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學案例(精選4篇)
自己去吧教學案例 篇1
一、直接導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自己去吧》,請同學們看仔細,看老師怎樣寫題目。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來自由讀課文,請打開課本92頁,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來讀,實在拼不出來的可以問老師和同學,開始吧。
2、檢查讀課文:
師:同學們,課文讀完了,你們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沒有)真的,那老師找同學起來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三、自主識字
1、帶拼音識字:
師:同學們,生字在課文中你們已經認識了,從課文中拿出來,你們還認識嗎?(指名讀)
2、去掉拼音識字:
師:去掉拼音,你們還認識嗎?(指名讀)
3、組詞識字:
師:還真難不住你們,老師要加大點難度,給生字組詞,只要讀對了,這張卡片就送給你,誰先來?其他同學來當評委,如果他(她)讀對了,你們也跟著讀。
師:請拿到卡片的同學到講臺來,站成一排,把卡片舉起來,讓同學們再來認識一下這些字。
四、學習課文
1、帶著問題整體讀課文:
師:生字學得可真棒,我們再來自由地讀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什么事?(小鴨學游泳,小鷹學飛翔)貼畫
2、教師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鴨子是怎樣學游泳的?誰起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師:小鴨很想學游泳,它是怎樣對媽媽說的?(指名交流)(“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你們想,小鴨子看到好多小伙伴都學會了游泳,可是它不會,該多著急呀,這樣慢悠悠地讀,行嗎?(生:不行)那么應該怎樣讀,誰來讀?
師:我這只小鴨子,也想學游泳,你們聽我是怎樣和媽媽說的?(老師示范)誰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找2~3名同學讀)
師:小鴨很想跟媽媽學游泳,媽媽是怎么說的?(“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哎呀,媽媽說“自己去游吧”她為什么不陪著小鴨子一起去游泳?(因為小溪的水不深。)媽媽并不是不關心自己的孩子,是了解到小溪的水不深,讓它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誰來讀讀鴨媽媽的話?(我聽出來了,媽媽是鼓勵小鴨子自己去學游泳。)
誰再來讀讀鴨媽媽的話?(相信你的孩子聽了你的話,一定會大膽學游泳的。)
師:老師想再請兩位同學讀讀小鴨子、鴨媽媽的話,誰想來?
創設情景:有一天清晨,鴨媽媽帶著小鴨子來到小溪邊,清清的水嘩嘩地流著,小鴨子多想去游泳啊,聽!小鴨說:(學生讀)媽媽說:(學生讀)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 生:游泳)
再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
小鴨學會了游泳,它高興地來到媽媽跟前,它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現在你就是小鴨子,我就是鴨媽媽,你想對我說點什么?
3、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學會了游泳,下面我們來看第二自然段,小鷹學會飛翔了嗎?(指名讀課文)
小鷹學會了嗎?怎么學會的?媽媽教會的嗎?(生:自己學會的)
你看小鷹也是在媽媽鼓勵下學會了本領,真是勇敢的小鷹。誰來當當這只勇敢的小鷹?(老師手勢)
這么多,這樣吧,同桌兩個,一個當小鷹,一個當鷹媽媽練習讀,如果能把這句話背過就更好了,開始吧!
誰想起來背一背?(背不過不要緊,能背多少背多少。)
一起來背。
五、指導書寫
師:這么短的時間就把課文背過了你真了不起,我們來寫個字吧,這個字你還認識嗎?誰有好的辦法把它記住?(學生交流)來,請看仔細,老師要寫字了。(老師寫,學生觀察)你們也來試著寫寫。(學生寫,老師巡視)
展示學生的作品。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自己去吧》,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自己去學會本領。
自己去吧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目標: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勇于實踐的精神。
課前準備:標題紙、學生自制頭飾、小標志、寫有問題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次理解課文。
1、打開書112頁,自己把書認真的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思考大屏幕上的兩個問題:
(1)文中有哪幾種小動物?
(2)你想先學習哪一種小動物的故事?
2、你想先學習哪種小動物的故事?師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想先學習小猴的故事。
[評析:學生初步自主學習,解決提出的問題,并初步體會到“自己”解決問題的喜悅。]
三、深入理解課文。
師:小猴想做什么?(想吃果子)他是怎么說的?可能怎么想?
生1:小猴說:“媽媽,我要吃果子。”
生2:他可能想樹上的果子真多呀,我一定讓媽媽給我去摘。
生3:好多的果子呀!一定很好吃。我找媽媽去,讓她給我摘。
師:體會小猴的心情你認為他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媽媽說話?
