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數字》教案(通用22篇)

《數字》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3

《數字》教案(通用22篇)

《數字》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3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1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于0。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的產生與應用。

  一、創設情境,初步認識負數。

  1.情境引入:你們每天都和數打交道吧,請大家聽一組信息:

  商店在春節前夕運來一批新鮮的草莓,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賠不賺,第三天虧損了200元。你能不能把這組信息記錄在這個表里,試試看 單位:元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減200元,我們還可以說是負200元,那-200元叫什么數?看來生活中還有一種新數:負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負數。(板書課題)

  關于負數你想學習和研究些什么?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生活中的應用,負數表示什么,產生與歷史,分類

  在生活中你聽說過或者用到過負數嗎?(學生紛紛回答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

  出示例1:師抓住溫度的表示法進行講解

  重點講解 5 -2的含義

  小結并板書:“ 5”這個數讀作正五,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5的前面加一個正號,“ 5”也可以寫成“5”;“-2”這個數讀作負二,書寫時,可以寫成“-2”。

  1、2007年3月7日北京最高氣溫是6c,最低氣溫是-6c,北京歷史的最低溫度為-20c,中國的最低溫度的記錄是-55c。你能解釋一下這些溫度的含義嗎?

  2、在本子上用溫度計表示下面幾個溫度:6c -6c -20c -55c

  二、進一步體驗負數,了解正、負數與0的關系

  1.同學們展示各自找到的一些負數例子。(各自發言)

  師: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取款預存款嗎?學生嘗試表達,并說含義。

  小結:存入2000元用 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兩個量正好相反,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取出。

  你會讀這寫數嗎?齊讀各種正數、負數。小結讀法和寫法

  你還能再說出一些正數和負數嗎?生說出各種正負數

  那么正負數有多少個?能說完嗎?

  你能把這些數分分類嗎?

  你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2.歸納正數和負數。

  【設計理念】銀行取款與存款,存入2000元用 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則為負數。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系很有益處。師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匯報。

  師問:你為什么這樣分?小結:像 15、19、 2000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1、-11、-7、-500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板書)

  3.知識應用。

  (1)完成第4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負數,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2)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并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①0為什么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②觀察這些正數,你發現了什么?(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③你是怎樣理解負數的?(負數要小于0,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設計理念】本節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教師在習題中增加了小數和分數,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三、在生活中應用負數,初步體會正負數是相反意義的量。

  提問:在生活中你見過用負數表示的例子嗎?(收入與支出、盈利與虧損、方向相反……)

  師:下面是張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8050元和支出520元。收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怎樣表示?

  3.推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

  四、課堂作業。(略)

  【設計理念】世界是由許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組成的。要想認識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就要從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數學研究亦是如此。奇與偶,正與負,左與右,直與曲,動與靜等,是一組組對立概念,其中蘊含了對立統一、聯系發展這些最樸素的哲學思想,要通過我們的數學課堂向學生滲透這些思想。

  數軸上表示數

  教學內容:例3以及相關的習題

  教學目標:初步體會數軸上正負數的排列規律

  教學重難點:不管表示什么數,都要從0點開始。

  三人為一組,中間人不動。左右兩邊的人聽老師的指令,其他同學在本子上記錄游戲產生的結果,看誰的記錄結果最能說明問題。

  1、甲向右走1步,乙向左走1步。

  【預設】一部分學生不假思索地用漢字表示。另一部分在思考能不能用上 -這些符號。應該有少部分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向右的記做 1,向左的記做-1。

  問題一: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怎么操作。這時,老師可以做相應的暗示。用正負數來表示。問題二:哪邊為正呢?(結合平時的在直線上表示數,一般在右邊。那么向左的就是負數了。)

  2、甲向右走2步,乙向左走2步

  【預計】此刻應該有大部分很快地用正負數表示了。

  能不能將剛才同學們的游戲和你們寫的數聯系在一起呢?數和形結合在一起呢?

  【預設】可能有學生提出“在直線上表示數”。但可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這是這節課的重難點。

  1、在直線上表示0、1、2、3,

  首先找到找到了分界點(分界數)。然后定好單位長度。

  這些數有什么特點?

  除0以外都是正數,越往右邊的數越大

  【預設】學生可能發現不了,越往右邊數越大。這是一個重點,引出“數軸的三要素”之一的方向。有必要的話需要老師做適當的提示。引出“數軸”這個概念。

  (為下一節課的比較大小做準備)

  2、在同一條直線上表示出-1、-2、-3.

  ——有什么發現?

  3、小結:正數在0的右邊,負數在0的左邊;越往右邊的數越大;……

  你能表示出-2.5嗎?

  ①、從0開始往左邊數2格,再數半格也就是在2與3的中間。

  ②、你有什么發現?

  1、做一做第7頁第一題

  2、做一做第7頁第二題

  四、完成作業 練習一 3(比北京時間早就用正數表示,晚就用負數表示)

  教學內容:例4.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能充分利用數軸進行負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重難點:負數之間的比較。

  一、生活常識引入

  思考一個問題:零下1攝氏度要冷一些還是零下10攝氏度要冷一些?

  說明了零下1攝氏度要冷一些還是零下10攝氏度這兩個溫度哪一個溫度要低一些?

  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也就是比較-1和-10的大小,我們可以想什么辦法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預設】-1、-10這兩個數相對于學生來說,才認識不久,估計有一部分學生可以得出-1的溫度高于-10(-10的溫度低于-1).

  二、利用數軸比大小

  【說明】有溫度計的可以帶上

  將一周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出示例4.

  【說明】這個例題只應用表示一周的溫度。自己畫數軸和在數軸上表示數。

  提問:哪些溫度最冷?將這些溫度按自己認為冷熱程度從冷到熱排列起來。

  你發現了什么?

  1、學生可能的語言:越往右邊越熱。

  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比較大小 02,-2-3,-10,-1-8,

  在理解的基礎上,兩人合作一人說數,一人比大小。再交換。

  小結:正數與0比,負數與0比,負數之間的比,正數之間的比(已有知識)。

  2、學生可能還會說:-1與1到0的距離一樣,只是方向(符號)相反。同樣-2和2。可以適當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提示“相反數”,但同時告知在初中要系統學習。

《數字》教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和目標確定

  教材在“簡單的數據整理”之后編排了“平均數”這一課,可以看出平均數與統計知識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平均數是統計知識中的一個信息數,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測、探究等活動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這對學生應用平均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復雜的統計知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明確指出“估算能力、統計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為未來公民必備的常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知識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感知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 培養學生參與、體驗、應探究意識,提高學生構建和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 滲透“移多補少”“估算”等數學思想動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數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應用。

  二、 教法、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拫據這一基本理念和本課知識學生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因此我采用嘗試教學法為主。激勵、演示、遷移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采用觀察分析、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中,老師準備了實物投影片、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教具;學生4人一組準備大小一樣的4個水杯等學具。

  三、 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設疑激趣→實驗探究→應用拓展→回顧小結

  下面我從這四個環節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采用淡話導入,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學過哪些帶有“數”(板書:數)這個字的數學知識,學生通過說發現數學真和“數”這個字聯系緊密,于是設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數”這個字有聯系的數學知識,它是什么呢?老師想,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發現這個秘密。你們有信心嗎?本環節學生談的過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經驗的過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做知識上、方法上、情感上的準備。

  第二環節:實驗探究(分二步進行)

  第一步、動手實踐,感知均等。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桌上4個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勻,鼓勵學生用最少的次數,最快的速度完成。

  學生充分活動后,小組匯報實驗過程時,請完成最快的一組到前面邊演示邊談談怎樣快又準的分均,從而滲透移多補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步:估計預測,探究解疑。

  讓學生估計一下現在水面的高度,并把這個數記下來。那準確的高度是多少呢?讓學生探究解決。預計學生會用尺子量,或先求總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學生得出結論后,選擇有差異的兩個小組匯報并板書,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在肯定學生的方法后,讓學生看板書說想的過程。教師再讓學生說4厘米怎樣得來的?通過這樣的強化,學生明確4厘米就是把4杯水的總高度平均分成4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們可以叫它什么數呢?(板書:平均)讓學生再談談對平均數的理解?由此揭示課題,突破重點。

  本環節讓學生在實踐、猜測、探究中親歷親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的能力。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個人學習的難度,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學生討論時,老師參與其中,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使課堂教學在著眼發展,凸顯主體中進行。

  第三環節:應用擴展(分四個層次進行)

  1.列舉實例: 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過平均數?學生談完,教師出示一組平均數的資料。此題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平均數與生

  活的聯系。老師出示的資料,既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對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起到緩解的作用。也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

  1、未來100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將達180歲。

  2、一年里,有1032萬頃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鐘20公頃的速度減少著。

  3、一天平均笑15次。

  4、 唐山市通過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的身高明顯上升。7~12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2.1厘米,女生增長1.7厘米;13~15歲男生平均身高增長1.9厘米,女生增長0.8厘米。

  2.嘗試練習:出示例3,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后對照課本我檢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和自己的身高對比,以及猜測全縣四年級學生的身高為一組,推廣對全省以至于全國四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偽:深化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關注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通過課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電費的支出,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教育。再結合第1題,唐山開展大課間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參加體育鍛煉的教育。

  4.參與實踐:教師選8名學生做拔河游戲,4名高大強壯,4名矮小瘦弱為一組,問學生這樣把他們平均分成兩組行不行,學生參與其中,談理由,使學生對平均數體現出的公平和不公平性都有一定認識。培養了學生動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教育。

  本環節的設計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4種題型,達到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于一體的目的。使課堂教學彰顯人文關懷和應用性特點。

  第四環節:回顧小結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平均數,通過和它打了這么長時間交道,你想對平均數說些什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整個教學設計既尊重教材,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寓教于拓、寓教于理,使學生在學習中,不但有知識的雨露滋潤心田,更有智慧的陽光普照心靈。

  四、 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清晰、開放,我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帶者濃厚的興趣,學得積極主動,變知識的接受過程為科學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得到培養,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過程中,教師棵前的預設有效地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的大門,如導入新課部分,我問學生從一年到現在我們學過哪些帶“數”這個字的數學知識,學生可能想得比較復雜,我適時地舉起卡片(3/5)是什么數?(9)是幾位數?學生的思維閘門一下被打開,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并且還說出小數、帶分數?等沒學過的知識?

  教師富有激勵性和生動的語言活化了學生的思維,如應用拓展地1題,教師出示的材料有一題是“人一天平均笑十五次”,教師說,老師希望看到你們的第十六次、十七次的笑,笑一笑,看誰笑得開心自信,那第十八次笑是什么笑?學生各抒己見,臉上洋溢著笑意、童趣,教師做后總結:老師真希望每天看到同學自信開行勝利的笑。接下來還有幾道題挑戰同學們,看你們能否露出勝利的笑。

  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兒童的天性好玩、好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游戲中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構建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都有益,我在本節課教學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在游戲中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學生學的興趣盎然,教師也在學生收獲的同時,不斷地修正著自己的從教的策略。

  本節課的教學處處體現著人性的關懷,我充分注意到好中差的價值取向,努力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的空間和機會,力爭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舞臺,讓學生有學有所獲的富足,又有不斷進取的動力;

  本節課雖然有許多可以自慰的地方,但還存在著學生動中思的不到位,學生回答問題邏輯性不強的弱點。在小組合作時,我沒有完全照顧到個體差異,這也讓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教學如何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名學生,這是我在教學中要不斷完善的課題。

  ①(140+185+170+125)÷4

  ②(140+185+170+125)÷365

  ③(140+185+170+125)÷12

  3、 某機械配件廠,兩個枝術革新小組進行技術競賽,下面是他們10分鐘生產的零件總數:

  第一小組:57+68+73=198(個)

  第二小組:49+36+75+42=202(個)

  由此推斷:第二小組獲勝。

  1、 幾天,老師統計了一下我們班三月份同學們零用錢的花銷情況,其中5名學生零用錢平均花銷16元,請你猜猜他們各花多少錢?

  姓 名 李明新 韓天婷 劉 威 張 強 周艷琪

  花銷金額(元) 13      19 18 16 14

《數字》教案 篇3

  二、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千”,并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數位順序。

  2.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千以內數的認識,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能用學具表示千以內數能識別各數位上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初步估計一些常見事物的多少,發展估計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眼力,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態度。

  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會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

  接近整百、整千的數的數數、寫數。

  教學課時:

  八課時 新課 標第一 網

  第一課時   認識整百數

  教學內容:

  課本第10~12頁的例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千”,并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數位順序。

  2.通過動手實踐操作,使學生初步理解整百數的含義,并能進行正確的讀寫。

  3.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千”,并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數位順序。

  2.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方塊模型圖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認數

  1.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并說說組成。

  23     65     96

  2.數百以內數。(出示方塊圖)

  1) 一個一個的數,從1數到10。

  2) 一十一十的數,從10數到100。

  問:10個一是幾?10個十呢?(板書)

  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塊?

