲 多 處 知
【板書設計】
春 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村居》
一、溝通文本與生活,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誰愿意說說你的發現?
2、師: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歡樂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們為此寫下了許多精彩美妙的詩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3、釋題:分別讓學生用組詞方式解釋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農村居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暢,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把不懂的字詞句出來。
2、檢查生字,指導識字“村、居、醉、煙、童、散”
(1)讀準音(學生之間互相檢查)
(2)個別字形分析
(3)字一詞一句相結合
3、檢查指導讀課文
引導:
(1)讀準字音
(2)注意讀時的節奏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提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教師讀,學生比較,然后續讀。
4、師:我們讀了古詩,那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你們看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詩文內容回答。(草、柳樹鶯、小朋友放風箏……)
三、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師:那么,詩人親眼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古詩的前兩句。請同學們看畫面(出示掛圖)想一想我們讀的詩句,說一說這首詩的內容。
學生試著說,教師小結。
引導:
(1)師:“草長”,小草開始發芽了,什么顏色?你見過嗎?在哪兒見到的?你的心情怎樣?
(2)師:“鶯飛”黃鶯是一種鳥。它在天上飛來飛去,它的心情怎么樣?春天來了,有鳥兒在天上飛著,自由地唱著歌,你的心情高興嗎?
(3)師:我們怎么樣讀這一句詩呢?看誰能讀出詩人那高興的心情,看誰讀出自己高興的心情來。
接著引導:
“醉、春煙”的意思,想象畫面
(1)醉,陶醉的意思。楊柳在古時候指的就是柳樹。柳樹的枝條在春風的吹拂下,不停地擺動,像什么呢?
(2)春煙,先想象一下是什么樣子的。遠遠的看到柳樹一行一行,春風吹拂,我們看到的不是一根根細細的柳枝,而是一片片的綠色,在春風中飄蕩,有云煙的感覺。
(3)師:把兩句詩放在一起,練習讀一讀。讀出景色的美,讀出心中的情。
2、師:那么,詩的三四句呢?同學們自己先來說說詩句的意思。說說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哪些詞語的意思還不理解。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引導:
(1)師:“散學”可以換成哪個詞語?(放學)
(2)師:“紙鳶”就是風箏;
(3)一個“忙”一個“趁”寫出了孩子們什么樣的心情: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說一說。
師:誰能讀出,小朋友急切,高興的心情?
四、整體品味,進入詩境
1、聽錄音,你的頭腦中出現了哪些畫面呢?
2、師:這首詩先寫景,再寫孩子們的活動,有景有情,有靜有動。
3、師:想象古詩內容,練習背誦。
五、寫字指導
1、認讀要求會寫的生字“忙”
2、分析字型,認記生字(自主分析)
3、練寫生字
板書設計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景
拂提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人
忙趁東風/放紙鳶。
人教版一下《村居》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繪的情景。
4、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繪的情景。
2、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預習提綱:
導入揭題——讀詩,學習字詞——學習《村居》——小結作業
一、導入揭題
1、回憶讀過的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指名背給大家聽一聽。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兩首描寫春的詩。讀題。
二、讀詩,學習字詞
1、出示兩首詩,介紹作者。
2、自讀全詩,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指讀讀好“鳶”“拂”。齊讀
三、學習《村居》
1、小組討論自學《村居》。要求:
每個人先自學,反復讀詩句,看看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沒讀懂;再小組討論,自己的理解說給大家聽,看看是否和大家一樣,不理解的請教同學;最后,結合小組智慧,把自己組的理解寫下來。
2、自學,討論。
3、再讀詩。思考討論:
(1)、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疑問?
4、讀詩、背詩。
四、小結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
3、把《村居》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