生1:很好的語氣。(大家表示不同意。)
生2:高興的語氣。(大家雖然同意,但認為還不夠貼切。)
師:假如今天你和媽媽去市場,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東西,你會怎么和媽媽說?用什么樣的語氣?
生1:我會用撒嬌的語氣說:“媽媽,我要這個東西。”(邊說邊做動作。)
生2:如果媽媽不同意,我想我會用央求的語氣和媽媽說:“好媽媽,給我買這個東西吧。”(學用央求的語氣說話。)
師:你們描述的很形象。
生3:我會征求一下媽媽的意見,如果媽媽不同意,我就不買了。
師:你很懂事。
(生繼續發表看法。)
師:通過同學們的發言,你們知道小猴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媽媽說話了吧?下面我們就用撒嬌或央求、請求、或有依賴性的語氣去讀。
找多生充分讀,其他同學評價。
師范讀后,生再次讀。
[評析: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大膽想象,指導朗讀,以讀代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
師:你認為小猴愿意去嗎?
生:可能愿意——想試一試或看看遠處的風景。也可能不愿意——害怕或想吃現成的。
師:媽媽怎么說的?(生答)
媽媽為什么讓他自己去爬樹摘果子?
生1:媽媽想讓他鍛煉一下。
生2:自己不學會永遠不會摘。
生3:如果媽媽老了,走不動了,小猴就必須自己去摘果子。到那時候再練,肯定晚了。
生4:如果媽媽去趕集,不在身邊,他也不會摘果子,會餓壞的。
師:如果媽媽說:“孩子,你在樹下等著,媽媽給你去摘。”而且媽媽以后總這樣,結果會怎樣?
生1:他肯定永遠也不會爬樹。因為他不知道主動鍛煉自己。
生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小時候可以依賴媽媽,長大了再這樣可不行了。
生3:媽媽這樣做會讓小猴越來越懶的,將來他什么也學不會。
生4:小猴總依賴媽媽不對,媽媽這樣做也會害了小猴。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生5:小猴長大了,我敢保證他不會照顧媽媽,不會像《小烏鴉和媽媽》中的小烏鴉一樣給媽媽找吃的。
(生繼續發表看法)
師:媽媽讓小猴子自己去摘,、是想讓小猴學會什么品質?(勇敢、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在“綜合學習六”學了一首兒歌——《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學生隨著一起說起來。)
師:在讀媽媽的話時應強調那個詞?(自己)
找多生充分讀,其他同學評價。
師范讀,生再讀。
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板書:學會了爬樹)
[評析: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平等的交流、討論,使學生深刻悟出人要自強自立和養尊處優的后果。]
師:小猴爬樹時可能遇到了那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學會以后心情怎樣?
生1:他很勇敢,手被劃破了,一聲也不哭,摘到后心里高興極了。
生2:開始,他遇到了一條河,好不容易游過去了。一看這棵果樹,哇,好高啊!他不怕,跳呀爬呀,終于爬上去了。他摘了一個大的,送給媽媽吃,快樂極了。
生3:開始他老也爬不上去,媽媽鼓勵他不要怕,成功屬于有信心的人。他終于摘到了果子,高興地在媽媽的懷里撒嬌。
生4:他遇到了困難,讓媽媽教他怎么爬,他很快就學會了,高興的在樹上唱起歌來。
師:討論一下,你覺得小猴需要什么才能成功?師巡視,了解學生想法。(生發言:自信、勇敢、鼓勵、自立、幫助)
反思:既然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那么在這一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當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朋友遇到困難時會怎樣處理呢?細心的教師巧妙的安排了這一環節。牢固學生“自信、勇敢、自立”的思想,使 “自己去吧”這一意識深深扎根于學生心中,同時出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勇于實踐的精神,強調個體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并考慮到學生興趣的需要,精心創設情境,巧妙的使學生通過思考、想象、交流、合作、表演等多種學習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活動圓滿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自己去吧教學案例 篇3
師:現在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段,我來當作者,讀作者寫的話,男孩子扮演小鴨子,讀讀小鴨子的話,女孩子當鴨媽媽讀鴨媽媽的話。聽懂了嗎?
師:小鴨說:
男孩子:“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媽媽說:
女孩子:“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師: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
師:很好!男、女同學交換角色,再來一遍。(略)
師:現在我要請三個小朋友戴上頭飾來表演故事,誰愿意上來表演?
生:小鴨說:
生:“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生: 媽媽說:生:“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生: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
師:他們的表演真精彩,我們給他們鼓鼓掌。
師:剛才我們學了課文地一段,大家都很棒。現在我要請小朋友自己來學課文第二段,先看看圖再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你們能行的,自己去學吧!