  3.教學例題。

  1) 問:一板表示幾個百?三板就是幾個百?也就是幾百?8個百呢?

  2) 師生一百一百的數,數到九百,再擺一百。

  問:九百添一百就是幾個百?(板書:10個一百)

  10個一百是一千。(板書:一千)

  問:10個一百合起來就是多少?

  二.寫、讀整百數:一千

  1.計數器撥珠。

  1) 出示計數器,指名說說已知的數位排列順序。

  2) 想一想:你能在計數器上表示出400嗎?

  學生動手撥,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撥的。

  3) 說明:計數器上表示幾百,就在百位上撥幾個珠,就表示幾百。

  4) 練習:撥出200、600、1000。

  2.寫數。

  1) 怎樣來表示我們剛剛撥的數呢?

  說明:4個百就是4百,在撥珠是,只有百位上撥了4各珠,在寫數時,在百位上寫4,十位和個位上一個珠都沒有,就寫0。

  學生練習,問:十位和個位上的0能不能不寫?

  2) 根據計數器上撥珠的情況,請學生寫數,指名板演。

  300、600、700、900

  3) 在百位上再添一百,問:此時是幾個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應該怎樣寫?

  3.鞏固練習。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填數。

  請學生先順著讀一讀,再倒著讀一讀。

  問:數軸上的數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討論:200和1000,哪個數更接近700?(指名匯報)

  2) 完成第2題。

  看圖先讀一讀這些數,再說說是從哪看到這些數的。

  (指名說,要舉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3) 完成第3題。

  明確題意,讓學生獨立估算。

  三.整百數加、減整百數

  1.出示小猴圖,指名說圖意。

  1) 列算式。

  2) 想一想:應該怎樣計算?

  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從中可以選出好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 學生練習。

  2) 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 指導學生看懂圖意,體會圖中小朋友的對話。

  2) 根據已有條件,學生提問題。

  3) 學生獨立解決,反饋。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樣知道的?

  板書設計:

  認識整百數

  10個一百   是   一千

  200+300

  第二課時   認識幾百幾十

  教學內容:

  課本第13~15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幾百幾十的含義,能正確的進行讀寫。

  2.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初步估計一些常見事物的多少,發展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幾百幾十的含義,能正確的進行讀寫。

  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口算整百數加整十數及相應的減法;會初步估計一些常見事物的多少,發展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方塊圖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

  1.數數。

  1) 一個一個的數,從63數到100。

  2) 一百一百的數,從100數到1000。

  2.口答。

  100里面有多少個十?

  1000里面有多少個一百?

  3.揭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千以內的數。

  (板書:認識幾百幾千)

  二.教學幾百幾十數的認、讀、寫

  1.出示例題圖。

  1) 指名學生完整說圖意。

  2) 獨立思考一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再交流。

  3) 學生思考:借助計數器怎么表示?

  4) 指名借助計數器,講解。(師補充)

  先在百位上撥4個珠,問:現在表示多少?再在十位上撥5個珠,現在又增加了5個幾?合起來是多少?

  百位上有幾個珠,表示幾個百;十位上有幾個珠,表示幾個十,合起來就是幾百幾十。寫數時注意,百位上有幾顆珠,就在百位上寫幾;十位上有幾顆珠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珠也沒有,就在十位上寫0占位。(板書:450)

  2.練習:根據計數器表示,寫出相應的數,并讀一讀。

  320、750、480、990

  3.教學試一試。

  1) 在計數器上撥出370。

  指名學生說370的組成。

  2) 一十一十的數 ,從370數到430,數到390時,問:十位上再撥這一顆是幾顆?也就是多少?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后,百位上是幾?390再添上一個十是多少?390再在十位上撥一顆,要數多少?

  3) 學生繼續數。

  4) 生邊撥珠邊數,再數一遍。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5)問:一十一十的數,你能從890數到1000嗎?

  生獨立完成,反饋。

  指名說說是怎樣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

  6)把數的數字寫下,指名板演。

  4.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三.教學幾百加幾十及相應的減法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 出示郵票圖,引導學生看清圖意。

  2) 學生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說說計算結果及思路。

  3) 列出兩道相應的減法算式。

  學生計算并說出思路。

  2.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口算后,比一比每組4道題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 指名讀題。

  2) 說說這幾個數的組成。

  2.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3.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幾百幾十,你能說說怎么讀寫嗎?

  板書設計:

  認識幾百幾十

  4 5  0

  百 十 個

  300+20        20+300

  第三課時   認識幾百幾十幾

  教學內容:

  課本第16~18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7題

  教學要求:

  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幾百幾十幾的含義,掌握它們的讀法、寫法,加深對千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幾百幾十幾的含義,掌握它們的讀法、寫法,加深對千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難點:

  掌握幾百幾十幾的讀法、寫法。

  教具準備:

  計數器、方塊圖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

  1.數數。

  1) 一百一百的數,從100數到1000。

  2) 一十一十的數,從830數到1000。

  2.根據計數器上的撥珠,寫數并說說他們的組成。

  480、620、790、910

  3.揭題:今天我們繼續認識千以內的數。

  (板書:認識幾百幾十幾)

  二.教學認識幾百幾十幾

  1.出示例題方塊圖。

  1)指名學生完整的說圖意。

  2)獨立思考一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再交流。

  3)學生思考:借助計數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計數器,講解。(師補充)

  先在百位上撥4個珠,問:現在有幾個幾?再在十位上撥5個珠,現在又增加了5個幾?

  再在個位上撥3個珠,問:現在增加了多少?4個百、5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指名完整的說四百五十的組成。

  5) 根據前幾節課的知識,四百五十應該怎樣寫呢?(指名生說)

  有幾個百再百位上寫幾,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如果某一個數位上一個都沒有,怎么辦?

  2.練習:指名學生上臺撥珠,其他人根據撥的情況寫出這個數,并說說數的組成。

  3.教學試一試。

  1) 在計數器上撥出597,請學生說說它的組成。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2)一個一個的數,從597數到612。

  (學生自己邊撥邊讀,遇到問題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遇到的問題,怎么解決的。

  4)小結:當一個數末尾有零時,不讀;一個數中間出現零時,要讀出來。

  5)生把要數的數字寫下,指名板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看圖,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小結:千以內數的寫法,強調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寫法。

  2.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 學生完成。

  2) 指名說說為什么這樣做。

  3)討論:從練習中你知道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 指名讀每張照片中的數字。

  2) 指名結合照片說一句話。

  3) 在身邊找一找,說說類似的帶有數字的一句話。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生獨立完成,說說在寫數時要注意什么?

  1. 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1)指名讀每組中已經寫出的三個數,再想想每組有什么規律。

  2)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小結

  讀寫一個多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幾百幾十幾

  四百五十三

  當一個數末尾有零時,不讀

  一個數中間出現零時,要讀出來

  第四課時   認數練習

  教學內容:

  課本第19~20頁、練習二第1~9題

  教學要求: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千以內數的認識,更好的掌握千以內數的讀、寫和有關的口算方式,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千以內數的讀、寫和有關的口算方式,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揭題

  1.前面幾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練習。(板書課題)

  二.千以內數的組成練習

  1.數數。

  1)一十一十的數,從一十數到一百。

  問:一百里有幾個十?

  一百一百的數,從一百數到一千。

  問:一千里有幾個百?

  2)一個一個的數,從487數到503。

  3)一十一十的數,從260數到320。

  2.完成練習二第1題、第2題。

  三.千以內的數的讀寫練習

  1.說說千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2.完成練習二第3題。

  1) 同桌交換練習。

  2) 指名說說讀一個數時應該注意什么?

  3.讀下面各數,說說是幾位數,最高位是哪一位。

  303、30、33、330

  問:3在百位上讀作什么?3在十位上讀作什么?3在個位上呢?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完成第4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比一比:再組中的上、下兩個數,在讀數時有什么不同?在寫數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5.完成第5題。

  1)學生練習。

  2)交流反饋。

  四.簡單計算的練習

  1.口算

  200+30     400+90     70+900

  230-200   490-90   970-900

  2.完成第6題。

  五.綜合練習

  1.完成第7、8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反饋。

  2.完成第9題。

  1) 根據圖意,請學生獨立完成。

  2) 小組討論,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3) 指名提問,其他人回答。

  六.全課小結

  第五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內容:

  課本第21~22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要求: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讓學生探索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比較數的大小是有現實意義的。

  教學重點: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讓學生探索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探索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引入

  1.比大小:

  67和57      23和32      9和10

  指名比較,說說為什么。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數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數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相同就看個位,個位上大的數就大,一位數總比兩位數小。

  2.說說下面各數分別是幾位數以及它們的組成。

  436、288、52、1000、998

  3.揭題:今天我們來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

  (板書:比較數的大小)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 出示例題圖,指名說圖意。

  2) 問:你認為哪種樹多?為什么?

  所以,比哪種樹多就是比哪個數大。

  3)那么,你認為這兩個數誰大?為什么?(小組討論交流)

  指名說,小結:312和285都是三位數,在比較大小時可以先從百位比起,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也可以把312看作300多,285看成200多,所以312比285大,用大于號連接這兩個書。(板書:312>285)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題目,生自讀題目。

  問:這個問題,實際就是讓我們比什么?你覺得該怎樣比?

  (生討論)

  2)指名回答比較的方法。

  小結:兩個數都是兩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哪個數大,那么那個數就大。(板書:279<28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 學生看圖,寫出計數器上表示的數,再比一比兩個數的大小。(生獨立完成)

  2) 組織學生交流。

  問:803和308為什么不相等?999為什么比1000小?

  2.完成第2題。

  1) 生獨立完成。

  2) 小組活動:一人出一道類似的題目進行比較。

  3.學生獨立完成第3題。

  4.完成第4題。

  1) 出示數軸,生填完整。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2) 觀察數軸,問:你發現了這兩條數軸分別是怎樣排列的?

  問: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大還是小?

  四.全課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你能說說怎樣比大小嗎?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

  312>285

  279<285

  第六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的練習

  教學內容:

  課本第22~23頁,想想做做第5~10題。

  教學要求:

  1.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 使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進行估計,進一步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進行估計,進一步體會“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 揭示課題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今天我們就來進行比較數的大小的練習。

  (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的練習)

  二. 比較數的大小的練習

  1.說說下面各數的組成。

  323    769   561   936

  問:他們分別是幾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樣?比100呢?

  2.比一比下面各數的大小。

  207○307    657○269    900○1000

  3. 分別請學生說說比較大小時的思考過程。

  4. 指名說:你覺得如果遇到類似情況,要如何比較呢?

  三. 綜合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出示三個杯子,教師如圖在杯子中放入一些黃豆。

  介紹:左邊第一個杯子里大約有200粒黃豆。“大約”是什么意思?(板書:大約)

  問:你能猜出另外兩個杯子里大約有多少黃豆嗎?

  2)指名說說自己估計的根據或理由。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1)出示情境圖,使學生明白題意。

  問:紅紅說的“我的書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比630少很多是什么意思?

  2)學生在合適的一欄打勾。

  指名說說選擇的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1)出示圖,學生觀察,理解圖意。

  問: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題目要找和多少差不多的距離?

  2)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理由。

  3)問:你覺得445米和700米相比,怎樣?

  引導學生說出:445米比700米近得多。

  問:那么,950米比700米怎樣呢?

  引導說出:950米比700米遠得多。

  4)問:通過比較,你覺得“遠得多、近得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你能說出與700米相比,遠一些的距離嗎?近一些的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8題。

  1)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2)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能不能用“快一些、快得多”的語言來回答以上的問題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匯報交流。

  6. 想想做做第10題。

  1)學生獨立填寫。

  2)反饋說一說自己填寫的方法和策略。

  3)想一想:如何能一個不少的按規律來寫呢?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些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小結:其實“遠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對與某一個數來說的,不是絕對的。

  第七課時   復習認數

  教學內容:

  課本第24~25頁,復習第1~7題。

  教學要求:

  通過復習千以內數的認、讀、寫與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和整百數加整十數以及相應的減法時,培養學生的數感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復習千以內數的認、讀、寫與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和整百數加整十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數感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揭題

  這段時間,我們認識了千以內的數,學會了怎樣去讀和寫,以及一些簡單的計算,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這部分的內容。

  (板書課題:復習認數)

  二.千以內數的認、讀、寫的復習

  1. 完成復習第1題。

  1)問:你能說出一個千以內的數嗎?

  2)要求:你能不能說一句話,其中出現一個一千以內的數呢?

  (同桌互說,師再指名說)

  3)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就一定會在生活中經常遇到數學知識。

  2. 口答下面各題。

  1)千以內的數的數位順序從右往左分別是怎樣排列的?十位上的數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數表示什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2)十個十是多少?十個一百是多少?

  3. 一讀下面各數,并說說它們的組成。

  276   720   702

  1)學生口答。

  2)問:他們都是幾位數,最高位是哪一位?這3個數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

  3)請學生說說,應該怎樣讀一個千以內的數?

  如果這個數中間或末尾出現0,該怎樣讀?

  4. 寫出下面各數。

  五百六十二寫作(           )

  一千寫作(          )

  四百六十寫作(           )

  七百零三寫作(           )

  1)請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說說這幾個數分別是怎樣寫的。

  3)指名說說應如何寫一個千以內的數?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5.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6.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

  1)第3題

  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

  核對,指名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2)第4題

  請學生先讀一讀,再寫出橫線上的書,指名板演。

  指名說說在課前收集的信息,交流。

  三.復習簡單的計算

  1. 口算下面各題

  1)300+200     600-400     1000-200

  2)400+20      570-70      620-600   

  學生開火車口算。

  指名說說口算的方法。

  2.完成復習第5題。

  提醒學生,在計算時要看清是幾百還是幾十。

  3.完成復習第6、7題。

  1)指導學生通過對話中提供的信息看懂圖意。注意:第7題要理解“領先”的含義。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2)學生獨立完成。

  3)說說兩題各是怎樣想的?

  四. 課堂小結

  說一說如何讀寫一個千以內的數?

  第八課時    復習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內容:

  課本第25~26頁復習第8~14題

  教學要求:

  通過復習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和估計,使學生能夠互相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和估計。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互相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揭題

  今天我們繼續復習比較數的大小。

  (板書課題:復習比較數的大小)

  二.比較數的大小的復習

  1. 完成復習第8題。

  1)學生們先找規律,再獨立填寫。

  2)小組交流:說說你是按照怎樣的規律填寫的。

  指名說一說。

  3)學生們從頭到尾把每列數都讀一讀。

  2. 比一比下面各數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924○810      1000○999      876○875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說說比較大小的方法、思路。

  3. 完成復習第9題。

  1)請學生拿出8、4、5的數字卡片,老師出示854。

  問:你能拼出比它小的數嗎?你能用“大于、小于”來說說這些數的關系嗎?

  2)請同學們拿出其他的數字卡片模仿練習。

  (同桌互練)

  三.估計能力的練習

  1. 完成復習第10題。

  1)出示這一組數,請學生讀一讀。

  2)問:這組數中最大的多少?最小的多少?你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出來嗎?

  3)練習:圈出接近400的數。

  說說自己為什么要圈出這幾個數。

  小結:這些數有的比400多,有的比400少,但都與400相差不多,比較接近。

  2. 完成復習第11題。

  1)出示賽跑圖。

  說明:在每個運動員身上都有一個編號,這些編號就是一些數字。

  2)請學生把這些數按要求排列起來。

  3. 完成復習第12題。

  請學生說一說為什么“不夠買”,進一步理解“貴得多”的意思。

  4. 完成復習第13題。

  1)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各種信息。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2)學生推理、思考。

  3)組織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推理。

  5. 完成復習第14題。

  1)鼓勵學生在不重復、不遺漏的情況下找出所有符合題意的三位數,學生練習。

  2)匯報核對。

《數字》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材第94、95頁教學目標:1、讓學生理解含有億級和萬級數的意義,掌握含有億級和萬級的數的組成,會讀、寫含有億級和萬級的數。2、讓學生感知較大的數與生活的聯系,形成一定的數感,并感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教學過程:一、復習:1、先說說下各數的組成,再讀一讀2800000000 46700002、結合上面的2個數,思考:讀、寫含有萬級和億級的數時應注意什么?(讀前先分級,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往下讀……)3、課題:剛才復習的數分別是有多少個億或是多少個萬,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數既含有億也含有萬。板書:認識含有億級和萬級的數二、學習新知:1、學習例題出示圖。指名讀讀圖上的內容:我國2003年糧食和鋼材的總產量如下。糧食四億三千萬噸 鋼材二億四千萬噸(1)同桌互相說說這兩個數分別是由多少個億和多少個萬組成的?再全班交流。(2)請你嘗試著寫出這兩個數。指名板演。說說你在寫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小結:寫含有億級和萬級的數時,應該先寫億級的數,再寫萬級的數,注意萬級要寫滿4位,最后在個級上寫4個0。(3)把寫好的2個數讀一讀,體會讀的方法:先讀億級上的多少億,再讀萬級上的多少萬,因為個級都是0,所以不讀。2、歸納讀寫方法我們現在已經學過了萬以上的數的讀寫方法,能說說這些數的讀寫方法嗎?(讀:先分級,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往下讀,每級尾的0不讀,其它位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0)寫: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往下寫,哪位一個單位都沒有就寫0)三、完成想想做做1、先說出各由幾個億和幾個千萬組成,再讀一讀。可在學生讀完的基礎上,指名幾個可能不怎么會讀的學生讀一讀。2、讀出下面橫線上的數2004年我國固定電話用戶大約有312000000戶。2004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大約有335000000戶。簡單介紹: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通訊發面發展的速度更是驚人,現在我國的擁有的電話量在全世界都是屬于領先的。3、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2003年,我國共生產移動電話機一億八千萬部,電話單機一億二千九百萬部,軟磁盤六億七千一百萬片。寫完之后,先讓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再全班交流。4、下面每個數中的“9”分別表示多少?用線連一連390000000 910000000 48920000 79400000 9個億 9個千萬 9個百萬 9個十萬要讓學生認識到9在不同的數位,它的計數單位也不同。5、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主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居民和現役軍人中,接受不同層次教育的人數如下表。小學初中高中(含中專)大學(大專以上)45191000042989000014109000045710000你能讀出這些數嗎?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我國人口情況的數據?從這些數據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想到了什么?6、你能通過查資料或上網等辦法,了解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分別離太陽大約有多少千米遠嗎?7、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反思: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整億數的基礎上認識含有億級和萬的級的數,并以此為基礎學生會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通過引入生活的中數,讓學生應用數位順序表去讀寫中認識數的組成,進一步掌握萬以上數的讀寫方法。同時在想想做做中呈現我國近幾年發展的一些數據,通過的對數據的讀寫與說感受,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我們經濟的發展。1、組織交流,掌握讀寫的方法首先通過對整億數和整萬數的復習,讓學生說說它們的讀寫時應注意什么。把學生讀寫時的一些經驗與體會進行交流。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讀生活中的大數,體會到含有億級和個級的大數的讀寫方法與前面的讀寫方法有很大相似之處,最后通過交流得出多位數的讀寫方法。通過學生多層次的交流體會與經驗的過程中形成自己讀寫多位數的方法。2、聯系生活,培養數感教材出提供了生活中很多大數,讓學生通過讀一讀寫一寫掌握進一步掌握讀寫多位數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體會大數的意義,感受祖國的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實這幾課的教學目標中都出現了培養學生數感,相當于多位的讀寫方法來說,這是一個隱性的教學目標,如何在完成顯性目標(如掌握多位數的讀寫)同時也能達成隱性的教學目標。我就結合這幾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感受。《新課程標準》指出數感的主要表現形式有: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能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在估計、想象、類推等活動中發展數感。如在認識3萬這個數時,讓學生根據我們學生的人數進行估計3萬人到底是一個什么概念。在讀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時,讓學生結合我們教室和學校的面積去想象天安門廣場的大小。當學生難以估計和想象時,也可以用類推的方法理解大數的意義,如已知1個硬幣的重量,讓學生說說1000枚、1萬枚、10萬枚……的重量。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去具體感知這些大數的意義。在交流與表達中發展數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閱讀相關數據后,讓學生說說體會,在學生在情境中去體會大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可以讓收集相關信息后進行相關交流,在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互相學習,認識到數可以進行信息交流,體會數學的價值。如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后來交流有關人體的數據,我國人口情境數據,以及太陽系八大行星離太陽的距離。

《數字》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2、初步讓學生接觸1~10各數,經歷簡單的數數過程。

  3、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和樂趣。

  重點: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難點: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一、 激趣導入

  1、 師提問:開學了,你認識了哪些新同學啊?

  數一數有幾個?

  你能用小圓點表示出這個數嗎?

  2、現在還有哪個小朋友愿意介紹一下你的新朋友?

  誰會提一個問題?

  一、 指導看圖,鞏固深化

  1、 師:我們小朋友成了好朋友,一塊去郊游!

  2、 引導數數

  師: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著急說,把你喜歡的東西數一數,記在心里!

  (給一分鐘時間)誰來說一說?

  3、 逐一在圖上數出1~10種物體的個數。

  4、打開書10幅圖說說圖意

  提問:7、8、10個圓點分別表示哪種東西的個數?氣球下點幾個點?畫圓點時要注意什么?有沒有更好的符號代替圓點?

  一、 總結提升,發現樂趣

  1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還可以數一數,你能數出來嗎?

  2 小練習:在本子上畫出相應的圈。

  你家里有幾口人?

  今年你幾歲啦?

  你書包里有幾本書?

  你這一排有幾個同學?

  師:希望小朋友們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

《數字》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86-87頁

  教學要求:

  1、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這些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認識整萬數,初步了解我國的數位分級,會正確地讀寫整萬數。

  2、讓學生通過了解一些具體事物數量的多少,增強數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學習整萬數的興趣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

  了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復習舊知

  1、拔珠游戲:知道每位上最多可拔幾顆珠子?為什么?(滿十進一)現在請同學們分別在計數器上拔出3、30、300、3000這四個數。

  2、交流發現:剛才我們用同樣珠子撥出了相同的數。為什么兩樣用3顆珠子卻能撥出不同的數呢?(數位不同,板書:數位:千位百位 十位 個位)每個數位上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板書:數位:千位 百位 十位 個位)

  二、操作探究,建構新知

  (一)類比創造,構建數位順序表

  1、聯想:如果接著進行撥數,應該撥多少?(三萬)

  2、創造:你能想辦法在計算器上撥出3萬嗎?

  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學生會說在千位上撥出30顆珠子。二是學生認為把兩個計算器進行合并。

  3、交流:這個3還表示3個一嗎?它應該表示3個萬。照這樣類推,左邊的十、百、千可以分別改成十萬、百萬、千萬。

  4、體驗:想象一下,我們學校約有1500人,多少個寨橋小學約有3萬人?

  5、建構:原來,新增加的計數單位千萬、百萬、十萬、萬和原來的四個計數千、百、十、個之間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呢!正因為如此,我國的計數方法中把這四個數位統稱為萬級,而原先的千位、百位、十位、個位則統稱為個級。

  (二)聯系生活,構建讀寫數的方法

  1、讀一讀:讀一讀2003年我國茶葉、甘庶和油菜籽的總產量。

  2、撥一撥:你能在讀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嗎?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3、寫一寫:你能在紙上寫出這些數來嗎?

  4、說一說:剛才我們借助計算器認識了三更大的數,觀察這三個數,你覺得這三個數有什么共同點?像這樣個級上都是零,表示多少個萬的數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整萬數。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談話:下面這些數你能寫出來嗎?

  (2)寫一寫并讀一讀。

  2、做“想想做做”第3題。

  (1)聽寫:就一次我們仍就來寫數,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如果報的數需要在個級上撥珠,請左邊同學寫出來,如果報的數需要在萬級上撥珠,請右邊同學寫出來。教師報同6個數。(想想做做的第一列)

  (2)交流:同桌間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可以用畫分級線的方法來進行讀數和寫數。

  (3)應用:用這種方法給第二列分一分、讀一讀。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1)讀一讀:讀一讀北京天安門和頤和園的占地面積。

  (2)比一比:我們的教室面積約為50平方米,天安門的面積大約有幾個教室那么大?

  我們的學校的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頤和園的面積大約有幾個寨橋小學那么大?

  (3)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

  4、做“想想做做”第5題

  (1)想一想:出示第5題,想一想六千五百萬和七十萬應該怎么寫?

  (2)讀一讀:你有什么感受?

  四、全課總結,擴展延伸

  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如果教師要把開始的游戲接著玩下去,應該撥哪個數?如果要撥了一個九位數能嗎?

  反思: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計數單位的十進制關系,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并能正確地讀寫整萬數。

  1、造就沖突,激發興趣

  這節課開始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3、30、300、3000這四個數,學生撥珠中喚醒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認識到同一個數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不同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讓在計數器撥出30000,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造就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類比創造,建構新知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30000,學生會根據已有知識會在千位上撥30顆,也可能會根據剛才游戲的經驗進行類比聯想,既然位數不夠,就可以在計數器的左邊在添上數位,甚至有的學生會想到把兩個計數器合并起來。在交流中完成對億以內數位順序表的建構。

  3、聯系生活,培養數感

  讓學生去讀一讀、撥一撥、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去認識生活中的整萬數,讓學生在讀、撥、寫中掌握整萬數的讀寫方法。在比一比、說一說中去感受整萬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字》教案 篇7

  一、 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關小動物壽命的數據,并制作成了下面這張統計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出示動物壽命統計表:

  小貓老鼠大象烏龜

  壽命/年6251152   提問: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烏龜的壽命最長,老鼠的壽命最短。)

  談話:借助統計,我們常常能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和規律。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板書:統計)

  【說明:利用動物壽命統計表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復習相關舊知,導入新課,自然貼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 呈現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

  談話:三年級第一小組的男、女生在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這兩張統計圖分別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個數。

  2. 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

  ①提問: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

  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為比較總數預設)

  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個數,誰來介紹女生沒人套中的個數。

  ②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有什么方法?