生:(自學課文)
師:有什么問題嗎?
生:有問題,課文最后一個詞不懂。
師:誰能幫助他?
生:飛翔就是飛的意思。
生:飛翔就是飛得很高,飛得很遠。
師:還有問題嗎?老師有個問題,課文中的“自己”指的是誰呢?我不太明白,誰來告訴我?
生:“自己”是指我自己。
生:不對,“自己”是指小鷹自己。
生:是指小鷹。
師:再仔細去讀讀課文吧。
師:現在請小朋友了分角色表演第二段,每三個人一組,自主分配角色表演,然后交換角色,可以自己想詞和配動作,表演得特別棒的請組長匯報,開始。(三分種后)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表演地非常出色,你能說說你喜歡文中的誰?
生:我喜歡小鴨、小鷹,因為它們能自己克服困難,學會本領。
生:我很喜歡它們的媽媽,因為它們的媽媽對它們的孩子不嬌慣、不放縱,讓它們自己去面對困難,嘗試自己學會本領。
[評析:教師注重學生讀書語氣的指導。使學生通過讀文,自己找到小鴨、小鷹成功的秘訣。使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多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內化。]
自己去吧教學案例 篇4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新朋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呢?(貼小鴨圖、小鷹圖)
這里有一個關于小鴨和小鷹的故事,大家想聽嗎?行,但老師要提個要求:請聽清楚故事中誰對誰說了自己去吧?自己去干什么?結果怎樣?
從前,在一個森林里邊住著許多小動物。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小鴨到郊外去玩,它們看見一條清清的小溪,小鴨忍不住對媽媽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努力地練習。過了幾天,小鴨學會了游泳。小鷹對媽媽:“媽媽,我想去山那邊去看看,您帶我去好嗎?”媽媽說:“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過了幾天,小鷹學會了飛翔。
聽清楚了嗎?故事中誰對誰說了自己去吧?自己去干什么?結果呢?
二、新授
1、讀準字音:
⑴ 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請小朋友輕輕地打開書p11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自己去吧》
要求:先讀拼音,再讀漢字;讀不準的字音可以請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⑵ 老師指出容易讀錯的生字:自(zi)、您(nin)、嗎(ma)、深(shen)、那(na)、景(jing)。先指名讀,再齊讀(鞏固練習)。
⑶ 反饋:男生讀小鴨部分,女生認真地聽,聽他們讀準字音沒有?
女生讀小鷹部分,男聲認真地聽,聽她們讀準字音沒有?
齊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
2、小朋友們讀準了字音,下邊我們用邊看圖邊讀課文的方法來學習小鷹部分。
⑴ 放投影儀(小鷹學飛圖):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它們會說什么?
⑵ 小鷹的媽媽是怎樣說的?我們用鉛筆把書上媽媽的話用“______”劃出來。(先指名讀,再齊讀。)
⑶ 小鷹聽了媽媽的話,自己是怎么練習的?它會遇到哪些困難?一起看動畫片“小鷹學飛”。你想對小鷹說什么?
⑷ 媽媽為什么要當初要讓它自己去呢?老師總結:媽媽為了讓它學會生存的本領和生活的技能。
⑸ 小結:是啊,小鷹勇敢地學習飛翔,克服了許多困難,最后終于學會了。(板書:會飛 )我們就帶著為小鷹而高興的心情讀讀這部分,注意不同角色用不同語氣。媽媽的語氣應是親切、和藹的;孩子的語氣應是可愛、活潑的。最后一句我們應讀出贊揚的語氣。先自己練一練,誰愿意來讀(抽生分角色讀),其他小朋友專心聽,聽他們是否讀出了感情?
⑹ 齊讀小鷹部分。
3、小鷹經過自己努力,學會了飛翔(指圖),你知道小鴨是怎樣學習游泳的嗎?
⑴ 自讀課文,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同桌互讀小鴨部分,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⑶ 老師引讀。
三、課本劇表演
現在請小朋友下位找自己的小伙伴選擇你們最喜歡的一幅圖進行表演:一個小朋友扮演媽媽,一個小朋友扮演孩子,還可以扮演其他的小動物。
請兩組小朋友上臺表演。
演得好,大家能讀好嗎?分大組朗讀。
四、拓展訓練
還有許多小動物的媽媽也跟鴨媽媽、鷹媽媽一樣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學到本領放手讓它們自己去做,你能說說嗎?出示課件:
______說:“媽媽,_____________?”媽媽說:“__________,自己____!”過了幾天,____學會了____。
五、總結
孩子們,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自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