  和你的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女生套得準一些,因為套中的最多的是吳燕。

  追問:那套中的個數最少是男生還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

  ③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因為參與套圈的人數不相等,比較總數,是不公平的。

  可以怎么辦呢?

  想法三: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哪個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多,哪個隊就套得準。(比平均數)。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

  【說明:富有啟發性的“追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用原有認知結構中數據處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總數等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合適,從而引出平均數,并在這一過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數能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4. 理解平均數。

  ④操作:你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嗎?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看哪些小組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求和再求平均數。

  ⑤引入:男生中誰套中得最多?誰套中得最少?根據這個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

  可以把張明套中的一個移給李小剛,另一個移給陳曉燕。——移多補少

  反饋時,學生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演示。

  ⑥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引導列式:6 + 9 + 7 + 6 = 28(個)⑦28表示什么?

  28 ÷ 4 = 7(個)⑧7表示什么意思?(圖中的紅色線條就表示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數)

  ⑨你能看出,7比誰套中的個數多?比誰套中的個數少?

  小結:平均數比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

  【說明:將學生對平均數的探求發端于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有關平均數的多種求法。】

  ⑩提問:根據你的發現,誰能猜一猜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一定在什么范圍之內?(在5~9之間)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驗證?

  ⑾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請你獨立完成在書上。10+4+7+5+4=30(個)

  30÷5=6(個)

  ⑿說說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女生有5人,要用5人的總數平均分成5份)

  ⒀現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個圈,是不是女生每人都套中6個呢?為什么?

  仔細觀察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得出結論:平均數代表的是一個整體水平。

  提問:現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

  ⒁在解決男生、女生平均套中多少個圈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⑴求平均數的方法,得出數量關系。(板書:總數÷份數=平均數)

  ⑵平均數比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

  ⑶平均數都是代表了一個整體的水平。

  不同:總數不同,人數不同,平均數也不同。

  【說明:多媒體演示與學生的交流有機結合,使學生對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后分,平均數的意義及取值范圍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時,將平均數學習嵌入一個完整的統計活動中,較好地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意義。】

  三、 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下面我們要利用剛才所學的關于統計和平均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請你 判斷下面哪些說法是不合理的。

  (1)小麗走8步,共走了560厘米,她每步都走70厘米。(70厘米表示小麗平均每步走了70厘米)

  (2)電梯有8個人,她們體重的和是400千克,平均每個人的體重是50千克。(求平均數的方法)

  (3)兩班共栽樹120棵,每班不可能超過60棵。(平均每班栽樹60棵,可能一個班栽樹70棵,一個班栽樹50棵)

  和你同桌討論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①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先數一數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

  ②你想怎樣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

  ③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列式計算,匯報結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④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②你想怎么求?

  獨立解答,匯報結果。

  ⑤說說你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校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⑥你是怎么想的?

  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嗎?

  請你判斷,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5.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⑦仔細觀察統計圖,互相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題,⑧回答這個問題你看的是哪一張統計圖?(答句說完整)

  第2個問題⑨你是怎么想的?只要看在哪一天賣出的蘋果和橘子的箱數相等就可以了。

  ⑩請學生讀第2題,你會計算嗎?完成在課堂作業本上。(豎式列在草稿本上)

  ⑾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同桌討論)

  【說明:練習設計既重視平均數的求法,更重視對平均數意義的深刻理解。通過估計、預測、判斷等一系列數學活動,溝通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強化了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統計觀念和應用意識。】

  四、 課堂總結(略)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會了求平均數的方法有2種。

  五、課后拓展

  小芳,小麗,小華三人在進行口算比賽。小芳說:“我是冠軍,小麗是第三名。我們3人平均一分鐘完成了10道口算,每人完成的數量相差一題。” 你知道她們一分鐘各完成了多少道口算題嗎?

《數字》教案 篇8

  編寫者

  孟陽燕

  執教者

  第 教時

  教學

  內容

  循環小數

  設計

  理念

  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小組合作探險究能力。

  課時

  教學

  目標

  1、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初步認識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2、能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能正確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3、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小組合作探險究能力。

  4、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循環小數、無限小數、有限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教學

  資源

  視頻展示臺

  修改意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一、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師談活引入新課

  我班男生400米誰跑得最快?成績如何?和“王鵬”比比。

  (出示例題)。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觀察豎式,你發現了什么?(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

  (1)、余數總是“25”。

  (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你們怎么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余數一旦重復出現,商也就重復出現。

  師: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么使用省略號?(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出示:28÷18 78.6÷11

  先計算,再說一說這些商的特點。(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如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復出現,有的是兩個……。教師小結循環數的意義,

  (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學生評議。

  5、介紹簡便記法

  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 52.525 52.52,師生共同辨析)

  6、看書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嗎?”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師適時拋出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概念,并板書,

  判斷前面練習題中的小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使學生明確循環小數屬于無限小數。

  學生有可能會質疑,結果會不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教師可根據課堂或本班學生實際和學生共同分析。

  二、學生小結

  三、鞏固練習

  全班練習:19÷11 1.08÷3.3 13.25÷10.6報名板演,說出商是什么小數,依據是什么?

  四、拓展練習

  1、請你來判斷:

  (1)1.33…=1.33 ( )

  (2)0.8>0.88… ( )

  (3)0.988…保留三位小數是0.980. ( )

  (4)0.666是循環小數. ( )

  2、請你來歸類:

  2.08333… 4.2319 3.1666 2.746746…

  0.12121 33.131313… 0.1616… 5.0272

  有限小數: 無限小數:

  反

  思

《數字》教案 篇9

  一、引入

  師:找出1~20各數的因數。

  (教師可適當分組安排)

  師: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1只有1個因數,其余的數都有2個以上因數;2,3,5,7,11,13,17,19這些數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本身;……。)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有關。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1~20各數因數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雖然沒有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但對這些數已經有了自己的分類與認識,為之后的分類與概念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新授

  探究一:認識質數和合數

  師:請同學們按照因數的個數,將這些數分分類。

  (學生可能回答:將1,2,3,5,7,11,13,17,19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數分為一類;將1,4,9,16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奇數個,其余的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偶數個;……)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請打開課本翻到第23頁,請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質數(素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2;3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質數,它們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們本身;……。)

  師:1是質數嗎?

  (學生回答:1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質數,1的因數只有1個,質數有2個因數;……。)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合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4是合數,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數;6是合數,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數還有2和3;……。)

  師:1是合數嗎?

  (學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數,它只有1個因數1。)

  小結: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你還能找出其他的質數和合數嗎?

  (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說明: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可以教師直接給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這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定義,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除了1)是質數還是合數。學生在一開始可能會將1歸為質數,這時要提醒學生仔細理解定義中“兩個因數”的含義。在小結和板書中也要強調,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探究二: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課本p24∕例1。)

  (媒體出示圖表)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回答:先把偶數去掉,它們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還有因數2(教師提示2是質數,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個位是5,0的數先去掉;……。)

  師:利用我們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先將2,3,5的倍數劃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劃到幾的倍數?

  (學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數,51的2倍是102,超過100了。)

  (學生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設計意圖說明:由于小學用到的質數比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學生找出100以內的質數。這些質數不必要求學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內的質數還是有必要的。]

  *    探究三:分解質因數

  (媒體出示課本p24∕“你知道嗎?” 。)

  師:你看懂了嗎?什么叫作分解質因數?如何將30進行分解質因數?

  (學生可能回答:將一個合數分解成幾個質數相乘,先將30分解成215,再將15分解成35,30=235;……。)

  (教師按照學生回答再對教材提供兩種做法給予解釋。)

  師:以下做法對嗎?錯誤的請改正。

  分解質因數:

  (1)12=26      (2)15=135

  (學生可能回答:(1):6不是質數,12=223;(2):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15=35。)

  [設計意圖說明:教師可對短除法作適當介紹,在本冊教材中,由于允許學生采用多樣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分解質因數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分解質因數的內容雖然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但作為一種重要的方法和技能,教材還是把它安排在“你知道嗎?”中進行介紹,供學生閱讀參考。]

  三、練習

  (課本p25∕練習四。)

  四、小結:

  1、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

  3、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作業

  同步解析與測評p9∕1.(3)(6)(8), 2.(2)(4)(5), 3.

  p10∕4.(2)

  附板書設計:

  質數與合數

  因數個數

  1                                         1個

  自然數     質數(素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2個

  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        2個以上

  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p23《質數和合數》

  教學目標:

  1、理解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

  2、能熟練判斷質數與合數,能夠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3、通過對“你知道嗎”的介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能熟練判斷20以內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分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

  教學準備:鉛筆、多媒體課件等。

《數字》教案 篇10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導出半角公式,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揭示知識背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分析、探求的學習態度,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2.掌握公式及其推導過程,會用公式進行化簡、求值和證明。

  3.通過公式推導,掌握半角與倍角之間及半角公式與倍角公式之間的聯系,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自己由倍角公式導出半角公式,領會從一般化歸為特殊的數學思想,體會公式所蘊涵的和諧美,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2.通過例題講解,總結方法.通過做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公式的推導,了解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培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觀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半角公式的推導與應用(求值、化簡、證明)

  難點:半角公式與倍角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運用公式時正負號的選取。

  【學法與教學用具】:

  1. 學法:

  (1)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由和角公式導出倍角公式,領會從一般化歸為特殊的數學思想,體會公式所蘊涵的和諧美,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2)反饋練習法:以練習來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2. 教學方法:觀察、歸納、啟發、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復習二倍角公式,按課本知識結構設置提問引導學生動手推導出半角公式,課堂上在老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分析公式的結構特征,會根據公式特點得出公式的應用,用公式來進行化簡證明和求值,老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探究。

  3. 教學用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二、研探新知

  四、鞏固深化,反饋矯正

  五、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鞏固倍角公式,會推導半角公式、和差化積及積化和差公式。

  2.熟悉"倍角"與"二次"的關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3.特別注意公式的三角表達形式,且要善于變形:

  4.半角公式左邊是平方形式,只要知道角終邊所在象限,就可以開平方;公式的"本質"是用?角的余弦表示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5.注意公式的結構,尤其是符號.

  六、承上啟下,留下懸念

  七、板書設計(略)

  八、課后記:略

《數字》教案 篇11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了解統計知識是應用廣泛的數學內容 .

  2.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3.當一組數據的數值較大時,會用簡算公式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能力 .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

  2.滲透數學來源于實踐,反地來又作用于實踐的觀點 .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滲透數學公式的簡單美和結構的嚴謹美,展示了寓深奧于淺顯,寓紛繁于嚴謹的辯證統一的數學美 .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均數的概念及其計算 .

  2.教學難點:平均數的簡化計算 .

  3.教學疑點:平均數簡化公式的應用,a如何選擇 .

  4.解決辦法:分清兩個公式,公式②的運用要選擇一個適當的a .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與數據打交道,例如,電視臺每天晚上都要預報第二天當地的最低氣溫與氣溫,商店每天都要結算一下當天的營業額,每個班次的飛機都要統計一下乘客的人數等.這些都涉及數據的計算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問題.(教師出示幻燈片)  為了從甲乙兩名學生中選拔一人參加射擊比賽,對他們的射擊水平進行了測驗.兩人在相同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1.怎樣比較兩個人的成績?2.應選哪一個人參加射擊比賽?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組討論解決辦法.  對于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感到無從下手,部分學生可能想到去比較兩組數據的平均,讓學生動手具體算一下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結果它們相等在學生無法解決此問題的情況下,教師說明,這正是本章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寫出課題).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師有意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起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注意,還能誘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濃厚興趣.

  (二)整體感知  解決類似上述的問題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據之做出推斷的科學,它以概率論為基礎,著重研究如何根據樣本的性質去推測總體的性質.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統計學的應用非常廣泛,以至于它已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章我們將學習統計學的一些初步知識.

  (三)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平均數.

  1.(出示幻燈片)請同學看下面問題:  某班第一小組一次數學測驗的成績如下:   86 91 100 72 93 89 90 85 75 95  這個小組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動筆計算,并找一名學生到黑板板演,講完引例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求平均數方法,這樣做使學生對平均數的計算公式能有深刻的認識 .

  2.平均數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個數x1、x2、x3、x4…xn ,那么x=( x1+x2+x3+x4+…+xn)/n ① 叫做這n個數的平均數, 讀作“x撥” .  這是在初中數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帶有省略號的用字母表示的n個數相加的一般寫法 .學生對此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不太習慣,要向學生強調,采用這種寫法是簡化表示,是為了使問題的討論具有一般性 .教師應通過對公式的剖析,使學生正確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義 .

  3.平均數計算公式①的應用  例1 一個地區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氣溫依次是(單位:℃):  -6,-5,-7,-6,-4,-5,-7,-8,-7  求它們的平均氣溫 .  讓學生動手計算,以鞏固平均數計算公式(一名學生板演)  教師應強調:①解題格式 .②在統計學里處理的數據包括負數 .③在本章中,如無特殊說明,平均數計算結果保留的位數與原數據相同 .   例2 從一批機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稱得它們的質量如下(單位:千克):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計算它們的平均質量 .(用投影儀打出)   引導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計算,然后一起對答案 .由于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答案 .正好為下面提出簡化計算公式作好鋪墊 .

  教師提出問題:像例2這樣,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因而容易出錯,有沒有較為簡便的算法呢?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有什么特點?都接近于哪一個數?啟發學生討論,尋找簡便算法 .   學生回答:數據都在200左右波動,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200,轉而計算一組數值較小的新數據的平均數,至此讓學生再一次兩人一組用簡便方法計算例2,并與前面計算的結果相比較是否一樣 .  講完例2后,教師指出幾點:常數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讀作“x——撇——撥”;;簡化計算的結果與前面毛算的結果相同 .  通過學生的動手計算,若產生困難或錯誤,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公式②的推導更容易接受 .  3.推導公式②  一般地,當一組數據 的各個數值較大時,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一個適當的常數a,得到x1▎=x1-a, x2▎=x2-a, x3▎=x3-a, ┅xn▎=xn-a,那么x▎=x-a  ②  為了加深學生對公式②的認識,再讓學生指出例2的平均質量各是什么?(學生回答)

  課堂練習:  教材P148中~P149中1,2,3

  (四)總結、擴展

  知識小結:1.統計學是一門與數據打交道的學問,應用十分廣泛 .本章將要學習的是統計學的初步知識 .  2.求n個數據的平均數的公式① .  3.平均數的簡化計算公式② .這個公式很重要,要學會運用 .  方法小結:通過本節課我們學到了示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當數據比較小時,可用公式①直接計算 .當數據比較大,而且都在某一個數左右波動時,可選用公式②進行計算 .

  布置作業  教材P153中1、2、3、4 .

《數字》教案 篇12

  班級情況:本班共有學生66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22人。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實際的情況,本節課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質數和合數,教學難點是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教學內容:“質數和合數”是在學習因數和倍數以及2、5、3的倍數特征后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要能較快地看出常見的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由于本部分內容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奇數、偶數混淆,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要根據(上節課)“找因數”的教學思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時空,繼續按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質數與合數。當學生用拼長方形的方法找出1~12各個數的全部因數后,讓學生填表觀察和分析,體會小正方形個數的因數(有1個、2個及2個以上)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發現有的只能拼成一種長方形,這樣的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有的能拼成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長方形,這樣的數有兩個以上的因數。在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再將這些數分為兩類,并揭示質數、合數的概念,特別指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引導操作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讓學生充分比較,注意隨時提升,適時進行概括,使學生經歷概念形成的全過程,在鞏固練習中加深對質數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質數與合數的過程,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3、在研究質數的過程中豐富對數學發展的認識,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能正確判斷質數和合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請學生說說找一個數的全部因數的方法。

  2、分別說出8、11的全部因數。

  二、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

  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按照教材第10頁的要求完成表格。

  2、匯報。

  3、思考:

  觀察所填表格上的數,有什么特點?

  (有的能拼一種,有的能拼兩種,還有能拼三種的;能拼一種的對應的因數是1和它本身,能拼兩種和兩種以上的對應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其它因數。)

  4、根據分類揭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根據2~12各數的因數特點進行分類,可以怎么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將2、3、5、7、11這些數分為一類,像這樣一個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數叫做質數;

  將4、6、8、9、10、12這些數分為一類,像這樣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其它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數字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討論判斷質數、合數的方法。

  1、嘗試判斷:2、13、51、37、52、93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交流判斷方法。

  51、93是3的倍數,所以它們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3,所以是合數;

  52是偶數,它的因數還有2,也是合數;

  2、13、37這幾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找不到第三的因數,所以是質數。

  3、歸納總結方法。

  只要找到除了1和它本身外的一個因數,這個數就是合數;

  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它因數,這個數就是質數。

  四、探索活動。

  教材第11頁第1題。

  請學生用“篩法”找100以內的質數,引導學生有步驟、有目的地操作。

  教師介紹這種方法是兩千多年前希臘數學家埃拉托斯特尼發明的,稱為“篩法”。現在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這種操作方法可以編成程序讓計算機操作。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認識。

  教材第11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探索規律。

  第(1)、(2)題,學生會發現這些質數都分布在第1列和第5列,為什么?

  引導觀察:第2、4、6列除2外,其它數都是2的倍數,這些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2,所以不是質數;第3列除了3外其它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因數還有3,也不是質數。

  第(3)題,用6除一個大于6的自然數,如果余數是0、2、4,那這個數肯定是2的倍數;如果余數是3,那這個數肯定是3的倍數。所以余數只能是1或5。

  五、小結。

  六,作業

  教學反思:

  《找質數》這一部分知識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不多,所以學生十分困難用自己的經驗進行知識的建構。因此,為了在教學中使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本節課的設計以數學活動為主。

  教學中,在講解難點時,我主要是讓學生自己探索,通過拼長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數,之后讓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的特點,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質數和合數。

  而在突破難點上,我先引導學生總結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條件:除了1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個因數,如果有就是合數,如果沒有就是質數。在學生認識這一點后,我便出示練習一,在練習一中的大部分數都是2、3、5的倍數,同時在學生匯報答案時,我又引導學生總結出找第三個因數的方法即根據2、3、5倍數的特征去找。在完成這個練習后,學生就掌握了找第三個因數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或合數的方法。

  本節課的不足:結合本節課的教學情況分析,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用拼長方形”的方法找因數花費了太多時間,這直接導致后面的課有點緊,針對該問題,我覺得可以把這一活動放在課前預習,讓學生在預習時先完成,然后再在課堂上交流。

《數字》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學生能理解函數的概念,掌握常見的函數(sum,average,max,min等)。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函數知識判別計算得到的數據的正確性。

  2、能力目標:學生能夠使用函數(sum,average,max,min等)計算所給數據的和、平均值、最大最小值。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會新函數的使用。并且能夠根據實際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選擇和正確使用函數,并能夠對計算的數據結果合理利用。

  3、情感目標: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提高,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在具體的任務中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艱巨性。

  二、1、教學重點

  sum函數的插入和使用

  2、教學難點 

  函數的格式、函數參數正確使用以及修改

  三、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觀察分析,通過實踐掌握,發現問題,協作學習

  四、教學素材準備

  Excel文件《2000年全國各省固體廢棄物情況》、統計表格一張

  五、教學內容和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

  一、    情景引入:

  1、展示投影片,創設數據處理環境。

  2、以環境污染中的固體廢棄物數據為素材來進行教學

  3、展示《2000年全國各省固體廢棄物情況》工作簿中的《固體廢棄物數量狀況》工作表,要求根據已學知識計算各省各類廢棄物的總量。

  利用自動求和函數SUM分析函數的基本格式:一個完整的函數包括函數名和參數兩部分

  函數名表示函數的計算關系

  =SUM(起始單元格:結束單元格)

  例如“SUM”表示統計指定的單元格的值的和,以“=”為函數的起始,SUM為函數名,中為函數的參數,參數是在函數中參于計算的數值(例子中為統計區域)參數被小括號包圍,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數。“:”表示中文到的意思

  4、問:求某一種廢棄物的全國總量用公式法和自動求和哪個方便?

  注意參數的正確性

  二、    新課教學:

  1、簡單描述函數:函數是一些預定義了的計算關系,可將參數按特定的順序或結構進行計算。

  在公式中計算關系是我們自己定義的,而函數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已定義好的計算關系,我們只需要根據不同的處理目的去選擇、提供參數去套用就可以了。

  2、使用函數SUM計算各廢棄物的全國總計。(強調計算范圍的正確性)

  3、通過介紹AVERAGE函數學習函數的輸入

  函數的輸入與一般的公式沒有什么不同,用戶可以直接在“=” 后鍵入函數及其參數。例如我們選定一個單元格后,直接鍵入“=AVERAGE(D3:D13)”就可以在該單元格中創建一個統計函數,統計出該表格中比去年同期增長%的平均數。

  (參數的格式要嚴格;符號要用英文符號,以避免出錯 。)

  有的同學開始瞪眼睛了,不大好用吧?

  因為這種方法要求我們對函數的使用比較熟悉,如果我們對需要使用的函數名稱、參數格式等不是非常有把握,則建議使用“插入函數”對話框來輸入函數。

  用相同任務演示操作過程。

  4、引出MAX和MIN函數

  探索任務:利用提示應用MAX和MIN函數計算各廢棄物的最大和最小值

  5、引出COUNTIF函數

  探索任務:利用COUNTIF函數按要求計算并體會函數的不同格式。

  三、    根據統計分析數據

  1、教師小結比較。

  2、根據得到的數據引發出怎樣的思考。

  四、        課堂練習

  1、廢棄物數量大危害大,各個省都在想各種辦法進行處理,把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2、研究任務:運用表格數據,計算各省廢棄物處理率的最大,最小值,以及廢棄物處理率大于90%,小于70%的省份個數,并對應計算各省處理的廢棄物量和剩余的廢棄物量及全國總數。

  五、總結

  1、分析存在問題,表揚練習完成比較好的同學,強調鼓勵大家探究學習的精神

  2、把結果進行記錄,上繳或在課后進行分析比較,寫出一小論文

  1、讓學生體會到固體廢棄物數量的巨大。

  2、處理真實數據引發學生興趣

  通過比較得到兩種方法的優劣

  學生的計算結果在現實中的運用,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課是收集,分析數據,的工具。

  通過類比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實際數據,引發思考

  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

  學生帶著任務離開教室,課程之間整合,學生環境保護知識得到加強

  觀看投影

  學生用公式法和自動求和兩種方法計算各省廢棄物總量

  回答可用自動求和

  動手操作

  計算各類廢氣物的全國各省平均

  練習

  練習

  用自己計算所得數據對現實進行分析

  應用所學知識

  練習并記錄數據

《數字》教案 篇14

  第一課時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了解統計知識是應用廣泛的數學內容 . 2.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3.當一組數據的數值較大時,會用簡算公式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能力 .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 2.滲透數學來源于實踐,反地來又作用于實踐的觀點 .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滲透數學公式的簡單美和結構的嚴謹美,展示了寓深奧于淺顯,寓紛繁于嚴謹的辯證統一的數學美 .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均數的概念及其計算 . 2.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簡化計算 . 3.教學疑點:平均數簡化公式的應用,a如何選擇 . 4.解決辦法:分清兩個公式,公式②的運用要選擇一個適當的a .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與數據打交道,例如,電視臺每天晚上都要預報第二天當地的最低氣溫與最高氣溫,商店每天都要結算一下當天的營業額,每個班次的飛機都要統計一下乘客的人數等.這些都涉及數據的計算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問題.(教師出示幻燈片) 為了從甲乙兩名學生中選拔一人參加射擊比賽,對他們的射擊水平進行了測驗.兩人在相同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1.怎樣比較兩個人的成績?2.應選哪一個人參加射擊比賽?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組討論解決辦法. 對于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感到無從下手,部分學生可能想到去比較兩組數據的平均,讓學生動手具體算一下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結果它們相等在學生無法解決此問題的情況下,教師說明,這正是本章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寫出課題).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師有意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起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注意,還能誘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濃厚興趣. (二)整體感知 解決類似上述的問題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據之做出推斷的科學,它以概率論為基礎,著重研究如何根據樣本的性質去推測總體的性質.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統計學的應用非常廣泛,以至于它已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章我們將學習統計學的一些初步知識. (三)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平均數. 1.(出示幻燈片)請同學看下面問題: 某班第一小組一次數學測驗的成績如下:   86 91 100 72 93 89 90  85 75 95 這個小組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動筆計算,并找一名學生到黑板板演,講完引例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求平均數方法,這樣做使學生對平均數的計算公式能有深刻的認識 . 2.平均數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個數x1、x2、x3、x4…xn ,那么x=( x1+x2+x3+x4+…+xn)/n ① 叫做這n個數的平均數, 讀作“x撥” . 這是在初中數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帶有省略號的用字母表示的n個數相加的一般寫法 .學生對此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不太習慣,要向學生強調,采用這種寫法是簡化表示,是為了使問題的討論具有一般性 .教師應通過對公式的剖析,使學生正確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義 . 3.平均數計算公式①的應用 例1  一個地區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氣溫依次是(單位:℃): -6,-5,-7,-6,-4,-5,-7,-8,-7 求它們的平均氣溫 . 讓學生動手計算,以鞏固平均數計算公式(一名學生板演) 教師應強調:①解題格式 .②在統計學里處理的數據包括負數 .③在本章中,如無特殊說明,平均數計算結果保留的位數與原數據相同 .  例2  從一批機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稱得它們的質量如下(單位:千克):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計算它們的平均質量 .(用投影儀打出)  引導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計算,然后一起對答案 .由于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答案 .正好為下面提出簡化計算公式作好鋪墊 .  教師提出問題:像例2這樣,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因而容易出錯,有沒有較為簡便的算法呢?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有什么特點?都接近于哪一個數?啟發學生討論,尋找簡便算法 .  學生回答:數據都在200左右波動,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200,轉而計算一組數值較小的新數據的平均數,至此讓學生再一次兩人一組用簡便方法計算例2,并與前面計算的結果相比較是否一樣 . 講完例2后,教師指出幾點:常數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讀作“x——撇——撥”;;簡化計算的結果與前面毛算的結果相同 . 通過學生的動手計算,若產生困難或錯誤,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公式②的推導更容易接受 . 3.推導公式② 一般地,當一組數據 的各個數值較大時,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一個適當的常數a,得到x1▎=x1-a, x2▎=x2-a, x3▎=x3-a, ┅xn▎=xn-a,那么x▎=x-a ② 為了加深學生對公式②的認識,再讓學生指出例2的平均質量各是什么?(學生回答) 課堂練習: 教材P148中~P149中1,2,3 (四)總結、擴展 知識小結:1.統計學是一門與數據打交道的學問,應用十分廣泛 .本章將要學習的是統計學的初步知識 . 2.求n個數據的平均數的公式① . 3.平均數的簡化計算公式② .這個公式很重要,要學會運用 . 方法小結:通過本節課我們學到了示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當數據比較小時,可用公式①直接計算 .當數據比較大,而且都在某一個數左右波動時,可選用公式②進行計算 .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53中1、2、3、4 .     

《數字》教案 篇15

  課題

  小數乘小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雙向細目表

  學習水平層次  

  學習內容

  識記(a)

  理解(b)

  簡單情境中的應用(c)

  復雜情境中的應用(d)

  1、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

  2、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小數。

  √

  備注

  ab類學生能根據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熟練計算小數乘法。

  cd類學生能正確計算小數乘小數乘法。

  板書設計

  10

  3 6

  2 8

  2 8 8

  7 2

  1 0 0 8

  小數乘小數

  3.6

  10

  2.8

  2 8 8

  ÷100

  7 2 

  10 0 8

  教后記

  本課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其教學的生長點是整數乘法。然而, “按整數乘法相乘后怎樣得到原來的積”,則需要經歷一個嚴密的推理過程,在課中我安排了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在例1,思考虛線框里三個箭頭以及上面的 “10”“÷100”的意思,扶著學生經歷推理過程;第二次在“試一試”,讓學生在三個箭頭上面的括號里填數,并寫出左邊豎式的積,獨立進行推理。在兩次探究以后,比較各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發現“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得出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操作方法。同時通過歸納推理的方式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由于學生已有整數乘法的經驗,所以本節課學生學得都比較扎實。

  

  

  

  

  一、在情景中引發問題

  二、在推理中實現轉化

  1、師:(復習舊知)王老師剛買了房,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樣的?這是它的平面圖。(停頓一會兒)。這里面有次臥室、客廳……(小孩會接著說),它們都是什么圖形,要想知道它們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師:我測量了一下次臥室的兩條邊的長度都是3米,說明它是一個?,客廳的兩條邊的長度分別是3.3米和5米,它們的面積分別可以怎么求呢?

  老師板書(板書在黑板的最右邊)

  師:……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師: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師:王老師住在主臥室,它的面積怎么求?誰來列式。,(老師板書)

  師:這道算式和前面的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是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一)嘗試計算,引導推理

  1、估一估,確定積的范圍

  師:先估計一下,“3.63.2”的積大約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這是一種估計的方法,還可以怎么估計?

  師:要想知道準確的答案,你們能算算嗎?打開練習紙,自己試著算一算。(老師巡視指導,選擇正確的方法并讓其板書)。

  學生回答

  (小孩會接著說)

  生:長和寬/邊長。

  (正方形)

  生:學生說算式,

  學生說算法

  (…..因為3.6是一位小數,所以積也是一位小數)

  (學生說算式)

  生:這道是小數乘小數。而前面兩道分別是整數乘整數和小數乘整數。

  學生說估算方法

  生1:把3.6看成4,3.2看成3,43=12。

  生2:可以把兩個

  因數看成3和3,

  估計出結果一定

  比9大。

  學生獨立計算

  

  

  

  

  2、嘗試計算(準備把尺子

  師:請你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師:把3.6看成36,怎么變的,(板書箭頭、乘10),2.8呢?(板書箭頭、乘10)相乘。它們的積就?(乘100),要想得到原來的積,就要?(板書箭頭、除以100),小數點怎么移動?……右邊虛線框里的只是我們的思考過程,我們在列豎式計算的時候,還得按照左邊的格式。

  師:看來我們前面估算的結果還是比較接近正確答案的,和黑板上計算結果一樣的請舉手。(這里還有一位同學寫的計算過程,幫他看一看,問題出在哪?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這個結果是錯誤的?這個答案符合剛才的估算范圍嗎?學會估算,還能幫助我們快速的進行驗算。)

  (二)獨立推理,實現轉化。

  師:和王老師臥室相連的還有一個廚房。

  師:廚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呢?在練習紙上算一算(教師在下面指導,請一位完成的同學上黑板板書。)

  師:你是怎么算的?

  做對的同學請舉手。

  (三)專項對比,概括方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了這兩道小數乘小數,我們來看一看,為什么前面的積是兩位小數,而后面的積卻是三位小數呢?(手指著豎式)

  師:說的非常好,看樣子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有著某種聯系,是什么關系呢?在小組內相互說說。

  生:把3.6和2.8分別看成整數36和28,8乘36乘得288,2乘36得72,積是1008。

  學生說判斷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

  生:先用275乘19等于5225,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是5.225。

  生:前面一題兩個因數都乘10,積就乘100,要想得到原來的積,小數點就要往左邊移動兩位。后面一題兩個因數分別乘100和10,積就乘1000,要想得到原來的積,小數點

  就往左邊移動三位。

  

  

  

  

  三、鞏固練習,在“應用”中發展思維。

  師:說的非常好,誰能把這句話說得更加精煉些。

  師:這位同學的發言老師覺得有一個詞用的非常好:一共,請你再大聲的說一遍。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兩個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那你用剛才的發現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

  師:這些小數乘小數都是怎樣計算的呢?在小組內說一說。誰再來補充。打開課本翻到第87頁,練一練上面的方框里有兩段文字,自己看一看,書上是怎么說的。誰再來說一說怎樣計算小數乘小數。

  1、師:看樣子大家都會算小數乘小數了,其實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小數乘小數的知識,比如要求這個陽臺的面積,你會算嗎?獨立列式計算。

  師:(投影學生作品)說說你是怎么算的,反饋。

  2、師:算一算、比一比,算好之后同座位之間相互說一說這三題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王老師看哪位同學寫的又對又快,寫好之后給老師一個信號。

  不同點:第一題整數乘整數,第二題小數乘整數,第三題小數乘小數。那這三道題目在計算的時候還有什么相同點: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都要先算整數乘整數。這兩題算出結果之后還要….根據…..(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

  師:我來采訪一下,你怎么算的那么快啊,你是怎么算的?

  3、那你能用我們剛才的發現,根據第一欄的積快速的算出其它各欄的積嗎?

  生1:因數的小數位數之和就是積得小數位數。

  生2: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生: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是多少,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學生回答

  學生獨立計算

  學生說不同點、相同點

  生:三題都是先算小數乘小數,再點小數點。

  學生說答案

  

  

  

  

  4、老師這還有一道算式34612=4152,根據這個算式,你還能很快的算出哪些算式?自己先在練習紙上寫一寫。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聯想的學生,這么復雜的式子都能想的出來,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5、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小數乘小數,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謝謝你提醒大家要注意)

  學生在練習紙上完成

  學生舉例子

  學生說注意點

《數字》教案 篇16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 1 課時

  教學內容:

  數一數(第2-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3、 通過“數一數”活動,感受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能對周圍環境中與大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突出重點的策略:

  與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聯系,加以比較和類推。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若干個,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活動: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叮叮和鐺鐺數小正方體的情境,學生看圖,提出對應的數學問題。  

  1.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下面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2.一個大方塊有一千個小方塊,十個大方塊有一萬個小方塊.  

  3. 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百個大方塊有多少個小方塊的概念。然后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  

  4. 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 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 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7.說一說: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

  (1)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XX個班級。

  (2)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高。

  (3)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設計思路:“十萬”是一個比較大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生活范圍內一般較少接觸,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基礎,本活動創設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1、認識“百萬”,“千萬”,“億”

  推理活動中認識“百萬、千萬”:第3頁一輛轎車賣十萬元,那么2輛、3輛賣多少元?……10輛賣多少元?同樣,10個十萬是多少萬?10個百萬是多少元?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3、認識計數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認識的新的計數單位都與計數器對應起來。

  三、鞏固與應用

  1、說一說,撥一撥:

  第1題通過說一說、撥一撥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所以,這一活動應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

  2、練一練第2、3、4題:

  首先要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數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是按順序數。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器試一試。

  3. 第5題讓學生自己填寫,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作業:

  1、練一練6、7題。

  2、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計數單位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教學反思:

  第 2 課時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6-8頁)

  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突出重點的策略:

  復習萬以內數的讀寫法,進行知識遷移類推。在掌握讀數的基礎上,再討論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計數器若干,整數數位順序表,課前學生、老師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并按大小進行分類。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可以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分成億以內數和億以上數,兩種類型)

  二、較大數的讀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讀法”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三、較大數的寫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4、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四、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先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五、比較數的大小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出示幻燈片)

  將上面的萬以內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比較更大數的大小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

  1、練一練3、4

  2、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國土面積、人口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第 3 課時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第9-1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或“億”作單位表示大數。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突出重點的策略]: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的必要性。改寫前后數據的比較,大小沒有變化,只是計數單位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及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 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1、電腦課件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系。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并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比較困難。

  3、教師出示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后,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4、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出示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練一練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第 4 課時

  教學內容:

  森林面積(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感受近似數的廣泛應用,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學生、老師課前搜集的數據。

  突出重點的策略:

  體會近似數的作用和意義,在觀察比較中,引導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及數據的實際意義

  1、師:課前,老師請每個同學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收集了一些數據,誰能來說一說你們收集的數據?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教師把某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對某些問題作一些適當的追問。)

  (1)你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嗎?

  (2)這組數據是通過什么辦法得到的?

  (3)如果同樣要收集這些數據,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指導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請看一組關于植樹方面的數據(出示教材第10頁的情境圖)。誰能來說一說這些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2.認識近似數

  師:請大家注意,在圖中有這么一條信息,“XX年我國造林面積約是747萬公頃。”這4里為什么要用“約是多少”來表示呢?

  師:那么,這里所說的“小華一家去年植樹12棵”為什么就沒有加上“約是多少”的詞語呢?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如果把同學們收集的數據與老師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呢?

  師:為什么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指近似數)?這個同學說得很好,像這樣的數我們叫作近似數。

  師:現在誰能說一說你收集的數據中有哪些是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小結

  今天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對哪個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練一練1、2題。

  板書設計:

  求近似數

  ——“四舍五入法”

  1994年至XX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教學反思:

  第  5  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歸納本單元所學知識,使知識形成網絡,鞏固多位數的讀寫方法,鞏固多位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方法。

  2、培養學生復習整理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多位數的讀、寫、大小的比較、改寫及求近似數的方法。

  2、能夠正確、靈活的解答問題。

  突出重點的策略:

  p15頁第4、5題。

  教學準備:

  幻燈片,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 歸納總結

  同學們,通過前一段的學習,你們對多位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你們能先談一談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歸納,集體反饋。

  幻燈片出示:

  二、應用方法,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提問:請學生背出整數數位順序表,并回答幾位一級,我們共學了哪些級,分別包括什么數位,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小組交流,集體歸納。

  2、綜合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練習一的第3題:活動可以分成兩步完成: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練習一的第4、5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數字》教案 篇17

  第一單元  數一數

  備課組 一年級組 第一冊 執教人:馬蘭 執教時間 2008、9 共案部分

  課題:數一數

  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一臺。

  自主預習:

  你會數數嗎?回家數一數自己家的物品各有多少?

  教學過程:

  個案部分

  一、合作探究

  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

  分別有多少?

  二、精要點撥

  1、數數規律:

  可 按方位順序數,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從左上到右下,從左下到右上,

  2、認真數

  數的過程必須認真,不能多數,

  也不能少數.

  三、拓展延伸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盤子里最多能放幾個蘋果?筆筒

  里最多能放幾支筆?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二、 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數規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五、小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四、課后反思

  本節課學生發言積極,學生學習

  興趣濃厚,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

  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

  識得到了培養.

  本節課部分學生對數數 不夠認真

  ,有多數和少數的現象,因此需

  要以后對學生數數的準確度多加

  訓練.

《數字》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并會判斷一個給定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 會初步應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理數的意義,并能將給出的有理數進行分類;

  4.培養學生逐步樹立分類討論的思想;

  5.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正數與負數是由實際需要產生的以及有理數包括哪些數。難點是學習負數的必要性及有理數的分類。關鍵是要能準確地舉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確有理數分類的標準。

  正、負數的引入,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學生熟知的兩個實例:溫度與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攝氏度記作5℃,比0 ℃低5攝氏度,記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155米。由這兩個實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數叫做正數,把加“-”號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一個中性數,表示度量的“基準”。這樣引入正、負數,不僅有利于學生正確使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還將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大小性質。把負數理解為小于0的數。教材中,沒有出現“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概念。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這個概念。目的是,從正、負數引入一開始就能較深刻的揭示正、負數和零的性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正、負數的概念。

  關于有理數的分類要明確的是: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分類結果應是不重不漏,即每一個數必須屬于某一類,又不能同時屬于不同的兩類。

  二、教法建議

  這節課是在小學里學過的數的基礎上,從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進負數的.從內容上講,負數比非負數要抽象、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選擇上,盡可能注意中小學的銜接,既不違反科學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概念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有理數與算術數的根本區別,有理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符號部分和數字部分(即算術數).這樣,在理解算術數和負數的基礎上,對有理數的概念的理解就簡便多了.

  為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明確有理數的分類時,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理解分類的標準、分類的結果,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通過正數、負數都統一于有理數,可以將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的逐步樹立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三、正數與負數概念的理解

  1﹒對于正數和負數的概念,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帶“+”號的數是正數,帶“-”號的數是負數。

  2﹒引入負數后,數的范圍擴大為有理數,奇數和偶數的外延也由自然數擴大為整數,整數也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兩類,能被2整除的數是偶數,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數是奇數,如…-5,-4,-2,1,3,5…

  3﹒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細分有五類:正整數、正分數、0、負整數、負分數,但研究問題時,通常把有理數分為三類:正數、0、負數,進行討論。

  4﹒通常把正數和0統稱為非負數,負數和0統稱為非正數,正整數和0稱為非負整數;負整數和0統稱為非正整數。

  四、有理數的分類

  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1)正整數、零、負整數統稱為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2)整數也可以看作分母為1的分數,但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數是指不包括整數的分數。

  3)注意概念中所用“統稱”二字,它與說“整數和分數是有理數”的意思不大一樣。前者回避了分數是否包括整數的問題,即使把整數包括在分數范圍內,說“統稱”還是不錯,而用后一種說法就欠妥了。

  4)分數和小數的區別:

  分數(既約分數)都可表示成小數,但不是所有的小數都能表示成分數的。

  5)到目前為止,所學過的數(除π外)都是有理數。

《數字》教案 篇19

  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6課時,本課第1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分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知道什么是小數,小數的意義,學會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 3、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難點: 小數的意義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數。 1角=(    )元    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二、新授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單位,說出下面物品的價錢。 橡皮的單價0.3元是3角;信封的單價0.05元是5分,練習簿的單價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學小數的讀法: 你能讀出下面的小數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0.05 讀作:零點零五 0.48讀作零點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05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48元呢?

  提問:為什么: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0.05元是5分,是5個__,也就是1元的___。 根據上面的思路,讓學生說明0.48元是1元的__,1元的 1元的 。 觀察板書: 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到0.05和0.48都是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 4、“試一試” a、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寫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為什么是 米。 重復回答,弄清為止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4厘米與9厘米。 c、觀察板書: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么樣的分數? 這三個小數呢? 我們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那兩位小數又表示什么呢? 三、延伸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著圖形將 和 寫成小數。 提問: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試一試: 在下面每個正方形中涂上顏色,分別表示 、 和 ,并把它們寫成小數,填在括號里。 3、思考: 觀察前面出現的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你有什么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觀點。 結論: 分母是10、1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4、想一想: 寫成小數是多少? 呢?你能寫一寫、讀一讀嗎? 四、練習 五、總結 六、課堂作業       寫成小數是多少? 呢?你能寫一寫、讀一讀嗎? 練習五的1—5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 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認真掌握小數數位順序表,知道數位、記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知識過程的能力。 4、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品質。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數位順序表、記數單位及之間關系。 教學難點:記數單位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卡片0、0、1、2和小數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新授       提問:小數分為哪幾部分? 整數部分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記數單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舉例說說1和0.1的關系嗎? 1、引導學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單位的數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個0.1米,或者說10個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探索1和0.1的關系? 2、你能用類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關系?0.01和0.001呢? 3、小結:每相鄰兩個記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都是10。整數部分的1和小數部分的0.1之間的進率也是10,同整數一樣,小數的記數單位也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數的數位。 4、教學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和記數單位,整理出數位順序表。 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記數單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記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千分位,記數單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鄰兩個記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5、提問: (1)小數部分有一個數位,叫幾位小數? 三、練習       (2)小數部分有4個數位,叫幾位小數? 小結:小數部分有幾個數位,叫做幾位小數。 提問:(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復口答練習,增強識記。 結論:一位小數的小數點右邊有一位,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是幾表示幾個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記數單位是十分之一(0.1)。兩位小數的小數點右邊有兩位,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是幾表示幾個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記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書上的數位順序表填寫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問: (1)順序表里整數部分的數位從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數部分呢? (2)小數點左邊第一位是什么,右邊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別是小數點哪邊的第幾位? (4)1個千是幾個百?10個10是幾個百? (5)0.1是幾個0.01?10個0.001是幾個0.01? (6)1里面有幾個0.1,10個0.1是多少? 1、練習五第6題。 2、練習五第7題。 四、總結 五、課堂作業 3、練習五第9題。 4、練習五第10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認識小數 每相鄰兩個記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自己發現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發現小數的性質并對小數的性質作出抽象概括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準備題 (1)1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適當的小數。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個0.1      0.40里面有(    )個0.01 2、引入:今天繼續研究小數。 二新授 1、課件出示例4: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畫圖理解。 c、從小數的意義解釋。0.3是3個0.1,也就是30個0.01,0.30也是30個0.01,所以0.3=0.30。 這兩個相等的小數,小數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問:小數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課本試一試:先看圖填一填,再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總結: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三、延伸 四、練習       小數的大小不變。這是小數的性質。 1、  課件出示例5: 提問:這些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著力于對小數“末尾”的理解。) 結論: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學生嘗試做“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試一試。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0.4=(    )  3.16=(    )  10=(    ) 交流: (1)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么知識? (2)為什么給三個數添上的“0”的個數不同? (3)“10”是整數,怎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進一步體驗小數性質的應用。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自主比較,得到結果,并運用學過的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進行闡明。 練習六的1—5題。 第1、2兩題鞏固并深化對小數性質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須是小數末尾的0。 第3、4、5題都是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簡小數,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有改寫小數,還有改寫商品的單價。 五、總結 六、課堂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                                  數化簡。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4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能熟練比較小數的大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動畫“小數大小的比較”. 提問:三角尺和練習簿,那個貴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數如何比較大小呢?(板書課題) 2.大膽猜測: 舉例說明整數是如何比較大小的?(當整數的位數相同的時候,從高位比起;位數不同的時候,位數越多,數越大) 3.比較下面整數的大小: 提問:根據你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你對小數的了解,能試著說一說小數怎樣比大小嗎? 二、新授 1.提問:根據你的猜測,用你的方法比較下面兩組小數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9.7元 和5.9元 (2)6.79 米和6.85米 2.提問:這兩組小數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的? (比較時是從整數部分開始比較,整數部分大,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這個數就大.) 3.比較下面各小數的大小,你又有什么發現? (例6) 0.6元和0.48元 4.歸納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5.我們歸納出來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與你最初的猜測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延伸 1、完成“試一試”的練習,在小組里說說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2.兩個同學一組,一人任意說出兩個小數,另一人比較小數的大小.要求小數的位數不超過四位。 1、完成“練一練”的題目。 四、練習 2、比較下面小數的大小. 7.9○8.2      0.51○0.509     1.374 ○ 1.3       5.7 ○5.8   0.6 ○ 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點指導學生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3、判斷: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六、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比較小數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 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數的改寫 本課初備

  課時

  共6課時,本課第5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掌握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改寫。 2、使學生經歷用小數描述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真切感受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掌握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改寫。 課前準備: 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答:3840000=(  )萬    34900000000=(   )億 說說是怎樣把這些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 2、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方便,我們常常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來表示一些大數目。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來表示一些大數目。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7(1) 讀題后出示要求(1):把3844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多少? 讓學生思考后先說一說,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難說一說。 如有困難,師可啟發: (1)讀讀這個數。想想:384400接近多少萬?如果把這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得到的結果是整數還是小數? (2)如果學生認為是38萬,可追問:這個結果是準確數還是近似數? 從而明確:按要求改寫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小數。 (3)再問:這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別應該是多少? (4)得出結論后,強調:小數后面應添寫“萬”字。 2、比較改寫前后的兩個數: 思考討論: (1)改寫后得到的小數的小數點是在原來整數哪一位的右邊? (2)今后在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時,還可以怎樣做? 3、  學習例7(2) 出示要求:把14960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是多少? (1)讓學生獨立嘗試,說說怎樣想的。 (2)歸納方法: 問: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試一試”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后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明確:改寫后的數比“1”小時,整數部分寫“0”。 5、p40/練一練1和2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校對,說說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 強調:如果原數的位數不夠,改寫時要用“0”補足。 6、歸納把一個數改寫成用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問: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嗎? *  明確: (1)改寫時可以直接在原數的萬位或億位后面點上小數點,同時要在改寫的小數后面添上“萬”或“億”字。 (2)如果原數的位數不夠,改寫時要用“0”補足。 三、鞏固反思: 練習七/1——3 (1)學生根據每道題的具體要求分別進行改寫練習。 (2)引導學生將改寫前后的數進行比較,說說自己的體會,進一步感受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更加簡潔,增強數感。 四、看書質疑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的近似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6課時,本課第6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會用近似數描述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數量。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重點難點: 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會用近似數描述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數量。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數的近似數。   7936(精確到百位)    16493(精確到個位) 學生回答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2、導入:我們已經回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數的近似數。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求小數的近似數。(板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8。 出示例8: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496億千米。(1)精確到十分位是多少億千米?(2)精確到百分位是多少億千米? (1)討論第一個問題  依次說說:精確到十分位要保留幾位小數?要看小數的哪一位?怎樣確定近似數? 明確: ①精確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數,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數。百分位上的“9”大于5,所以向十分位進1。 ②得到的1.5是近似數,所以要用連接。 (2)討論第二個問題 讓學生回答后說說是怎么想的,再次強調得數用“≈”連接。 (3)思考討論: 比較近似數1.5和1.50,哪一個更精確一些?近似數1.50末尾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結合例題中取近似數的過程說說體會。 明確: 1.5是精確到十分位的結果,而1.50是精確到百分位的結果。所以1.50要比1.5更精確一些,正因為如此,所以近似數1.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是怎么想的。 3、歸納方法: 問: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注意些什么? * 明確: (1)先要弄清楚保留幾位小數;(2)根據要求確定看哪一位上的數;(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結果。 * 強調:要正確使用“≈”。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1, 獨立完成。 強調:把2.962精確到十分位時,不能丟掉結果末尾的“0”。 2、練一練/2,出示 (1)指導學生審題。明確題目的兩個要求。先改寫再求近似數。 (2)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板演。(3)集體交流,分別說說改寫的方法和求似數的方法。 想想:為什么前面用“=”,后面用“≈”。 (4)把改寫后的小數和求出的近似數分別放入原來的語言環境中讀一讀,比一比,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用“萬”作單位的小數及其近似數的應用價值。 3、練習七/4。 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注意把9.9674分別保留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結果,根據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練習七/6 (1)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左邊一組后交流,說說怎樣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獨立完成右邊一組。集體交流。 5、練習七/7。 (1)提醒學生看清要求,獨立完成前兩項。指名板演。 (2)集體交流,注意格式和單位。 6、練習七/8 提醒學生看清要求。指導完成總產量的改寫,并保留一位小數。注意格式。 四、看書質疑 五、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對大家說些什么? 六、作業:練習七/5、7、8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數字》教案 篇20

  五年級       課程教案周次1課次(本周第幾課時)3授課課題

  認識負數 (1)教學基本內容

  教科書p1~3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1~6題。教學

  目的

  和要求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增長學生的科學知識,產生熱愛科學,享受科學的情感。教學重點

  及難點

  1.            讓學生正確的讀寫負數。

  2.            掌握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教學方法

  及手段

  利用多媒體課件、卡片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觀察和比較負數和正數的區別和聯系,使學生能正確的讀寫正負數,掌握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學法指導

  觀察,歸納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預習1、師:咱們先來玩一個說反話的游戲。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①     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④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2、談話:喜歡旅游嗎?出門前咱們最關心的是什么?老師從天氣預報節目中收集了幾個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氣溫資料,并通過溫度計表示出來了。教學環節設計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別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⑴介紹“℃”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⑵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⑶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⑷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以0攝氏度分界,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⑸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4℃)2.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4”讀作正四,“+4”的正號也可以省略不寫,直接把“+4”寫成“4”。“ ﹣4”讀作負四。3.指導完成“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選擇合適的卡片表示各地氣溫。(卡片上分別寫有 +11℃、﹣11℃、19℃、+19℃、﹣7℃、+7℃)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⑴提問: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⑵提問: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43米,可以計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計作﹣155米。3.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⑴出示+4、﹣4、﹣7、﹣11 、19、+8844.43、﹣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⑵小結:像+4、19、+8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⑶提問: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小結: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1.  做“練一練”⑴做“練一練”第1題。⑵做“練一練”第2題作業

  1.做練習一第1題。先指名讀一讀,再用正數或負數表示圖中數據。1.  做練習一第2題。先讀一讀,再說說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五年級       課程教案

  年級:五年級    周次1課次(本周第幾課時)4授課課題

  認識負數 (2)

  教學基本內容

  教科書p3~5例3、例4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7~10題。教學

  目的

  和要求1、引導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能用正負數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現象。

  2、結合現實情景,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及難點

  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教學方法

  及手段

  利用多媒體課件、卡片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觀察和比較負數和正數的區別和聯系,使學生能正確的讀寫正負數,掌握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學法指導

  觀察,歸納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預習1、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正數和負數,知道像零攝氏度以上或以下、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別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會用到正數和負數。2、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負數。3、你們都收集到了哪些有關負數的資料?教學環節設計 1.學習例3。談話:老師的姐姐開了一家服裝店,這是老師收集的該服裝店上半年每月的盈虧情況。出示統計表:⑴觀察表格,說說從表格中你讀到了哪些數據,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⑵這里的正數和負數表示的盈虧情況一樣嗎?你知道盈和虧分別是指什么意思嗎?⑶再來觀察表格,從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⑷你認為這家服裝店生意總體情況怎樣,為什么?2.試一試。談話:想了解這個服裝店下半年的盈利情況嗎?請根據服裝店去年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填寫下表。⑴學生獨立填表。⑵交流反饋。⑶不看上面的文字說明,光看著表格,你能介紹一下服裝店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⑷教師小結:正數和負數可以分別用來表示盈利與虧損的情況。3.學習例4。⑴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的方向。 ⑵提問:從平面圖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超市在學校的北面1240米,少年宮在學校的南面1240米,公園在學校的西面2100米,郵局在學校的東面2100米。)⑶討論:①如果小華從學校出發,向東西方向的大街走210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呢?②如果把向東走2100米記作+2100米,那么向西走2100米可以記作什么呢?⑷思考:從學校出發,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1240米可能到什么地方?請根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別寫出一個正數和一個負數,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⑸小結:正負數可以用來表示兩個相反的方向。4.教學“試一試”:(1)教師逐步畫出數軸,學生觀察教師畫的過程。(先畫帶有箭頭的直線,再標上0,然后分段標出0右邊的幾個點和0左邊的幾個點。)(2)引導想象:如果從0開始,向東走1步、2步、4步,到達的位置用數軸上“0”右邊的點及相應的數1、2、4表示,那么向西走1步、2步、5步,到達的位置應該用“0”左邊的點及相應的-1、-2、-5表示。(3)你會填一填、讀一讀嗎?(4)從0開始,向右依次讀一讀;從0開始,向左依次讀一讀。邊讀邊觀察,你有什么發現?(5)閉眼想一想,-2接近2還是接近0?,你想對了嗎?5.練一練(1)觀察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記錄表。引導思考:正數表示什么,負數表示什么,你能說一說小明家各項收入和支出的情況嗎?同桌互相說一說。教師小結:及時記錄家庭收支情況是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小明家的生活習慣真好啊。(2)①如果張軍向東走30米,記作+30米,那么李剛向西走52米,記作(    )米。②如果張軍向北走40米,記作+40米,那么李剛走“-40米”,表示他向(    )走了(    )米。1.教師提問:大家知道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是哪個國家嗎?2.學生閱讀《你知道嗎》相關知識。3.教師小結:負數就來源于我們實際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會用到正數和負數。作業

  1.完成練習1第七題。交流:大家看看,這里又有哪些相對的量可以分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呀?2.出示(練習一第8題)存折圖。先看懂這張存折,再觀察紅線框出的數,你能說說存折中紅線框出的數各表示什么嗎?媽媽于6月10日又存入XX元,在存折上應記作(      )元;6月25日取出400元,在存折上應記作(    )元。3.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 110米欄的成績是13.42秒,當時賽場風速為每秒—0.4米。 討論:風速怎么會有負的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

《數字》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會解答生活中“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在分析、歸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解答。

  教學難點 解題思路的掌握。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1的掛圖,問:圖上描畫的是什么?你從圖上獲得哪些信息?

  生:東山村去年原計劃造林16公頃,實際造林20公頃。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師歸納到黑板上:

  (1)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

  (3)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師:這些問題該怎樣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用百分數來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問題一:因上學期已經學過,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后,全班再交流解答方法。

  2.問題二:

  (1)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辦法。

  (2)指名交流解題思路。

  (3)優化解題思路,并借助線段圖輔助分析:

  原計劃造林:                                                   

  16公頃        實際比原計劃多的

  實際造林:                    20公頃                           

  ①20—16=4公頃        ②20÷16=1.25=125%

  4÷16=0.25=25%        125%—100%=25%

  3.問題三:

  (1)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討論解題思路,優化并板書解題方法:

  ①20—16=4公頃       ②16÷20=0.8=80%

  4÷20=0.2=20%         100%—80%=20%

  4.比較

  (1)觀察(2)(3)兩題的答案:討論兩題的結果是否相同?為什么?

  (2)指名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先數量關系不同,作為單位“1”的數量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其次是兩個問題的結果不同:實際比愿計劃多25%,原計劃比實際少20%。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做“練一練”,輔導有困難的學生,引導他們分析解題思路。

  2.練習一的1—3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再交流算法。

  四、課堂總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

  東山村去年原計劃造林16公頃,實際造林20公頃。

  (1)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3)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原計劃造林:                                                   

  16公頃        實際比原計劃多的

  實際造林:                  

  20公頃                        

  作業設計:

  1.六年級一班有61人,其中45人體育成績達標

  (1)達標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2)不達標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2.(1)雞32只,兔40只,兔的只數是雞的百分之幾?

  (2)雞32只,兔40只,兔的只數比雞多百分之幾?

  (2)雞32只,兔40只,雞的只數比兔少百分之幾?

  3.看圖列算式并解答:

  松樹的棵數:

  15棵       楊樹的棵數比松樹多百分之幾?

  楊樹的棵數:

  45棵

《數字》教案 篇22

  課題 三位數(中間有0)乘一位數的筆算

  總第14課時 授課老師

  授課內容 教材21頁例8、例9。 個人加工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的規律。

  2.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3.結合具體情景,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的規律。

  2.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快速口算:(屏幕閃現后隱藏)

  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設疑:50×0=0還是50×0=50?你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嗎?

  2.揭示研究問題:有關0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

  1. 探索 理解“0與任何數相乘都得0”

  出示:小貓釣魚情境圖。

  師:小黃貓、小紅貓、小藍貓又去河邊釣魚了,可是他們釣得并不認真,一會兒撲蝴蝶,一會兒捉蜻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今天又有什么收獲呢?(出示小貓釣魚圖)

  師:3只小貓一共釣了多少條魚?你怎么看出來的?

  師: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嗎?生說師完成板書:0+0+0=0

  你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指名匯報,學生回答師板書:0×3=0

  或3×0=0

  師:你是怎么知道得數是0的?生答出:因為3個0相加等于0,

  所以0×3=0。

  4、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們再來做幾道題目,想一想:0×7= 8×0= 0×0=

  指名匯報,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7個0相加等于0)

  教師:現在你知道50×0=0還是50×0=50?你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嗎?

  5、填一填:25×□=0 □×0=0

  6、結合□×0=0 總結“0與任何數相乘都得0”

  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探索“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方法

  1.師:剛才小朋友學到了一個有關0的新的知識點,下面我們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創設生活場景,出示:學校體育館有4個同樣的看臺,看!這就是其中的一個,你能看出這個看臺有幾排座位,每排幾個嗎?提出問題:這個看臺一共有多少座位?學生獨立計算,交流反饋。

  3.師:一個看臺有102個座位,那么4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呢?

  先請小朋友估計一下4個看臺大約有多少個座位?(學生回答大約有400個或400多個)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生回答。

  師:那么他估計得對不對呢?請小朋友一起來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師指著十位上的0問:為什么十位上寫0?生回答(因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師:看來4個看臺有408個座位,剛才小朋友估計得完全正確,你們可真厲害!

  三、鞏固練習

  師: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

  1. 做22頁的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做在書上(指名4個學生板演。)

  反饋:集體校對得數。

  為什么后面三道題目積的中間沒有“0”呢?

  師:全對的舉一下手,看來小朋友們個個都很聰明。

  引導觀察:今天計算的三位數乘一位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揭示課題: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3題

  老師以前碰到過一個小朋友叫馬小虎他做題可馬虎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好嗎?(出示題目,看)先找一找他錯在哪里,再改正過來,把正確的答案寫在旁邊。(查找問題所在,并訂正,集體校對)小朋友可真細心老師代表馬小虎謝謝大家。

  3.“想想做做”第5題。

  (1)編2個中國結要用多少厘米?(學生獨立解答)

  (2)要求還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原來有多少?已經用去了多少厘米?

  4. “想想做做”第6題。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5題說說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師:你能估計出3個書架大約有多少本書嗎?指名學生回答。

  師問:你是怎么估計出來的。學生回答。

  四、總結

  1.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回答)師出示標題:對,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

  2.請小朋友回想一下我們在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五、作業

  1.在課堂作業本上完成作業第22頁第4題。

  2.挑戰自我:

  A組: B組

  390×7 = □ 0 □

  3×280 = × 4

  840×2 =

  □ 6 2 □

《數字》教案(通用22篇) 相關內容:
  • 《數字1-5》教案(精選19篇)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小數乘整數本課初備課時共 1課時,本課第 1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 1、具體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進行計算。...

  • 《數字》教案(精選18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P15-17例1以及練習四教學目標:1、理解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能結合具體的情境,提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數字0》教案(精選21篇)

    單元主題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單元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 《an en in 》教學設計(精選9篇)

    教學目的:1、學會前鼻韻母an en in和整體認讀音節yin及其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2、能正確認讀由聲母和an en in組成的音節,會讀拼音詞。教學重點、難點:1、前鼻音n的發音。...

  • 《27、兩只小獅子》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郎讀課文。學習郎讀穎問句和感嘆句。3、了解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重點難點:1、識字、寫字。...

  • 《an en in 》教案(精選3篇)

    第一課時一、看圖導入1.教師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上的小朋友們正在干什么?屏幕上出現了什么?2.學習語境歌。(1)教師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an門》,同時誦讀情境歌。...

  • 《口語交際:春天在哪里》教學設計(精選4篇)

    教材分析《春天在哪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的口語交際。針對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的編排方式,口語交際設計也是圍繞此單元的主題“多彩的春天”設計的,讓學生在找春天,說春天,畫...

  • 《口語交際:春天在哪里》教案(精選3篇)

    教材簡介 《春天在哪里》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二冊“語文園地一”中的口語交際訓練題目。這次訓練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找春天和用不同的方式贊美春天,來豐富見聞,增加感受,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 《an en in 》教學設計(精選9篇)

    教學要求1.學會前鼻韻母an、en、in和整體認讀音節yin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正確認讀由聲母和an、en、in組成的音節,會讀拼音詞和拼音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前鼻韻母an、en、in的讀音,拼音詞的拼讀。...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亚洲高清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gogogo高清在线完整怎么开始 | 精品久草 | 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大片成人午夜片 |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妞干网免费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大学生 | 国产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玖爱在线视频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456 | 玖玖在线精品免费视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 l礼香的真实 | 久久av影视| 成人9x9x在线观看网站 | 午夜激情三级 | 成人tv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系列中文无码 |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 在线免费观看av片 | 国产精精|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限公司 | 免费A级毛片黄A片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 | 3atv精品不卡视频 | 男女裸交免费无遮挡全过程 | 无码永久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激情69 | 一级特黄aa大片免费播放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 成全免费在线看片 | 24小时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www | 在线观看视频日韩 | 手机一级片 | 成年人天堂com | 伊人久久丁香色婷婷啪啪 |